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
马丽华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在高校学习深造的过程中思想道德体系逐步形成。但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大学生们接触到大量西方文化与价值观,他们缺乏人生经验,对其中消极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缺乏识别和抵制,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凝聚大学生的共同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在大学生中形成巨大的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保证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正确方向。
一、高度重视,安排部署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这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总书记曾提出“要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因此,我们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为确保各个活动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我们认真研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相关文件,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与英语专业学习的结合点,明确各个活动目标,制定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稳步推进,逐一落实。
二、明确思路,确定载体
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和有针对性的思路。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文化领域制度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努力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这一重要论述,既为我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也为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思路。因此,用好文化资源是关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守我们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在此基础上深耕厚培、延伸发展。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用好文化资源,借助文化的力量,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有灵魂有质量的精神营养,从而更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结合大学生学习习惯和年龄特点,确立了以开展活动和举办比赛为载体,通过活动和比赛,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学生的英语学习相结合,形成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文化建设多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从而增强教育效果。
三、开展活动,确保成效
(一)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形成处处可以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态势。
1.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橱窗和广播站,宣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橱窗和广播,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让学生逐步明白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理念,引导他们自觉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2.利用班团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班团会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在日常大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利用班团会,引导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
3.结合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小视频等形式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互联网和新媒体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突破了以往传统课堂的教育环境,大学生们更容易被这种崭新的教育形式、丰富的内容、自由的交流平台、迅猛的信息传播速度等特点深深吸引,更容易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各种形式优秀传统文化的纪录片、短视频、文化节目、讲座与大学生们面对面,历史和文化不再遥不可及,晦涩难懂。
(二)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形成人人深入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1.广泛征集原创双语励志标语。原创双语励志标语征集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又可以倡导正能量,鼓舞人心,不断奋进。
2.举办英语口语技能大赛,大赛中增设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环节。此环节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英语语言学习相结合,既提高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又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坚定青年人的文化自信。
3.开展以24节气为主题的双语手抄报展评活动。制作英语手抄报是锻炼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积极地开动脑筋,设计编排版面,搜集挖掘传统文化知识,并与已有的英语的知识相融合,充分发挥和展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开拓了视野,也有助于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总结经验,反思创新
(一)经验
1.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载体
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各门课程可以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素材和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外,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选取青年人感兴趣的媒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学生日常生活之中。
2.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形式
我们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元素,举办各种学生活动或比赛。这一系列活动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英语专业技能和口语表达能力,还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点,关注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引领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反思
1.开发和完善中国文化课程教学资源。在准备英语口语技能大赛时,我们发现没有系统科学的有关文化的教学资源,对于 “中国故事”演讲环节,学生只能参照往年真题进行备赛。师生不得不结合网络资源进行收集、梳理和整合,工作量较大且效率较低。要讲好“中国故事”,演讲内容上应该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既有传统文化,也有当代元素,既要传承优秀民族精神,也要有创新开拓精神,但这样的教学资源太少了。
2.开发和完善中国文化英语教材,中国文化英语教材内容多为历史传统类,文化术语较多,内容深刻难懂。因此,合理开发完善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教材是有必要的。贴近民生,紧跟时代,不断充实和丰富中国故事和中国文化的内容,不仅体现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也体现时代创新和未来展望,使不同水平层次和阅读目的的师生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概要和重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总之,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利用各种活动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国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我校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与我们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贡献力量。
课题名称: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师范类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HB21JY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