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论游戏感在“角色创造阶段”中的运用

作者

黄嘉莉

深圳大学 510080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一、何为“游戏感”

“游戏感”即一种使人愉悦放松的,游戏般的,兴奋、愉快、满足的心理感觉。在许多行业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游戏感”,例如:教师时常会在课堂中融入小游戏,使课堂的整体氛围充满着游戏般的轻松感,让自己在松弛的状态下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职业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常会运用游戏性练习来帮助自己激起训练的热情,提高训练的质量和效率。

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适当增添游戏感是激发工作热情,缓解压力的好办法。在话剧表演艺术的日常训练、排练以及演出中,都充斥着游戏感,话剧表演艺术离不开游戏感,游戏感是话剧演员学习和创作时的有力工具,可以帮助话剧演员放松身心,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深入角色,找到最佳的表演创作状态。

二、游戏感在“角色创造阶段”中的重要性

在话剧表演艺术的“角色创造阶段”中,游戏感发挥了尤为重要的作用,话剧表演的“角色创造阶段”中始终存在着“游戏感”。

首先,游戏感最大的特点是能够使演员在表演创作中产生“自觉自愿的自欺行为”,即话剧表演艺术中时常强调的“真实感与信念”,如:在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游戏“过家家”,女孩多在“过家家”中扮演母亲,让洋娃娃扮演自己的孩子,悉心照顾。男孩常玩打仗游戏,想象自己是将军,在战场上英勇作战,扫帚或木棍都可以当作刀枪。孩子们在玩具有扮演性质的游戏时,都表现出了极强的信念感,投入其中,玩耍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出于本能在进行一项娱乐性活动,但同时也在演戏,只是孩子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演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其《演员自我修养》第一部的第八章“真实感与信念”中就举过类似的例子,“.......戏的开头是一个小女孩跑进房间来,说她的洋娃娃肚子痛.......戏排完了,那小姑娘怎么也不肯和她的女儿分手.......于是就发生了一场痛哭流涕的儿童悲剧。”。由此可见,“游戏感”可以帮助话剧演员树立“真实感与信念”,而“真实感与信念”正是演员进行“角色创造”的重要基石。

其次,演员在“角色创造阶段”需要理性的分析剧本,潜心研究和设计舞台调度,进行无数次排练,这一过程经常会把演员的创作兴趣消磨殆尽,可“兴趣”恰恰是表演创作的内在驱动力。为了保持创作热情和兴趣,演员可以适度地进行游戏性练习,重新找到童年玩“过家家”般的游戏感,去除不良感受,为塑造角色形象做足心理层面的准备。

第三,话剧表演的“角色创造阶段”是一个从简到繁, 再由繁到简的过程,即演员要不断地将童年的游戏感重新植入自己心灵的过程。“重植”的过程能够让演员去除杂念,找到自然流露的松弛自如,这标志着演员由有意识的技巧进入到下意识的表演状态。

三、如何将游戏感运用于“角色创造阶段”

(一)建立游戏感原则,与表演各元素协调配合

在“角色创造”的过程中,既要运用游戏感引导演员进入积极的表演状态,又要注意分寸,不能将话剧表演完全变成游戏。因此,需把握以下原则:首先,游戏感始终服务于创作的需要,要以创造鲜活、兼具审美价值的角色形象作为目标;其次,通过游戏性练习,唤醒演员童年游戏经历的相关记忆,引出心理状态和行动状态的游戏感觉;第三,适度运用游戏感,不能不分情况地胡乱使用。要将游戏感与七力四感进行协调配合,针对不同的情况要运用不同的表演方法创造角色。

(二)灵活运用游戏感,找到松弛的表演状态

某些学生在角色创造阶段会迫切希望能塑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角色,内心便充斥着与创作无关的杂念,如:紧张感、焦虑感等等,这不利于建立真实感与信念。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尝试运用“游戏感”来帮助学生找到松弛的表演状态,如:进行趣味性的角色生活练习,将角色生活中常做的事情列出,让学生假定自己并非在演戏,而是在玩“过家家”,以玩“过家家”时的放松心态去完成角色生活中会做的事情。学生的表演状态由紧张变为放松,并逐渐产生了信念感,这验证了游戏感能够让演员在创作过程中找到松弛的表演状态,并产生“自觉自愿的自欺行为”,这种“自觉自愿的自欺行为”会产生真实的信任与信念。

(三)从游戏性练习入手,感受角色内心世界

在角色创造的过程中,学生时常感受不到所饰演角色的内心世界,只是机械的按照规定调度进行程式化的表现。笔者尝试从游戏性练习入手,逐步过渡,让学生逐步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比如:进行即兴人物关系练习,规定情境和人物关系都以剧本中某场争论戏为标准,但台词和舞台调度不固定,要求学生进行即兴表演。一开始,学生的状态是玩闹的游戏状态,通过不断地引导,两人的状态逐渐由玩闹转向认真,两人真的开始据理力争。当发现无法争论出结果时,理性地争论发展成感性地争吵,这时学生竟下意识地说出了剧本中的台词,对手也下意识地回复了剧本中的台词,两人便开始自然的回归到剧本中的内容。即兴人物关系练习完成后,两人都对自己所饰角色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不是流于表面毫无内在的程式化表现。

(四)善用游戏性练习,与同台演员建立真实交流

许多学生在排演情感戏时会过于拘谨害羞,时常呈现出一种硬着头皮完成舞台调度的状态,没有建立真实交流。笔者让学生抛开剧本和角色,开始玩推人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两人面对面站好,自己的双手与对方的双手相碰,然后开始用手推对方,直到一方无法站稳。学生的肢体会进行触碰,两人逐渐沉浸在游戏的乐趣中,没有因为肢体接触而感到拘谨或含羞,随即将游戏改为拉人游戏,谁先将对方拉入怀中拥抱,谁便获胜,此时,两人都没有像刚排练时的那般拘谨和抗拒,取而代之的是游戏状态中的兴奋和愉悦。这时,笔者让学生开始即兴表演那段令两人拘谨的感情戏,学生迅速进入状态,没有了之前的拘谨和抗拒,真诚的与对方拥抱,并且在即兴交流时做到了真实交流。

(五)培养游戏精神,用积极的游戏心态面对角色创造中的困难

经典话剧剧作都充满挑战性,因此许多学生会在角色创造的过程中碰到困难,产生疲惫感、焦虑感等不利于表演创作的负面感受,甚至将创作热情和兴趣完全丢失。这样的状态是不利于角色创造的,每当出现负面情绪时,不妨让自己停下来,与对手玩一个游戏,调整心态,缓解负面情绪,培养积极的游戏精神,积极的游戏心态是帮助演员战胜角色创造中的困难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