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
张跟慧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 753000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新课标为各学科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指导,更有助于各学科教师改进教学,实现预想教学目标。在此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逐渐得到了广泛认可,展现出了很大的价值。由此,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各任课教师就有必要加强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营造优质教学氛围,使学生有机会提高学习锻炼效果,大幅增强语文综合能力,并迅速提升到较高水平。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引言
新课程标准指出了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及教学评价机制都要有所创新,要能够实现教、学、评三者间的融合,助力于学生的高效学习。以此为基础展开的课程教学才能够体现教学、学习及评价的一体化,学生才能够在富有意义、价值的课程活动中发展核心素养的相关细则,才能够让他们达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究,提升自身的感知力。
1教学评一体化”的定义
“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旨在将教学和评价无缝地整合在一起,以实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学习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和评价往往是分开进行的两个环节,教师先完成教学活动,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测试或评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做法往往忽视了教学与评价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潜在价值。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框架下,评价不仅是教学的结果,也是教学的一部分,换句话说,评价活动被融入教学过程中,成为推动学生深层次理解和应用知识的工具,是一种更加人性化和灵活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教学与评价的相互依赖和共同发展,力求通过这种整合达到更高质量和更有效的教育成果。
2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
学生作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其积极性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高中生对阅读教学的兴趣不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阅读会花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2.阅读教学主要以教材内容或指定内容为主,故事情节较为复杂和枯燥,学生无法从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因此很难投入大量的精力在阅读教学中。
2.2教师教学观念相对滞后
由于资源分配不均,大部分语文教师获得培训的机会很少,他们缺乏先进教学理念的学习和指导,甚至对一些教学理念存在误解的情况。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缺乏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太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意识淡薄。他们认为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活动会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过程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意义不大,不如直接测试、对答案来得快。另外,基于对双减政策的理解,教师对于作业的安排,大都是统一布置抄写词语,然后老师批阅,或者让学生做练习,自己对答案,教师偶尔加以评讲。作业设计无法很好地为教师检验教学效果、发现和诊断学生学习问题而服务。
2.3评价机制不完善
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教学评价这一环节,他们缺乏评价的思维,使得教学评价本身就形同虚设,导致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环节存在着不足。究其根源,还是教师对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思想内涵了解不够透彻,他们并不能充分地把握更为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也很难借助教学评价活动提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的质量和效率,由此也制约了高效课堂的建构。此外,大部分教师无法灵活地运用各种各样的评价方法,他们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及学生之间的评价缺乏合理性,无形之中削弱了评价的作用,使得评价机制不健全,评价体系建设发展缓慢,教师的评价经验也存在着不足,导致整个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缺乏理论与实践指导,最终也阻碍了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
3.1科学导入新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
在任何一门学科教学活动中,学生都处于中心地位,扮演着主体角色,因此只有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才能更加顺利地施行既定教学计划,优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相反,如果教师忽视学生主体性,无法获取学生积极配合,那么其势必难以顺利实现预想教学目标。综合以上所述,在平时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都有必要科学导入新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在学生积极配合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2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评一体化的另一重要意义是能够优化教学过程。传统的评价方式,如期末考试或标准测试,往往使教师和学生过于关注分数和排名,而忽视了教学质量本身。通过教学评一体化,教师可以实时获得关于学生学习状态的信息,从而更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如果学生对一个主题的理解度不高,教师可以选择再次讲解或使用其他教学工具,如多媒体和小组讨论,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兴趣。
3.3优化学生学习活动
高中语文教师立足于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科学合理地设计了教学目标之后,就应该立足于教学目标合理布局并优化学生的学习活动,保证整个学习活动能够与具体的教学目标相融合,推动学生更高质量的课程实践探究。以此为基础展开的学习活动才更加契合教学目标,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具备更为明确的学习方向,使得他们得以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达成对知识的有效迁移运用。这样能够让他们更为全面且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内容,提升自身的课程学习效率,也能够保持对地理课程学习良好的思维习惯,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思维的训练中,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以此为基础展开的课程教学才更为高效,才能够达成教、学、评一体化课程的构建。
结语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应该专注于课堂的教学设计,积极地建构教学评一体化课堂。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合理设计问题引导,让学生思维活跃的同时,培养学生语文解释等核心素养,再通过情境创设来强化学生各项核心素养。以此为基础展开高质量的课程教学活动,由此便能够达成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柴俊红.核心素养背景下实施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2):40-42.
[2]王德民,赵玉洁.指向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探究[J].语文教学(上半月刊),2022(11):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