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高校学习型图书馆建设

作者

安娜日

内蒙古财经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10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型组织理论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已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集散地,如何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构建学习型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和读者满意度,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校图书馆的角色也在不断演变。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高校学习型图书馆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图书馆、学习型图书馆建设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由美国学者Peter Senge在他的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提出的概念。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自我调整和不断学习的能力,能够适应变化并不断发展的组织形式。它强调个体和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并通过共享知识、创新和学习来实现组织的整体进步。

学习型组织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核心要素:

(一)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注重从整体系统的角度看待问题,关注因果关系和相互依赖的影响。通过系统思考,组织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二)共同愿景:学习型组织具有明确的共同愿景,它是成员们一起致力于实现的远大目标。共同愿景能够激发组织成员的热情和动力,推动组织向着共同目标前进。

(三)团队学习:学习型组织鼓励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共同探索和反思交流,促进个体和团队的学习与成长。团队学个体的发展和学习,鼓励员工持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通过个人成长,组织可以获得更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四)系统思维工具:学习型组织运用系统思维工具来分析问题、制定策略和解决挑战。这些工具包括因果图、系统循环图、股权结构图等,帮助组织更好地理解组织内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组织管理理念,强调组织的学习和适应能力,使得组织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组织可以有效利用知识和创新,不断提高绩效和创造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学习型图书馆

图书馆界最早引入学习组织理论的当属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图书馆。1993年该馆在组织重建过程中大胆引进学习型组织理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验并一直致力于推动学习型图书馆的建立。

学习型图书馆就是一个具有持续创新能力,不断创造未来的组织,是全员全身心投入,有不断持续学习能力,发挥创造性思维,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在图书馆内部建立完善的学习机制,员工和组织工作有效结合,促进员工、团队、图书馆共同发展。创建学习型图书馆必须把员工的素质教育提上日程,并引入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机制,以推进高校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简单地说‚学习型组织‚就是指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个体的素质和组织的学习与创新能力以适应时代和工作需要的组织。

三、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构建学习型图书馆

(一) 建立学习型图书馆的愿景和使命

首先,要明确图书馆的愿景和使命。愿景是图书馆的理想目标,而使命则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行动计划。高校图书馆的角色也在逐渐变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资源中心,图书馆的使命不仅是提供书籍和信息,更是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升自学能力。

高校学习型图书馆的愿景是成为一个开放、包容、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它以读者为中心,尊重读者的多样性,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同时,图书馆还致力于营造一个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鼓励读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创新。

(二)培养馆员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馆员是图书馆的核心力量,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因此,应注重培养馆员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例如,可以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鼓励馆员自我学习和提升。

(三)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文化环境

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文化环境是构建学习型图书馆的重要保障,图书馆应通过各种途径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如设置阅读推广活动、建立读书俱乐部等。同时,还应注重打造舒适宜人的文化环境,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优化图书馆布局:合理规划书架、阅览区、自习室等空间,确保读者能够有序地使用和借阅书籍,并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选择适合不同阶段段、不同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的书籍,包括教材、参考书、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加强数字化建设:提供电子书籍、在线数据库等电子资源,方便读者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学习资料,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定期开展文化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讲座、读书分享会、展览等,为读者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激发他们对知识和文化的兴趣。

(四) 持续改进和学习反馈

学习型图书馆的持续改进和学习反馈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满足用户需求而进行的重要活动,可以对学习型图书馆持续改进和学习反馈采取以下办法:

1.用户需求调研:定期进行用户需求调研,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用户反馈,以确定图书馆的改进方向。

2.数据分析:利用图书馆管理系统收集和分析数据,了解读者的借阅偏好、阅读行为等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用户的痛点和优化空间,为改进提供依据。

3.学习资源更新:定期评估图书馆的藏书,删除过时或不受欢迎的图书,并增加与用户需求相关的新书籍和学习资源。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和阅读趋势来确定购置计划。

4.设施改进:关注图书馆的环境和设施,例如座位舒适度、网络连接质量等。根据用户反馈,对设施进行改进,提高用户体验。

5.服务质量提升:培训图书馆员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建立良好的服务机制,例如自助借还书系统、在线咨询等,便于用户获取所需信息。

6.合作与交流:与其他图书馆或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分享经验和资源。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了解行业动态和最佳实践。

7.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技术手段,如数字化资源、虚拟现实等。根据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推出创新的学习支持服务。

通过持续改进和学习反馈,学习型图书馆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和服务。持续改进和学习反馈是图书馆发展的关键环节,需要与用户保持紧密联系,关注用户反馈并及时作出调整和改进。

学习型组织理论强调不断试错和改进。在构建学习型图书馆的过程中,应关注读者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结论

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构建学习型图书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通过建立清晰的愿景和使命、构建开放共享的知识平台、培养馆员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文化环境以及持续改进和学习反馈等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中,提高服务质量和读者满意度。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读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如何更好地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构建学习型图书馆,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读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美] 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1996

[2]李丹.企业组织学习、创业导向与绩效关系研究[D].成都:西南交大,2007.

[3]孙浦阳,侯欣裕,盛斌.管理效率的特性分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8(6):71-73.

[4]范凯军.浅谈办公室管理工作的创新[J].情商,2018(36):105.

[5]高宏星.浅论信息时代学习型图书馆的构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0—112.

安娜日(1988.06),女,蒙古族,呼和浩特市人,硕士,主要从事图书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