“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对策研究
赵海志 殷忠敏 邢晓儒 程锋利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邢台市 054000
摘要:目前,教育部正在大力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大多数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和整理各种专业课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向高校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同时,要强化对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德育与主题德育相融合的途径是多样的,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对专业课程中的德育教学进行有效的发掘,提高发掘的深度与广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学生内部学习动力的调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课程;融入;对策
当前,高校学生的课程思政工作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教学。这是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实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这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进行主动变革、对客观世界进行探究的一种实践活动。课程思政教学应具有客观化、具体化、实事求是的特点。同时,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工作,不仅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要在实际工作中增强学生的思政意识。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工作与专业课相结合,增强了课程思政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然而,课程思政还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各方在意识形态上有一个整体的理解,从而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1.“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1.1“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设计原则
1.1.1共建共享原则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知识,需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时俱进。比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作业课程教学中。高校需要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教师要做好教育交流,挖掘和渗透思想政治因素,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1.1.2结合实际原则
在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要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更要注重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传播,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专业课程中引入课程思政要素是很必要的,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专业课程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机械地套用思政课程教学模式,而应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渗透思想政治因素,提高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质量。
1.1.3方向控制原则
养老服务和管理专业在将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由于预期的预期寿命的延长,对老年人的职业需求也越来越大。要求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及较强的服务意识。要提高学生的服务能力,就必须开设专门的课程。因此,需要控制好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在关注专业知识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不可忽视。
1.2“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注意事项
1.2.1不要生搬硬套
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并不是简单的将思政知识照搬到专业课堂。从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要素的了解相对较少,部分教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挖掘专业课程思想政治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结合起来。作为一门专业课程,不恰当的课程思政设计不仅使得教师讲解不自然,而且学生也难以接受,那么需要将思政要素与专业课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而是要把生活中的事例与学生联系起来,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让学生觉得有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1.2.2教学内容不可杂乱无章
因为专业课程教师不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概念、理论、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经验。教师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时,难以找到突破口,导致专业课程设置过多的教学内容。由于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方面的原因,造成专业教师课堂教学的偏差,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专业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元素的融合,并非是一种单纯的叠加,而是需要专业教师进行细致的规划,把专业内容、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在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中充分的挖掘思政知识。
1.2.3不要急于求成
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的融合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不能操之过急,要慢慢地、稳步地尝试找到课程思政的切入点。
2.“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必要性
2.1思想政治因素是教育思维的有力工具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思想同中国的具体情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都是对当代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重大贡献。思想政治因素对职业教育中的某些难点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引导功能,是专业教育中的一种思考手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能够为高校专业课程教育的思维方式、分析方式和话语方式带来新的变化。提高专业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教学,专业教师的教学将如虎添翼,这是单靠专业教学无法达到的教育教学高度。
2.2满足社会对德才兼备人才的需求
长期以来,高校重视技术教学,忽视德育教育,体现出实践性和功利性特征。而在社会实际中,企业更加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责任心和团队合作,他们认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并非优先考虑的因素,并且认为业务能力可以短期训练,道德修养却是长期的。为此,在专业课教学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新时代对人才新需要。
2.3落实立德树人的具体措施
加强对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导向、个性培养,全面提升高校是的整体素养,是高校肩负的重要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中国有特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得到继承和发扬。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也要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引入思想政治因素,以“课程思政”的方式来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3.“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作者进行了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程融合的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问卷涉及到了四所院校,200份以上的问卷,通过对问卷内容的数据分析和整理,我们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3.1教师自身观念不强
通过走访、调研和专题讨论,我们发现,大部分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观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然而,目前许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没有深入探究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甚至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忽视了思想政治的教育,没有正确的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得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工作流于形式。
3.2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缺乏,形式单一
目前,高校所设置的专业课程较多,教材中涉及到的“思想政治理论”较少,这就造成了当前我国高校专业课程缺乏“思想政治理论因素”的现状。我国高校专业课程思想政治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于一些工科专业,例如自动化类、计算机类的课程存在着很大的空间,迫切需要一线教师去挖掘专业课中隐含的思政元素,并且将这些思政元素用一根主线串起来,根据专业定位、岗位需求、课程特点等和专业知识相融合,提炼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可供借鉴的思政内容框架体系。并且进行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形式单一,方法简单,并未实现全过程实施。
3.3没有完善的评价标准
在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具体实践中,课程评价体系应该包含课程思政的隐性评价标准。然而,目前很多专业课程在评价时,有关评价内容没有按照教学效果和实际需要加以恰当地甄别,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工作准则。就比如对学生情感态度、操作水平、学习内容等方面的认识不足,从而很难满足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特殊需要。
4.“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措施分析
通过调研数据结合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改革的经验,我们探索性的提出如下对策。
4.1拓展思想政治教学资源
在高校教育中,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的整理与研究,并对有关的教学资源进行高效的整合与更新,通过对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把党建内容与素质教育相融合,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在课程思政的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网上平台搜集与课程思政有关的教育资源,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中,积极有效的提高高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4.2创新整合思想政治要素
一些教师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时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比如,有些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将许多概念性的知识都灌注到学生的身上,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造成很大的打击,甚至对课程思政教育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因此,在当前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创新融入思政元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比如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的常态下,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疫情期间的抗疫情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们面对危机时的精神和态度,从而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目前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们应该采用更合适的方式,对一些生活中的热门话题进行合理挑选,力求让课程的内容变得更充实、更有活力,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4.3专业教学、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全面融合
在我国,高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高校的教学内容与毕业生的择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目前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还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很难将技能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从而使得专业课程教学实际教学效果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在实践教育中,教师必须将技能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岗敬业,具有抗大精神、工匠精神、奉献精神等,从而树立正确的观念,同时积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除此之外,要把课程思政、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专业课教学赋予新的活力和生机,让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
4.4制定相应的评估计划
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要做好课程思政工作,建立一套科学的课程思政评估制度。运用科学的评估手段,能够及时地找出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从而为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在实施过程中,要从技术层面、思维层面和观念层面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以便更好地了解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目前,高校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要克服一些问题,就必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上,明确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并积极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期对“四有新人”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在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中,仅仅依赖于学校的辅导员、学生以及学校德育工作人员是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课程思政担负着为党和祖国培育高质量专门人才的重任。在这种形势下,专业教师必须牢记育人宗旨,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从而全面提高专业课程思政的教育水平。
4.5专业教师的个人能力与素养
第一,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修养。目前,在我国一些高校中,一些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另外,部分高校仅侧重于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但对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教学内容的限制,很难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有机地融合起来。为此,想要进一步提高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质量,就需要要把重点放在提升高校教师的素质上,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例如,在目前的高校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教师经常去听一些与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课程,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教育任务,了解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密切关系。除此之外,专业课程教师既要有思想政治觉悟,又要有思想政治能力和素质。第二,提高业教师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敏锐性。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思政元素,这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专业课程教师,既要对自己的职业素养、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内容有所了解,又要对教育的规律性有所清楚,专业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抓住学生的情感波动,并快速做出回应。而这种素质并非天生就具有,而是要经过长期的学习与练习才能具备。此外,还要专业课程教师主动地参与各类政治性的教育或职业训练,从而提高教师个人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养。需要注意的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将课程思政纳入到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中,不能简单地套用,必须采用多种方式。同时,教师需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学习思想政治知识,与时俱进,根据专业课程知识收集更多的思想政治资源,并积极地运用到专业课程教育中,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高一铭.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篮球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23.
[2]高洁.西安普通高校体育课课程思政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23.
[3]黄诗寒.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23.
[4]王文乐.财经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23.
[5]王耀.冰上运动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设计[D].南京体育学院,2023.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2022年青年基金项目《“大思政”背景下实现专业课程双创教育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Q202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