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edia science

基于大数据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优化研究

作者

周静

重庆理工大学 会计学院,重庆 400054

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日渐难以满足农商行的内部审计需求,促使各农商行转变内部审计模式。本文以重庆农商行为例,阐述当其前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内部审计的情况,由此总结出农商行内部审计尚存问题,并从强化审计数据管理、搭建完善的大数据审计平台、打造数字化审计人才团队三个方面提出优化措施。

关键词:大数据;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

一、前言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体之一,其稳健运营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的重点监管对象,而内部审计作为银行风险控制的“第三道防线”,可以客观评估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无论是对银行的经营管理还是风险控制都尤为重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和转变,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了新时期审计的新使命、新挑战、新举措,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审的要求,加强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大数据环境下重庆农商行内部审计的现状,总结当前农商行内部审计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

二、大数据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影响

大数据审计是建立在传统审计方式之上的一种新型审计模式,是指审计人员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开展深入、复杂和综合的分析,并相应构建“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基于大数据的内部审计具有全面性、实时性、精确性的特点,对促进商业银行内审工作提质增效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大数据使得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更加全面和精确,由于人力和技术的限制,传统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主要采用抽样的方式,依赖审计工作人员的经验,时常出现数据收集不充分、分析不全面和挖掘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内部审计缺乏完整性和精确性,而大数据审计使得全样本审计得以实现,并且能够在全面审计的基础上对重点业务、流程有针对性地进行抽样检查,提高了内部审计的全面性和精确性。另一方面,大数据促使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模式发生转变。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银行不仅能够对各类数据和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还能实现实时动态关注、全流程在线监督,进而能够及时了解其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逐步实现“事后审计”向“事前预警”“事中建议”过渡,内部审计工作也由传统的阶段性审计逐步向持续性审计转变。

三、商业银行大数据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审计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农商行,本文以其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其大数据内部审计状况,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出农村商业银行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内部审计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在实施内部审计的过程中,曾出现代际错配、量级错配、效率错配三个错配问题,代际错配指重庆农商行的传统手工审计模式与信息化运营管理之间存在代际差异,无法匹配;量级错配指其极低的柜面业务手工抽查比例与庞大的业务量之间不匹配,导致审计无法全覆盖;效率错配指其审计人员配置和人均劳动量都已经达到极限,但仍不能满足飞速增长的业务量的审计需求。这三个错配问题导致重庆农商行内部审计质量低下,为破解这个迷局,重庆农商行开始运用信息化手段,重塑审计思维。首先,重庆农商行逐步建设审计信息系统,突出数据体量大、数据形式多样等大数据特点,全面整合系统数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银行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并且在系统建设和试运行过程中,注重将将系统建设与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相结合、将系统验收与试点使用相结合。其次,重庆农商行围绕大数据审计,创新内部审计模式。利用系统再开发功能梳理、提炼审计经验,形成了多个审计预警模型,并通过将审计模型的开发使用与重点风险防控工作相结合、与现场检查工作相结合、与并表管理相结合这三个结合来创新工作模式,极大地释放了审计效能。再次,重庆农商行通过促进业务系统优化和数据治理工作来夯实大数据基础,提升信息技术水平。通过上述举措,重庆农商行实现了内部审计价值和质效的飞跃,同时也促使其内部控制水平得到提升。但是重庆农商行的内部审计仍然存在些许不足,并且这些不足在规模较小的农村商业银行中更为突出。

一是数据获取和分析能力不足。一方面,审计数据覆盖面不够广。这主要是因为在审计系统建设早期,审计部门对数据的使用需求尚不明确,仅抽取了部分重要业务数据,未能覆盖所有重要数据。并且近年来各农商行业务不断扩展,业务数据量也随之增加,审计系统中的旧数据表难以满足当前审计需求。加之审计人员未能深度掌握现代数据获取技术,无法从抖音、微博、金融交易市场等互联网信息平台爬取采集数据。另一方面,数据分析精确性不高。许多农商行的审计系统存储空间小,操作系统容量低,导致审计系统不能对数据进行全样本分析,存在遗漏风险。并且由于各系统数据口径不一,不同系统间数据关系不易映射,影响审计系统提取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而影响了审计效率和效果。

二是大数据审计技术应用程度不高。目前各农商行的大数据技术平台架构局限于两个方向,一是根据银行的具体审计任务要求而建设的特定平台,它只能在特定任务场景下发挥作用,二是具有商业银行内审普适性的技术平台,它虽然全面,却很难对具体任务有深入的处理能力。并且许多分析方法和成果未能在审计人员之间共享,未能梳理形成审计模型,审计模型利用率不高,也难以实现审计监测预警效果。因此,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大数据技术平台还不够完善,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它们大多擅长处理结构化数据,而欠缺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的能力,又如各商业银行现有的大数据技术平台技术突破较慢,不能及时与新技术、新工具进行有效结合。甚至由于许多农商行还处于信息化起步阶段,大数据分析方法和和工具应用程度低,还存在人工分析数据的情况。

三是数字化审计人才短缺。目前,农商行内部审计人员主要以只熟悉财会审知识的人员为主,既拥有较强的审计专业知识,又能够掌握新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的信息化审计人才不足,缺乏具有高素质的“审计+科技”复合型审计人才。并且由于许多农商行的内部审计人员较为短缺,常常面临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经常耽于各类工作任务而难以抽出时间来更新自身知识储备,导致审计人员的能力也不易提升,难以识别和消化审计业务中出现的新风险。

四、基于大数据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优化路径

(一)强化审计数据管理。在当前大数据环境下,农商行要想实现内部审计的进一步优化,丰富审计数据资源、提升数据深入分析能力是基础。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运用爬虫、神经网络等技术收集各个互联网信息平台数据,联合工商、税务、银保监等机构,获取客户关联数据,也可以通过构建大数据平台、审计信息化平台来获取客户交易明细数据、统一数据口径,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收集内外部数据,能够进一步提高审计数据的全面性。另一方面,银行需运用大数据技术强化对数据的分析,数据收集完成后,可在SQL Server、MySQL 等数据库内对数据进行清洗、转换等处理,利用Arbutus Analyzer、Python等工具对审计数据进行分析,使审计业务模式由“抽样审计”向“全量审计”转变,并进行纵向对比、横向分析等多维度分析,进一步提高审计风险的识别能力。

(二)搭建完善的大数据审计平台。首先,要打造高效能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在现有审计系统的基础功能上,尽可能契合银行内部审计对于数据分析的多样性要求,并在后续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其功能建设。银行也可以通过云计算等技术,来提升审计数据处理、分析的速度。其次,要建设审计监督平台。一是要创建与经营业务评价和业务风险评估指标相契合的配套体系,及时了解银行内外部及其行业管理状况,从多角度对银行的动态风险进行评估和把控;二是建立审计疑点结果库,实现多类审计预警模型的疑点结果的聚焦分析,以进一步展现审计监督工作的成效、优化审计方法和模型。最后,要搭建智慧型审计资源管理平台。该平台不仅能够强化对审计工作系统的控制,促使审计人员对于各项审计业务进行实时管控和成果共享,进而为后续审计作业优化提供参考;还能实现各类审计结果的模板化、标准化,实现部分通用型审计文本的自动生成,以提升审计工作的整体效率,最终为审计工作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打造数字化审计人才团队。一是注重培养和引进“审计+科技”的高素质人才。大数据环境下的内部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掌握管理、金融、财务等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程度的信息技术能力。通过学习培训、召开审计部门座谈会、组织计算机内审讲座等方式来拓展内审人员的知识储备,在巩固内审人员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其掌握数据挖掘、SQL语句建模、Python脚本处理等技能,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审计水平。二是完善审计人才保障,通过制定信息化审计考评办法、落实激励制度等方式,为审计人员解除后顾之忧,确保人才能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六、结语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内部审计新的挑战。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大数据内审是大势所趋。强化审计数据管理、搭建完善的大数据审计平台和打造数字化审计人才团队有望能够改善农村商业银行现有的内审缺陷,是促使农村商业银行加快大数据内审进程、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莫广周,覃伟雄.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现状分析及对策[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6(02):54-60.

[2]张婷.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研究——兼议内部审计向信息化、智能化迈进[J].中国农业会计,2022(04):44-46.

[3]徐兰,薛永刚.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优化策略[J].南方论刊,2022(03):66-68.

[4]张庆龙,何佳楠,芮柏松.新时期内部审计创新之路:从数据审计到智能审计[J].财会月刊,2021(22):78-83.

【基金项目】本文属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资助成果项目《基于大数据的银行内部审计质量优化研究》(编号:gzlcx20233490)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静(1999—)女,汉族,重庆人,单位: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