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基于体教融合背景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对策研究

作者

李江

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 江苏吴江 215228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的不断深入,体教融合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方向。本文针对体教融合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进行深入探讨,从课程内容的改革入手,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平衡,同时结合实际生活和学生的兴趣,让体育教学更为生动有趣。其次,文章提到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教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此外,师资队伍的培训与提升也是一大关键,需要定期为体育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教学指导,确保其教学能力与日俱增。除此之外,完善的评价机制不仅关注学生的技能掌握,更重视他们的身体健康、情感态度和团队合作等诸多方面。总之,本文为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较为具体的策略建议,旨在促进体育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体教融合;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引言

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教育领域面临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基于上述背景下,“体教融合”作为一个富有创新性的教育理念,逐渐引发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体教融合不仅仅是对体育和传统学科的简单叠加,更是一种深度的、有机的学科结合,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身心发展[1]。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处于身体和心智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体育不仅对于培养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具有决定性作用,更在于其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挑战精神和心理韧性具有深远影响。众所周知,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小学体育教育往往限定在一些基础技能的培训上,与核心学科难免存在一定的“独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教育的潜在价值的发挥。基于上述讨论,本文深入探讨如何在“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对小学体育教育进行创新和改革,以期为小学体育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

一、体教融合的核心理念

在现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体教融合”成为不可忽视的关键词。一方面,体教融合不仅仅是体育与常规学科的简单结合,关键在于它们之间的有机融合[2]。体育不仅仅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手段,有助于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全面发展。基于上述理念,传统学科应当超越其原有的边界,与体育相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身体上的锻炼和挑战。

除此之外,体教融合强调的是一个全面教育的理念,即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换言之,体育与其他学科相辅相成,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均衡的、多元的资源和机会。体教融合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意味着我们不仅要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育在这里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将学生从单一的课堂学习中解放出来,鼓励他们在真实的、有趣的环境中实践和探索。总之,体教融合不仅是教育策略,更是一种教育哲学和理念,倡导对学生全面、深入的关注和培养,旨在为他们提供更为均衡和全面的发展机会。

二、体教融合背景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对策

(一)课程内容的改革

在“体教融合”的教育理念推动下,小学体育教学的课程内容改革显得尤为迫切。课程内容的改革不仅关乎体育技能的传授,更涉及到如何在体育课中实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过于强调技能的训练和成绩的追求,忽视了体育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团队合作和社交技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体教融合的理念下,体育课程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当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可以将当地的传统体育项目、游戏和舞蹈融入到体育课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传统文化的同时锻炼身体和培养兴趣。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结合,体育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生动、实用和有趣的学习环境。除了传统的运动项目,课程中还可以加入一些新兴的、适合学生的体育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和参与不同的体育项目,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体教融合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必须从课程内容的改革开始,确保体育教育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兴趣和发展目标相匹配,从而真正实现体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小学体育教育的需求。为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我们需要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深度的创新与调整。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中心进行示范。但在体教融合的理念中,我们应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探索和体验。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选择,自己设定规则,自己评价结果。其次,体育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技能的训练上,更应该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合作、竞争和挑战等各种情感。只有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提高体育技能,还能够培养自信、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跨学科的融合是体教融合中的关键环节。体育与数学、科学、音乐、艺术等学科都可以进行有机结合。具体来讲,学生在学习舞蹈时,可以融入音乐和艺术元素,让学生在动中欣赏艺术之美。

(三)评价机制的完善

在体教融合的教育背景下,评价机制的重塑与完善显尤为重要。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往往侧重于技能的掌握,相比之下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情感态度、团队合作等方面关注较少。因此,评价机制需做出相应的调整,进而全面反映体教融合教学的效果。

面对这一改革需求,评价内容应具有丰富化与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同时还要考察他们的团队协作、情感态度、运动习惯等多个维度。与此同时,除了传统的笔试与技能测试,教师可以采用观察、访谈、自评和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反思和目标设定逐渐凸显出其重要地位,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评价对象,而是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和教师共同探讨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评价工具为评价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这些工具,教师可以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与支持。总的来说,完善的评价机制是体教融合教学的保障与推动力。通过对评价内容、方法和工具的不断创新与调整,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效果,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支持,确保体教融合理念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古鹓媛.体教融合背景下体育渗透“心育”的路径与策略[D].赣南师范大学,2023.

[2]武永祥.体教融合理念下中小学开展体育课后服务的探究[J].体育世界,2023(09):98-100.

[3]马德浩,薛昭铭.体教融合视域下我国体教关系的演进历程与协调策略[J].体育与科学,2023,44(05):11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