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分析

作者

雷远卓

南昌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南昌 330031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正在积极地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大学生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和作用,从而实现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本文分析二者融合的可行性,并为大学生国防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路径提出几项实践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然而,国防教育和思政教育同属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两者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只有相互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

一、大学生国防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大学生国防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大学生具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家责任感的思想观念,提高大学生对于国家安全、军事、国防等方面的素养和认知水平。而思政教育是高校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大学生国防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国防教育和思政教育两者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国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家意识,而思政教育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可以更加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社会责任感。二是两者教育内容能够相互促进。国防教育强调国家安全和军事知识的传授,而思政教育注重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两者结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国际局势的认知,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社会科学素养的培养。三是二者教育方法和手段可以相融合。国防教育可以借鉴思政教育的教育手段,如讨论、辩论、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思政教育可以借鉴国防教育的实践教学方式,如带领学生参观军事基地和军事演习等,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为此,高校要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以实现教育目标的全面提升[1]。

二、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将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较好的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由于国防教育的特殊性,主要是对我国现有的国防和军事知识进行普及和宣传,而且通常会通过体验式、情境式的教学方式,让大学生亲身经历军事训练的过程,从而锻炼他们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为了让他们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这两者结合进行教育,能够让大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其次,将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也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在这个时代,矛盾纷扰、危机四伏,大学生应具备的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而更应该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通过国防教育,大学生对祖国的安全、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安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居安思危意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对此也起到了引导和渲染的作用,可使学生在面对社会问题和挑战时,能够有深远的眼光和高度的忧患意识。另外,将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还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国防教育中,大学生可以学习到许多实用的技能,并通过亲身参与,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可以使大学生在精神文化层面有所提升,学生能学会独立思考,形成正确认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总的来说,将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高校应当进一步提高对这种教育方式的重视,并在具体实践中持续优化和完善[2]。

三、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

(一)要统一思想,健全组织机构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需要统一思想和健全组织机构,以确保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更好地接受这两方面的教育。为此,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需要统一思想。国防教育旨在增强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旨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使这两者更好地融合,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强调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鼓励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参与国家建设的自觉性。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应建立健全具有针对性的组织机构,如学校国防教育部门和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以便负责推进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工作。这些部门之间应加强协调与合作,明确各自职责,并开展有效的工作机制,以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育内容的协调一致。此外,高校还要开设针对性强、实践性强的课程,如军事理论课、国家安全教育课、军训时间等,提供具体案例和实践活动,切实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思想政治素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形成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行为准则[3]。总之,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需要统一思想和健全组织机构。只有通过加强思想引导,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开设实践性强的课程,并加强组织协调,才能实现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使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建设美好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高校征兵工作与思想教育结合

高校征兵工作是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学生参军不仅能为国家提供优秀兵源,而且能够增强国防意识和责任意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征兵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将国防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大学生参军入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精神品格的塑造作用,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此外,在高校征兵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政治标准,坚持质量优先,把思想政治素质高、身体素质好、文化水平高的青年作为重点征集对象[4]。

(1)开展国防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举措。高校应以国防教育为主题,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军事理论教育、军事技能训练以及爱国思想教育,使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意识到国防建设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意义,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高校应将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相结合,通过开设军事理论课程、开展军事技能训练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并且积极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

(2)“送政策上门”,做好国防政策宣传工作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军队改革、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繁重,为了更好地做好高校征兵工作,高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力度,使其充分了解国家和军队改革政策。如:可以组织一些国防知识竞赛、国防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邀请军事专家学者、优秀退役士兵分享参军入伍的心得体会和成长经历,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家和军队改革的意义和重要性。另外。还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退役军人进行宣讲,介绍自己的军旅生涯和军旅故事,让学生体会到军人为国奉献的精神和荣誉,进一步激发学生参军入伍的热情。

(三)国防教育与第二课堂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积极性

要知道第一课堂是国防教育的主阵地,而第二课堂则是国防教育的主渠道。高校要充分利用好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各种载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目前,许多高校都有自己的学生社团,如辩论协会、足球协会、动漫协会等,这些社团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都能够为开展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平台。为此,高校可以将这些学生社团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来,充分利用这些学生社团来开展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如在第一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在第二课堂中加强军事训练,将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同时,高校还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指导和支持。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的管理、指导和支持,提高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高校国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这样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社团开展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5]。

(四)充分发挥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结合作用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防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要想实现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强化育人效果,就要充分发挥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结合作用[6]。

首先,要充分发挥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退役大学生士兵等组成的干部队伍作用,结合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进行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大学生国防实践活动两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理论教学。其次,要充分发挥网络载体作用,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国防教育基地、开设网络国防教育课程、组建网络国防教育社团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国防意识培养和军事素养提高。最后,高校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比如,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国防知识竞赛、军事体育比赛等多种形式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邀请退役军人到高校进行“开学第一课”、“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家军队建设情况、了解我国在军事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发展方向;或者,还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军训活动、参观军事博物馆、参观军营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大学生对军队建设和军人风采的向往与热爱之情。总之,在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实践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国防建设事业和军队建设事业。

(五)提高师资队伍综合水平,完善教育内容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在高校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实践的指导者,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学校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大对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要不断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将其纳入继续教育规划当中。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送出去培训、请进来讲学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要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技能培训。特别是对于一些军事理论、军事技能方面的教学,可以聘请军事理论专家、军事技能专家为学校的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授课。

高校还要建立健全对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考评体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评指标体系,对于考评结果良好或优秀的个人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考评结果较差或不合格的个人要予以一定的惩罚。通过科学合理考评体系建设让教师的工作得到充分的肯定,让教师有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另外,高校还可以以教师发展为中心,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师德考核结果运用。如将师德表现与职务(职称)评聘、评先评优、表彰奖励等直接挂钩,对在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要给予表彰奖励和提拔,以此来提高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7]。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仅是对我国国防力量的有力支撑,也是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补充,所以,高校要认识到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是简单的两种思想政治理论在课堂上的简单叠加,而是要通过多样化的实践,使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有机结合,实现有机互补,以此培养出德才兼备、勇于献身国防事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郜艳丽.以国防教育为载体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2,(03):44-45.

[2]徐萱,张长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国防教育创新融合发展[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2):28-30.

[3]徐波.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关系的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1,38(12):104-108.

[4]陈曦.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应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5):85-86.

[5]陈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国防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23(03):67-70.

[6]徐波.基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高校国防教育路径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1,38(05):114-118.

[7]韩康.基于整合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思考[J].党史博采(下),2021,(04):59-61.

作者简介:雷远卓(1997-),男,汉族,湖南长沙,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