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小流域河道生态治理对策
李建成
2107271978xxxx0612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为了解决我国山区小流域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生态治理和修复措施。
摘要:小流域;河道;保护;对策
1河道生态治理的意义
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环境友好的思想,我们致力于维护河流的自然状态和生态平衡,建立一个完整、稳定的河流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满足人类在不同时期的需求。
2山区小流域河道生态治理设计理念
2.1以全流域综合利益为目标,重长期生态经济效益
河流的整体管控需要跨越各个行政区域,在实施过程中应当考虑到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经济和环境、上下游以及两岸的协调配合等因素。应当改变传统的视角,将市场驱动力作为主要思路,将整个流域的综合利益作为最终目标,并且着眼于长远的生态经济效益。
2.2山区小流域河道治理应将生态水利代替工程水利
通过建设工程,我们旨在改善水环境,减少污染,提高生态平衡。这些措施包括改善河流、河槽、堤坝,使河岸更加坚固、整洁,并确保防洪安全。然而,这些措施也应该考虑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山区的小溪流中,水利河岸曲折蜿蜒,深浅不一,高度差异明显,急缓交替,保持着原始的河道景观。采用生态护岸技术,将水和岸边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河流管理的核心宗旨在于确保公众的健康和财富得到有效保护,并努力实现生态理念和当地文化的和谐共存,维护和恢复自然河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循环使用,从而为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3存在问题分析
3.1河段水文水势失衡
目前,在山区小流域的河道治理中,硬化和虚拟是最常见的情况。虽然这种情况可以满足防洪和灌溉的要求,但它会对水流的连通性产生负面影响,使得河床的特征发生改变,河流的自净能力也随之下降,从而导致水势失衡,不利于河道的保护。
3.由于两条河流的自净能力下降,导致了严重的水体污染问题。
河道不仅仅是一条连接地表和地下的沟渠,更是构建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它们将各种水源有效地聚合在一起。随着河道硬化和渠道化的不断推进,地表径流量急剧增加,但是由于部分雨水污染物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就被排入河道,这就对河道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得河道的自我清洁能力急剧减弱,最终导致水质的持续恶化。
3.3对生态系统平衡造成破坏
由于河道的硬化,它们的交流受到了极大的阻碍,这不仅削弱了河流的功能,还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进而导致生态系统的剧烈变动,一些濒危物种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3.4生活垃圾和生猪养殖对河道污染严重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许多中国山区的居民和小型企业没有得到足够的环境保护,他们把大量的生活垃圾抛弃在地面、公路、街道、河流等处,从而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毫无疑问,中国许多偏远山区的河流,由于大量的生活垃圾的排放,已经成为当地最严重的环境污染源。
4山区小流域河道生态治理对策
4.1改变条块分割的中小河道管理体制
通过加强生态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改变中小河道管理体制,使其不再受到条块分割的限制。为了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迅速制定和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强对生态理念和技术手段的运用,完善对生态目标的评估机制,并彻底改变以山区小流域为基础的河道管理模式,由一个经过正式授权的部门来统一管理。
4.2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制定科学长效考核方式
应当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大的生态环境效益为目标,寻求最佳的生态治理方案及实施单位。为了有效地评估河流生态治理的成效,我们必须依据“终生考核制”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并加以落实。
4.3分类施策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
针对受到污染或破坏的山区小溪流,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治理、修复和管控措施,以期达到最佳的环境保护效果,并有效利用财政投入。为了维护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预防,以防止新的、更多的污染物进入河道。针对“减量”规定的河流,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尽快实现水质的改善和达标,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便尽快实现自我修复。
4.4河道平面设计
在平面设计过程中,为了确保河道的安全,必须充分考虑防洪因素,以便使其符合有关规定。但是,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将会严重损害防洪效果,也将严重破坏河道的美观度。在河道平面设计中,应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以确保河道流通的安全性。首先,河道走向应符合规定,否则会对河道流通造成不利影响;其次,储水湖池的合理安排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可以发挥景观作用,还能提高抵抗灾害的能力,从而确保生态系统的有效构建。
4.5河道走向与堤线规划
在过去,河道规划治理往往是为了防止洪水,而不是真正解决问题。这些措施包括把弯曲的河流修剪成一条直线,把分散的小支流汇合成一条大支流,并且人工地改变了原有的主要支流、险要地带和急流。目前,为了充分利用河道的生态功能,我们必须尽可能地维护它们的原始状态。对于那些弯弯曲曲的河道,我们必须采取保护措施。如果某些河道必须进行调整,我们必须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证,才能决定是否采取生态修复措施。
4.7推进水体污染物减排
中国河流的水体污染负荷持续增加,已成为导致其生态系统恶化的重要原因。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以及在未来几年内实施有效的河流生态管护与恢复。近几年来,政府机构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推进污染物减排,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目前仍存在着边际效益逐渐下降的趋势。重要的是要进行系统性的整理,确定关键点,发现漏洞,持续推进,避免懈怠。为了有效地减少污染总量,我们必须加强对已送往各类污水处理厂的废水的管控,并且在确保其符合排放标准的前提下,实施更加严格的强制性排放标准。
4.8合理建设自然原型河岸
经过系统研究,我们发现,以自然原型河岸为基础,采取综合性措施来改善山区小流域的生态环境,是实现河道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通过种植具有发达根系的吸水植物,可以有效地加固河道周围的土壤,从而使河岸的自然特征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并且提高了防洪和防冲刷的能力,从而取得显著的水土保持效果。为了保护受到严重侵蚀的河道,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保护它们。干砌石和铅丝石笼是常用的护岸和护坡材料,但是我们还应该在其他地方种植植物,并采取乔灌结合的方式来保护河流的自然生态系统。这样,我们就能够有效地加固堤坝和堤岸,抵御洪水的侵袭,提升生态护岸的整体防洪和抗冲能力。
结语
因此,必须加大治理力度,以保护我国的水环境。应当深入理解生态治理的重要性,在实施山区小流域河道生态管控时,要尊重自然规律,努力实现河流的可持续发展,以达到最佳的综合效益。地方政府应当大力投入资金和技术,积极推进河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以确保山区小流域河道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我国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向海涛,闫位灿.山区小流域城市东兰县城防洪措施探讨[J].人民珠江,2007(S2):53-54.
[2]梅伟建.山区小流域治理河道整治若干问题探讨──遂昌县练溪小流域治理[J].浙江水利科技,1998(02):49-50+67.
[3]鲁志军.浅谈安吉县山区小流域河道整治[J].水利管理技术,1997,17(05):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