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edia science

安防产品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

作者

鲁斌

浙江力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安全生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基础,其不仅关系企业自身能否具备长期发展的能力,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在2022年明确提出《“十四五”国家安全生产规划》。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对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需求也越来越高。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安防科技的迅猛进步,安防产品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所能够发挥的市场服务也随之越来越受到关注。

关键词:安防产品技术;安全生产领域;应用

中图分类号:F45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由于安全生产领域行业属性、作业场所及对象特殊,比较容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因此加强事前预防显得尤为关键,这也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的落实体现。安防产品技术作为重要的科技手段,以终端感知数据为支撑,帮助构建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实现安全生产动态信息实时调取、预警处置快捷可视、监测规律科学可循,将企业和监管部门原有的粗放式监管向靶向性精准监管转变,有效敦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提升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效能,为重点监管、精准执法、科学施策提供支撑,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及损失,真正帮助主管部门实现从事后治理到事前预防的根本性转变,让其能够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切实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保护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

1安全生产对安防产品技术的需求特点

一是要满足事故前的预警预防需求。对于安全事故的有效预防,生产企业的各级管理者都需要及时了解生产现场的工作与风险情况,实时了解各类设备设施运行情况与一线员工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问题并能进行改进纠正,从而保障监督各级生产部门真正严格落实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定。

二是要满足事故中的应急处置决策需求。安全生产事故往往突发在一瞬间,事故发生的最初时间是做出准确的处置决策的关键时间。因此安防产品能否在第一时间提供事故现场的各项关键信息,如现场的视频图像信息、设备设施的运行状况信息、危险品的泄露信息等等,对后续的救援资源调配、应急抢险组织、二次事故预防等处置动作起到关键的决策参考。

三是要满足事故后的调查总结需求。安防产品可提供事故前后的各项信息,通过对事故的调查分析,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为事故损失提供参考依据,最终总结经验教训,对存在的问题科学及时的提出预防改进方案,避免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要达到上述的三个需求,安防产品技术首先需要具备以下能力:

1.1异构数据采集能力

企业数据来源广、种类多,包括温度、压力、液位、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易燃易爆气体浓度等重要监测数据以及视频图片汇聚数据、系统预警数据等,多源异构数据采集困难。这就需要有更加科学合理且价廉的安防产品及技术手段实现物联和视频数据的统一采集。

1.2风险隐患发现能力

安全风险隐患往往藏在暗处,难以明见,比如生产物料风险、工艺风险、特殊作业风险等无法实时看到。此外部分一线员工安全意识不强、技能欠缺,存在违规操作的不安全行为,导致隐患的发生。除了加强日常培训外,更需要借助智能化的安防设备对重点部位、作业现场等进行管控,确保作业人员行为合规,风险可控。同时通过安防产品技术的网格化、边缘化方式智能感知高风险点,并能可视化展示安全风险的分布状态及发展趋势。

1.3全时全程监管能力

企业重大危险源、重点部位、重点工艺、特殊作业多,风险点分布全厂全时段,而企业管理专业人员少,无法实现24小时全覆盖的监管,需要借助安防产品的实时信息化感知与预警能力,让管理人员以抓重点的方式落实主体责任,做到全时全程的监管。

2安防产品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

2.1视频监控

视频监控作为安防产品的基础手段,其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传统视频监控可以监控企业内部和周边的情况,及时发现隐患问题,起到事前预防的作用。此外随着监控智能化的发展,前端视频监控具备了智能分析能力,可以主动对安全事件、作业行为等进行检测分析,一旦识别出异常情况及时预警。AR全景监控则是视频监控的升级,它可以对厂区/园区/重点部位进行全景监控。园区面积通常较大,在日常的园区管理中视频监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传统监控中,通常在园区不同位置安装摄像机来实现对园区内企业及进入园区人员的视频监控,后台人员通过窗口画面分割,可同时查看多个区域的实时画面,但分割的画面存在无法直观还原人员“从哪进、到哪去、从哪出”的问题。AR全景摄像机可通过全景监控,还原人员轨迹,通过AR标签功能,实现“画中画”细节监控,同时也可代替GIS地图,实现实景“地图”管理。

2.2智能巡检与隐患排查

针对化工园区、危化品企业,由于覆盖范围广、企业多、环境较为复杂等原因,在装置区、罐区、危化品仓库等重点区域,单纯依靠人员巡逻、视频点位人工查看等方式无法做到全面无死角的巡检需求,容易存在设备状态运行异常及跑冒滴漏等安全生产风险隐患。而通过视频、红外热成像、气体探测器、智能机器人等多种类型的安防产品设备则可有效的对运行设备状态、管道破裂、密封不严等多种隐患问题进行高效准确地智能巡检与隐患排查。

2.3安全作业行为检测

(1)静电消除行为检测

静止状态的电荷累积到高电位后可能会产生放电火花,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易爆物质,引发火灾事故。企业一线员工未按规定,未消除静电后私自进入危险场所容易成为安全隐患。在企业机房部署智能分析设备,识别摸静电球行为,未触摸静电球则报警上传。确保静电消除,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帮助企业压实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实现透明监管。

(2)危险场区吸烟检测

一线员工由于安全意识薄弱,易在高危险区吸烟,这是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在禁止吸烟的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部署相机,通过智能分析,识别吸烟行为进行报警上传,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并消除隐患。

(3)易燃易爆场所使用手机检测

在罐区等易燃易爆场所使用手机有可能产生静电或者弱电导致火灾发生,部分员工安全意识差,在危险场所违规使用手机打电话,在易燃易爆场所部署热成像/前端相机。通过智能分析识别打电话动作报警上传,确保企业安全员第一时间发现违规行为并及时制止,提高监管部门对易燃易爆场所的监管效率。

2.4大数据的应用

安全生产领域中系统多、数据多,并且不同系统的数据相互独立,无法互联互通。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将生产过程中分散的各种数据进行清洗汇总,并与智能化等技术构建起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体系,通过智能模型的分析计算,分析出事故发生的潜在规律,挖掘潜在的风险隐患,实现管辖区域安全风险的“底数清、情况明”,达到预先消除潜在安全隐患的目的,更能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形成“监测-预警-处理-审核-关闭”全业务流程闭环,从而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数据的应用能有效提升安全生产领域的管理水平,优化风险管理模型。

结束语

安防产品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与深入,未来安防产品技术将更加注重智能化、集成化、专业化、可视化的应用,随着5G、无人机、工业机器人等更多新兴技术的发展,相信将会有更多的安防新产品研发后应用于安全生产领域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安全生产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志强.人工智能在安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状况解析[J].中国安防,2018(11):95-100.

[2]程岳寅.人工智能在水利安防领域的应用及趋势探讨[J].中国安防,2018(11):101-105

[3]林洁.浅谈人工智能在安防领域的深度应用[J].中国公共安全,2017(6):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