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作者

张晓强

渠县万寿镇第一学校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提升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理念已经得到了全面贯彻,较多教师都开始关注学生综合学科素养的提升。但是围绕核心素养培养来展开教学工作,是比较专业的,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可以积极做好教学创新设计,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法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核心素养”一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成了社会挑选人才的重要指标。核心素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也是体现一个人能力的标准。而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尤其学科本身具有独特性,其核心素养内涵也存在一定差异。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角度来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法治知识、道德知识,主要培养方向为法治意识和道德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提升教育水平。

一、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涵

(一)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和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和健康的生活状态等核心素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引路灯,约束着学生的一言一行,引导学生在成长中选择正确的道路;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义务观,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其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够调节学生与人和自然的关系,以自身的道德素质建立与人友好交往的桥梁,以环境道德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维护周围的平衡。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是国家和社会对学生基本素质要求,是维护国家法律和自身权益、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行为。学生只有在懂得法治重要性的前提下,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才能维护家庭、社会、国家的安全,成为对社会有利的人,同时,只有掌握正确的法律秩序,才能利用法律作为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健康顺利地成长。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从心理和精神上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状态,培养学生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贯彻素质教育政策

新课标将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要求学校明确立德树人目标,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发展素质教育。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政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要任务。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助于学生立德明理,树立高远的志向,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推动素质教育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帮助学生培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未来人才,实现教育强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转变观念,树立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应该把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自己教学的的方向,在平时的业余时间加强学习,借鉴他人有益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经验,在实际教学中对他人的经验进行尝试和创新,逐步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了对核心素养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要反复学习体味新课标,把新课标中核心素养关于学段目标和所教教材关联起来,结合核心素养关于学段目标的要求,对教材每一单元的主题进行详细钻研,从宏观上把握单元主旨,然后再把每一课的教学主题从单元视角进行理解,从根本上把握每节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课时教学中,以制定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出发点,尽可能减少知识的机械化记忆和习题的训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情境和探究活动自己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连接生活热点,设计问题

就学科特质而言,道德与法治教学应体现出时代性和真实性,教学内容需顺应时代潮流,使学生了解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形态,不仅要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和道德观念,从而更好地解决社会中的真实问题。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引入社会热点事件,与相关的教材知识点进行融合,同时设计富有时代感的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并促使他们结合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以生活化案例为载体,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初中生对于法律法规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但是法治观念普遍都比较单薄。甚至部分初中生认为自己还没有成年,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即便触犯法律也没有关系。这种认识无疑是不健康的,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会威胁其他学生的安全。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法律法规的认知不到位。因此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可以借助一些生活化案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法律法规的作用,以及自己在生活环境中如何使用法律法规保护自己。这也要求教师可以充分关注初中生的生活环境,并多站在初中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保证生活化案例跟学生的生活阅历具有较高契合度。这样以后,基于生活化案例的课堂教学活动就可以取得更好效果。

(四)积极推进道德与法治实践学习的开展

教师应当巧妙借助道德与法治实践学习培养学生的素养。教师要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与社会性,意识到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让学生体验知识,对知识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并能在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突出素养。教师一方面要认识到实践学习应当是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实践学习的重要机制;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的实践行为进行适当的指导。

结束语

核心素养理念可以给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提供明确的方向,实现学科教学的创新拓展。因此作为教师,也深入解读与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立足校情与学情,结合教学内容,探索学科教学的切入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深入解读教材,提高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以此推动学生全员全身心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另外,教师还要增强学生的交流互动水平,并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发散学生的学科思维,锤炼他们的实践素养。

参考文献

[1]郭军.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J].天津教育2020(36):31-33.

[2]陈燕萍.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策略[J].家长2020(35):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