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作者

叶淑瑜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黄塘镇锦江小学 517469

摘要:伴随着“双减”政策的推出,学科教学迎来了更多的要求与挑战,小学语文作业同样如此。但传统小学语文作业模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参与兴趣不大,违背了“双减”政策的要求。以高质量作业推动教学成为小学语文的核心目标。文章立足于教学实践,首先说明了传统小学语文作业的不足,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引言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扮演着验证教学效果,辅助学生巩固知识等多重角色。“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意识到传统作业的不足,重新设计作业形式,以针对性的作业减轻学生负担,提升教学效果,使其在积极轻松的氛围中求知成长,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传统小学语文作业的不足

1、作业总量较多

放眼小学语文课堂,一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作业中采取题海战术,以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能力,导致作业内容量庞大。这样的作业大大占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甚至引发学生的厌倦、抵触心理,部分学生选择抄作业等方式逃避作业,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背离了作业的初衷。

2、作业难度较大

现今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存在盲目提升作业难度的情况,忽视了小学生的理解接受特点,导致学生难以借助自身的力量独立完成作业;同时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导致部分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不利于其语文能力的提升。

3、作业形式单一

现今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设计的作业仍以传统的听写、抄字词、造句等模式为主,形式单一,内容缺乏创造性,使得学生仅仅机械重复教师灌输的知识,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培养,难以满足新课改的育人需求。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1、立足教学内容,注重基础作业

围绕基础知识的作业是小学语文作业的核心。传统模式下,小学语文基础作业形式以书面的抄写、记忆为主,作业目标模糊,未体现梯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学生思考不足,身心俱疲,作业效果难以得到保障。“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以基础教学内容为核心,围绕重点知识设计基础作业,使得学生借助作业充分掌握应有的知识及技能。

首先,教师应当将基础作业和课堂练习结合,引导学生及时完成课后习题,借此把握学生对于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便于后续作业设置。

实际作业设计中,教师应注重目标和作业内容的梯度划分。例如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基础知识巩固类型的作业可以集中与字词句等内容展开,例如多音字、易错字的组词、造句、解释辨析等;或针对围绕文中的比喻修辞,使学生主动找出相关的描写,并自己的语言解释这样描写的妙用。此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笔记本等辅助工具,鼓励学生随时将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疑问点记录下来,教学后回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笔记本内容为其设计提针对性的巩固作业,使学生接受到内容更加精简、实效性更高的作业,回应“双减”政策要求。

2、聚焦核心素养,设计拓展作业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是其最大特征之一。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日常应用,作业中也应体现这一点,设计拓展类语文作业,为学生提供实践运用的平台。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主题综合作业,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4篇文本均围绕“秋天”展开,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以秋天为主题,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借助课文的视角关注生活中的秋天,进一步进行仿写;或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收集关于秋天的成语、谚语、典故、古诗等语文知识,制作手抄报,在班级中展示等,通过多样的实践性作业使学生从多角度感悟、运用语文知识,深化其对学习内容的了解。此外,教师也可以设置跨学科类作业,将语文知识与科学、音乐结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思考、体会内涵的同时,建立与其它学科知识的联系,完善自身知识网络。例如学习三年级下册三、四单元的故事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分组,编写、表演课本剧,并借助选择合适的音乐作为课本剧的配乐,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3、延伸作业空间,满足学习需要

新课改更加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作业作为整体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是学生综合能力培育的有效平台。在设计作业时,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避免传统的单一形式作业,积极延伸作业的空间,精心设计多种作业,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教师可以在常规作业后引入发展作业,为学生提供自主接触、思考、建构知识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与其他同事合作,结合语文教学目标、地方特色等编制校本作业内容,丰富学生的作业空间,引导学生主动走进实践,运用自身所学。不仅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作业中感受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的特色,收获更多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为学生语文能力及素养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教师也可以将作业与家校合作结合,使得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在亲子互动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亲子共读活动,定期向学生推荐与近期学习内容相关的书籍,并设置阅读计划,引导学生与家长共同阅读,并定期召开班级读书分享会,以借助家庭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增加学生阅读量。

三、总结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不仅是对“双减”政策精神的贯彻,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这种优化设计的现实价值不容忽视,它作为教学的重要抓手,能够促进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更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小学语文教师身为作业的设计者,应当主动将”双减“政策理念落实在作业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主动创新作业形式,提升作业质量,使学生在作业的引导下高效内化、巩固知识,实现能力与素养的提升。使得作业真正成为服务学生成长的助手,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不断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祥娥.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3):43-45.

[2]朱月丽.“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创新研究——以统编版教材单元作业设计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3(09):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