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红色文化与课后托管的有效整合

作者

谭姗姗 卢婷

洪湖市瞿家湾镇列宁小学

摘要:中华民族的信仰就是红色文化,无数的英勇战士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塑造了今天的红色文化。学生们需要推广红色文化,并将这种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在课后服务中,教师需要强化对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将知识与红色历史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理解红色文化的起源,并将其传承下去,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并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课后托管;红色文化;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引言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大量的人步入职场,许多女性也从家庭走向了工作岗位。父母们的忙碌工作导致孩子的课后活动变得更加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家长决定让孩子参与到课后托管服务中,这样他们就能在放学后继续完成学业,或者参与各种兴趣活动,从而确保孩子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度过他们的课余时光。扩展课后照顾服务的市场,不仅满足了父母的职业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他们对孩子的人身安全和教育培训的期望。

1在课堂内外打造红色文化教育环境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推行,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孟母三迁的故事清楚地表明,在不同的环境下,课后服务的成效可能会大相径庭。因此,为了使红色文化得到充分的传承,教师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使学生们能够体验到它的魅力,进而更深刻地理解和弘扬它。为了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我们可以在校园内的各个角落,如走廊、教室和图书馆,展示富有历史意义的图片、传统名言、优秀的诗歌和作品,让学生亲近红色文化,并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

2构建集群引领的三维梯队

课后服务的困境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一是来自既有问题的适应性困境,二是来自政策挑战的超越性困境。适应性困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家庭教育负担给予课后服务的高期望压力;学校考评机制给予课后服务的空间压力;学生竞争心态给予课后服务的供给压力。适应性困境带来的直接影响聚焦在学习主体— —学生身上,使得其在主体感受上体验到了课上时间的紧张和课下时间的有限。在某种意义上,如果不能突破课后服务的适应性困境, “双减”政策的落实将会“打折扣”,学校教育教学“提质”目标的实现也会受到相应阻碍。超越性困境主要表现在“双减”政策向学校提出的高质量教育资源供给。课后服务的开展离不开学校有效的教育资源供给。但实际上,既有学校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广大家长和学生的现实需求,不能直接吸引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课后服务过程。与学校高质量课后服务资源供给不足相伴的问题是,学校课后服务自主性和活力的不足。首先,课后服务是一种服务性质的活动,这一活动在考量自上而下政策要求的同时,亟待促进学校自身课后服务工作的创新;其次,面对不同家长的多元化诉求,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弹性机制亟待建立健全;最后,考量到学生素养基础的差异,课后服务亟待突破简单固定的局面,形成个性化、差别化的服务供给。这三方面的工作突破和创新对于基础教育学校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

3基于“五育并举”的原则,设计多样化课后作业布置形式

作业布置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来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让学生通过作业能及时检测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作业可以有口头表达训练、小组合作、观察实验过程及相关知识点巩固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结合本学科特点,布置多样化的课后作业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设计,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可以布置一题多解等习题进行巩固和练习。这种形式不但能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还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开放性、实践性强的课后作业,全面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以特色服务资源为抓手,提高学校课后服务效率。在“双减”政策下,提高学校课后服务效率,优化学校服务资源,开发特色服务优势是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对特色课后服务资源的开发需要建立在对师生发展需求和特点把握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学校自身的情境条件和校本资源情况进行开发、应用。既可以基于课后服务需求整合现有学校服务资源,提炼特色化服务内容,也可以借力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等服务资源,引入多元主体合力,促进学校课后服务特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进而综合提高学校课后服务的效率。

4将红色文化变成家校合作的纽带

班主任的工作范围并不限制在学校内和班级内,学生们的家庭与学校的有效衔接也是班主任应当注重的事情,将班级的社会化功能发挥到最大。此外,班主任要积极鼓励家长也学习红色文化相关的教育理论,共同探讨对学生的教育方法。红色教育既要弘扬红色文化,又要继承红色基因,仅仅将红色教育作为扩大和充实的一门学科,就必然会抛弃红色的历史,让当代的学校生陷入历史的虚无主义的沼泽,从而使得红色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成为必然。首先,要组建一批专门的红色教育工作者,系统地、全面地学习红色文化,保证自己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红色教育,并安排老师们撰写校本教材,便于教学;二是要对老师进行跟踪调查,使老师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学习、常学常新。对那些在红色教育教学中成绩突出的老师,要及时予以表彰。最后,可以采用“请进来”的形式,邀请专家学者、革命遗址、纪念馆的讲解员、革命先辈后人、先进典型代表到学校讲授,与同学们进行正面交流,激发师生之间的感情,让文化走进心。

结语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享受时代发展和进步带来的美好生活的同时,青少年更要铭记英雄先辈为中华民族、社会安定付出的心血和贡献,因此红色文化教育势在必行。课后服务与红色文化教育有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在新时代、新环境下的课后服务过程中,应该重视融入红色文化教育,与时俱进地将红色文化教育渗透进语文教学,让学生一边学习语文知识,一边理解红色文化、建立红色信念,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人和新时代建设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 桂海钦,李金奇.浅谈城市小学生课后托管现存问题及解决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90-94.

[2] 张昌勋.近十年国内小学生课后托管服务相关政策综述[J].基础教育论坛,2018:10-11.

[3] 小学校内课后托管服务开展情况调查研究 ——以长春市“蓓蕾计划”为例[D].长春师范大学,2018.

[4] 周东.试谈红色文化教育与课后服务教学的融合[J].文教资料,2019(0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