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

刘堂慧

西安长安湖滨小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传统的单篇精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以及时代发展的需要,“群文阅读”应运而生。和传统的单篇精读模式相比,因其文本多、课堂容量大等特点而备受青睐,成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主题阅读”是我们“大单元主题教学”的老师。我们的以文带文课型是从“主题阅读”借鉴来的。

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经验,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首先第一步得明确到底什么是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是指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该教学模式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全新阅读教学模式的要义是立足于课内精读,做好方法引领,使学生的阅读向课外有效迁移、拓展、整合,从而达到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目的。在日常的教学教学的过程中,选文尤为重要。在选文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教材为选文的基础,我们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单元主题,在选择代文的时候应该是主题相近或者或者内容相关联。“得法于精读,用法于略读”,这是以文带文课的第一种类型    迁移运用型。比如在教学三下第二单元第一课《守株待兔》时,首先让学生通过自读、小组合作读、师生互读。跟着视频朗读等方式把拗口的文言文先读通顺,为下一步理解课文内做好铺垫。紧接着通过结合注释、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通过小组合作的力量梳理出文言文的大致内容,本文大概讲的就是送过有一个耕田的人,因为有一天意外在田地的树桩旁剪刀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自此以后守在树桩旁,而荒废了自己的田地,最终被宋国人所嘲笑的故事。这个环节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翻译环节,在这个环节老师不可以包办,一定要充分利用我校“271”教学模式,充分发挥“7”的作用,大胆让学生交流进项思维火花的碰撞,然后再指派小组再班级内部进行分享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重点关注和指导孩子们理解有误区或者不是很准确的地方,然后老师给出准确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内容。紧接着根据师生共同梳理的意思尝试着背诵,我们甚至背诵是学习语文的硬件,学习文言文和古诗不背不积累肯定是不行的,学生在背诵的时候往往是机械背诵,但是这种方法可能当时立竿见影,过不了多久就忘了,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梳理出本篇课文中的关键人物都有谁,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在理清文章线索的基础上,在融合自己所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就能高效快速地背诵本篇文言文了。在琅琅的背诵声中,让学生有所思,悟出本文让你明白的道理是什么?此时此刻孩子们的理解就更加深刻、全面,最后再出示一些字词进行随堂检测。学习效果较为明显。紧接着我又出示了《刻舟求剑》这篇文言文,同同样的方法:读、译、背、品鉴、巩固练习,孩子们在不一会的五人小组讨论中便梳理出了重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了方法,顺势进行迁移学起来会搞高效,孩子们在后期的学习中遇到同类型的文章也会不自觉用上同样的学法,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二、“比较异同型”,是以文带文的第二种类型。以部编版三下第八单元为例,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有趣的故事”,围绕这一单元主题有《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房帽子店》、《漏》和《枣核》四篇有趣的故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尝试复述故事,所以在教学是我将精读文和略读文进行比较学习。在教学第一篇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时候,注重渗透对于长文章内容的整理,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梳理本文的梗概表格,并抓住文本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故事发生在冬天”、“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明确本文以时间为顺序,让学生借助表格初步、有条不紊地复述故事内容,难度就会降低很多。但是,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实际,并不是每一篇文章在复述的时候都照本宣科、千篇一律,用同样的方法。所以在教学略读课文《方帽子店》就改变策略,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因此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以此来复述故事,并在复述的环节顺势让学生说出学完本文自己明白的道理。再比如我们在二年级学的《狐假虎威》这一课后,本文中塑造的狐狸的形象就是狡猾,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在教学这篇课文后我还给孩子们出示了另一篇文章《狐狸和乌鸦》对狐狸的负面形象再升一个高度,但是,我们深知,每个角色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不能让孩子们对狐狸的认知紧紧停留在不好的方面,因此,我又出示了一篇文章展现狐狸的洞察力很强、狐狸喜欢套索新的事物,具有极强的好奇心等,孩子们对于狐狸的看法瞬间又发生了转变,因势利导,告知孩子们不管是开袋事物还是评判某一个人,都要一分为二。因此,虽然同是编排在一个单元的文章,在同一语文要素的情况下,我们再进单元群文的时候也要比较异同,选择最合适的学法,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 三、印证巩固型是以文带文课的第三类,与比较异同型相比,要求低一些,难度小一点。以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赵州桥》为例,作者在介绍赵州桥的时候用力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说明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的这一论点。紧接着在学习《海底世界》的时候,就让学生自主去文中找这篇说明文又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孩子们很快就你能找到“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这句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这句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三年级上册所学的《太阳》一课,先围绕“远”、“大”、“热”三个特点揣摩作者“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接着阅读《月亮的自述》,让学生思考作者写了月亮的那些特点?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印证”刚刚领悟的三种说明方法,“巩固”学习收获,是典型的“印证巩固型”。如果换一换教法:“看看作者在说明方法上与《太阳》一文有哪些异同”,要求进一步提高,就是“比较异同型”了。

三、以文带文还有第四种类型:“内容拓展型”。同样是教学《太阳》一课,课文学完了,让学生拓展阅读《月亮的自述》,只要求学生“读读文章,看看能从中获得哪些科学知识”。这便是内容拓展型。

“主题阅读”以文带文课没有明确的类型划分,我们区分出了四种类型,将课本文章与带入文章的联系进一步类化,更便于老师们具体操作。教学实践中究竟采用哪种类型,既要看文本特点,又要看时间是否允许,更要看学生发展需要。基本要求存乎于心,灵活运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我们的意图就实现了。所以群文阅读是学科融合必不可少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