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减量提质设计优化路径

作者

李月婷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冷坑镇桂星小学 526449

摘要:双减政策作为素质教育改革重要的策略之一,要求教师在进行小学作业布置时,能够秉承减量提质的理念,给予学生全新的作业体验,让学生能够积极完成作业,并且高效地完成知识的有效巩固,才能实现课堂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小学语文作业布置时,教师通过创设多种作业形式来实现减量提质的教学目标,还能促进语文教学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减量提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长期以来学生的作业量多、难度大、负担重,是小学生课后作业的真实写照,这种作业形式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还要导致学生对于学习产生不良的情绪,进而影响了教学的良好发展。在小学语文作业布置时,教师能够积极创新作业形式,让学生能够感悟到语文这门课程学习的乐趣,从而能够自主完成,并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收获多项技能,也能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创新作业形式,设计趣味性作业

面对双减政策的作业要求,教师应该合理地控制学生的作业数量,立足于小学生的发展需求来捕捉学生的兴趣点,能为其量身打造趣味性的作业,这样能唤醒学生学习的动力,还能改变学生以往厌烦作业、被动写作业的现状,让学生能够喜欢写作业、并乐于写作业,从而高效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应该加强对于小学生学习需求的研究,精准地把握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此来了解学生的认知思维水平,从而不断地增加作业的趣味性,这样能够让学生获得快乐的作业体验,并能够高效地完成语文知识的有效巩固。例如:在进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放学后可以在学校的水泥路上进行周边风景的欣赏,然后能够运用教材文章中对于景物描写的方式来进行仿写,之后与同桌相互交换观看,学习他人的创作方式,这样能够让学生感悟到秋天大自然的美好。教师还让学生对水泥路周边风景赏析之后,能借助手抄报绘制的方式,表达自身对于秋天的喜爱之情,然后运用简短的语言来描绘自己所看到的风景。教师通过这样作业的布置,能够积极的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鉴赏能力。

二、丰富作业内容,设计实践性作业

语文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语文这门学科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这门课程所学的目的是能够灵活运用,并且有效的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基于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作业布置时,应该改变传统书面式作业的形式,增加生活化的作业内容,让学生能够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应用,以此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进行“竹节人”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班级中的学生完成教材文章学习之后,结合教材“竹节人”的制作流程,亲自进行制作这一玩具,完成玩具制作之后,可以对家长进行“教学”,对其指导“斗竹节人”游戏的方法,要求家长拍视频发给教师。学生在制作“竹节人”后,能够更好地感悟文章所传递的情感,也能够对教材的文章进行反复阅读,理清行文思路,学生地动手实践能力和作业效率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三、立足学生差异,设计层次化作业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进行知识接收时也会有快有慢,因此在进行作业布置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课堂表现来进行分层作业的布置,这样能让学生在自身的能力范围内高效完成。教师针对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作业的分配,这样能让学生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还能达到理想的作业效果。例如:在进行“暮江吟”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学生平时的表现来对于学生进行预习作业的布置。教师将作业分为三层,即为基础层、拓展层、优秀层。首先对于基础层的学生而言,让学生先进行诗歌的梳理,借助工具书对于诗歌中的一些重点字词的含义进行查阅标注,在课堂学习时,能够与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让学生分享自身的感悟。对于拓展层的学生,教师让其进行诗歌的背诵,然后自主进行诗歌含义的解释,并找出重点句,这样能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够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对于优秀层次的学生,教师让班级中的学生承担起“小老师”的角色,在教材中进行整首诗歌内容的讲解,先从字词、语句,中心思想等各个方面进行阐述,从而能丰富学生的作业形式,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认真完成,也能实现作业效果的有效提升。

四、实施多科融合,设计综合性作业

面对双减政策的作业设计,教师只有彻底打破学科的束缚,将语文作业与其他学科融合起来,这样能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能让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过程中获得综合全面的发展。例如:在进行“坐井观天”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在班级中让学生进行情景剧的演绎,并在情景剧演绎时,结合数学中所学的图形,对于“井口”形状进行描述,对于井口的长度进行测量,这样能帮助学生完成语文知识的巩固,也能实现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在进行“四季之美”一课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学过的诗歌进行整理,区分诗歌描述的季节,这样能帮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诗歌,还让学生借助美术中所学的“线条”的内容进行文章景色的绘制,这样能提升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减量提质已经成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核心原则,在进行作业布置时,教师需要重新探索作业设计形式,丰富作业内容,让学生能够积极完成,并能够在进行作业时收获多项技能,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得到有效提升,并为今后深入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冬燕.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后作业[J].考试周刊,2022,(33):23-26.

[2]刘兴秀.“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策略——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七律·长征》一课为例[J].学园,2022,15(0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