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团体心理辅导课在解决学生心理危机中的实践研究

作者

瓜荔荔

辽宁锦州 渤海大学 121000

摘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本研究正是通过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应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以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为依托,尝试建构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团体辅导实践课程模型,从而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和理论、实践基础,并有助于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问题的预防和筛查。

关键字:团体辅导 课程 心理危机 干预 实践研究

2017年12月,由教育部颁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中把“心理育人”列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特别强调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变化规律,健全心理危机预防与快速反应机制,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1]。但是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不适应学生的需求了。为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的需求,“95”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从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进行改革。

一、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和团体心理辅导概述

1、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psychological crisis)是指个体在遇到了突发事件或面临重大的挫折和困难,当事人自己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自己的资源和应激方式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反应[2]。

2、团体辅导概述

(1)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

团体心理辅导(Group counseling)是指“运用团体动力学的知识和技能,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团体领导者,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协助团体成员获得有关的信息,以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与健康的态度和行为的专业工作。[5]”

(2)学生团体心理辅导课的内容和优势

第一,团体心理辅导内容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基本理论、流派、内容和操作方法等基本知识的介绍,称为讲授式团体心理辅导;一类是活动参与的方式,称为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6]。

第二,作为一门课程,团体心理辅导课是在相关理论 (后台) 支撑下,由前后连贯、主题突出的系列活动 (前台) 构成,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和感悟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从总体上讲 ,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活动课程。

二、团体心理辅导课引入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启示

1、团体心理辅导在解决学生心理危机中的常规流程

第一,了解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在团体心理辅导开始之前,了解危机事件以及起因,做好团体辅导准备。第二,确定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第三,选择选择团体辅导的对象,即心理产生问题的学生。确定团体心理辅导主题后,亦可将学生分类、分组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第四,设计团体辅导的具体方案:团体辅导方案的实施阶段;团体初创阶段;团体心理辅导融合阶段;团体心理辅导工作阶段;团体心理辅导的结束阶段;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估阶段。第五,一次团体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总结、反思阶段。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完成后,应通过自我的演练、向专家的请教,对学生建议的征求、实际操作等不同途径来进行修正与完善。没有任何一个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案是完美无缺的,所以不断地评估、修正是非常重要的。

2、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灌输式、封闭式、被动式、缺乏体验与反思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因为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欠佳而逐渐不被学生所喜爱。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制定一系列与大学生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的团体辅导方案,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参与、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氛围。传统教学是一种被动授课式,互动性缺乏的教学。学习的氛围比较紧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较为疏远。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通过引入参与式、互动式和体验式的活动,创造了更加融洽的学习氛围。老师和学生们围坐在一起,一起分享活动的体验和收获,创造了一个平等、温暖、和谐的沟通和交流环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3)多感官参与,提高学习效率。团体辅导活动中学生除了运用传统教学的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笔记、用脑思考外,还要用嘴巴说,用肢体表演,用心体验。学生在这种动静结合式的学习氛围中,通过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稳定了学习过程的注意力,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团体心理辅导课干预学生心理危机的实施应用

1、基于团体心理辅导课的危机干预意义

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中,团体心理辅导课教师主要通过制定一系列适合学生的团体辅导方案,通过纸笔练习、拓展训练、角色扮演、模仿学习等团体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提高认识自我能力、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以及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从而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1)常规性的班级团体辅导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和心理班会。在实践活动开展之前对学生展开心理调研,并了解学生的想法,制定符合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内容。在这样的环节中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并从中体现学生内心存在的心理危机问题,从而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2)朋辈心理支持、倾诉在危机干预中的团体展开

这需要探索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形式多样、主动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朋辈心理支持,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的重要环节,近些年来引入校园,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心理剧的角色扮演在学生团辅中的干预

心理剧是一种通过仿真心理问题情景,在角色扮演中宣泄、表达个人情感的精神分析疗法。借助心理情景剧,大学生可在心理健康课程中更直观地表达及释放情绪,可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获得更好发展。

心理情景剧使得所有学生的情绪得到重现,不仅使学生可以合作表演,展示各自的心理现象,且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这个阶段的个体极易发生心理危机,而对于他们来说心理危机的干预最佳的方式就是让其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所以心理剧成为了干预他们的心理危机最好的选择之一。

2、针对学校平台建设的团体辅导危机干预建议

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组织网络。学校心理教育和辅导中心是网络的核心。应配备心理工作的专业人员。此外,还要将校医务室、教导处、学生宿舍管理部门、学生班级、寝室纳入进来。学校定期举办网络成员的专业培训和督导活动,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危机干预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法。

(1)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排查的常态化

第一,专业、科学的心理危机筛查量表、测试系统。第二,学生住宿制下的学校生活渗透化危机干预处理制度。

(2)对学生心理状况建档的常规性

(3)对学生危机干预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第一,建立健全公众号、广播台、校园图书馆、校园读书角等宣传平台。第二,普及性的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宣传:主要针对家长、社会群体等,并形成与课堂联动的联结机制。

(4)对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的基础性投入

心理咨询室的规范化建设(咨询师、沙盘室、发泄室、放松室、测量室)

综上,首先是将项目研究成果应用于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生命教育等相关课程,相关心理班会之中,将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工作,落到实处。其次是研究成果将在“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形成三位一体的科研新形态,从而对整个地方的良性发展,夯实基础。

团体心理辅导课不同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它是一种更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学生自我体验的创造性过程,应用这种心理辅导教育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学习主动性,拓展了教师的教学思维。如何有效的将其应用在大学生课堂教育中,预防、干预、解决学生的心理危机,是现代教师仍需积极探索的。

参考文献:

[1]秦喆,高职院校心理危机预警互通机制的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7):64-66。

[2]张大均,吴明霞,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3]李明军,朱金卫,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机制的建构[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1):1-5。

[4]徐静英,王继东,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干预[J],中国成人教育,2006(7):46-47。

[5]樊富珉,何瑾,团体心理辅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25

[6]王斌,杨乃鹏,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教学的思考[J],陕西教育,2008(12):63

作者简介:瓜荔荔,女,讲师,渤海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