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利弊分析
张冬明
德州市陵城区水利局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在新型水利工程发展过程中仍旧遇到不少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发展与生态环境问题。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一句最近较为流行的用语中,可以看出目前各方力量都在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开展新型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更深层次的拓宽生态环境保护的真正意义,需要将发展与生态环境进行有机融合,开创以人为核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水利工程发展新思维。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
引言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关系到水资源的时空分配,能有效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以此来满足广大人民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水资源短缺、城镇的供水紧张、粮食安全等,都与水利有密切联系。因此,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势在必行。
1水利工程价值分析
推动农业化现代发展的关键在于解决农业灌溉问题,灌溉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农业生产与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解决农业灌溉问题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促进农村地区人均收入稳步增长。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水资源存在分布不均的现象,少数地区的农业发展受到水资源的制约,导致当地农业产能下降,人均收入不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能够解决这一现实困境,农田水利工程能够结合农村地区水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合理规划,有效满足当地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并且农田水利工程还能够从农村地区自然景观角度出发,能够合理划分农业生产以及自然环境,在农村地区建设出具有景观价值的农田水利工程,推动农村地区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乡村旅游进一步加大农村居民收入。从三农角度来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能够进一步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农田水利工程能够有效推动当地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节约水资源,充分发挥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因此农田水利工程既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各地方政府都需要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应用。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策略
2.1推动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
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工程水利阶段有3个突出特点:首先是水资源的供应量和水质均能够满足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需要;水资源的供应明显超出实际资源需求,加之节水意识欠缺,大量水资源被白白浪费;其次是人们为除水害,引水灌溉、发电等,而建造水利工程设施;最后是政府职能管理机构、科研机构、水利施工企业等,都为能够更高效的修建工程、管理运行水利设施而服务。资源水利阶段的特点鲜明:首先面对水资源短缺,制约地区经济和生活的情况,对于水资源开发和利用应按照计划进行合理规划;其次必须站在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高度,结合国民经济,科学谋划,因地制宜研究水资源开发布局和均衡配置。三是职能部门、科研机构与建设单位,不单只看重工程建设和运行,更要加大研究力度向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协调和资源保护方面倾斜、为将资源水利和工程水利的观念转化做好衔接,保障水利事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2降低施工管理用垃圾及废料对环境破坏的对策
在施工管理的全过程中,要制定出垃圾分类的具体办法,细分到有害垃圾和无害垃圾如何处理层面。在实际工作中,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在项目部的生活区域内,工地的重点地区都要设立多个分类垃圾桶,对有害垃圾和无害垃圾,可回收废料和不可回收废料分别规定如何丢弃,如何处置等。最后,将收集到的各种垃圾及废料统一规范、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防止对环境造成多次破坏。在水利项目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和水污染、空气污染一样都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对环境的破坏也比较严重,因此,需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其实,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相对于其他污染源的处理比较简单,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将水利项目施工管理中产生的废弃物再利用到施工管理过程中。如混凝土施工管理时产生的废料可以用于隧道、涵洞或者其他施工管理环节的铺垫材料,又或者把部分固体废弃物用于水利设施的回填工程,如此一来,既可以完成施工管理,又能避免环境破坏,还能节约施工管理成本,一举多得。二是响应国家环保施工管理的号召,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尽量选择生态环境保护材料,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尽量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同时提高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
2.3合理利用农田周边河水资源
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周边存在较多的河流以及水塘,这些河流和水塘对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河流以及水塘中的水分会渗入到土壤,为农作物提供养分,同时也能够起到抗旱防涝的作用。为进一步合理利用周边河水资源,首先需要减少对当地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当地部门需要求农户合理使用湖泊水资源,避免过度使用造成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采用退耕还湖以及退耕还林的方法,改善当地水资源环境质量,维系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2.4降低扬尘及噪音污染对居民环境破坏的对策
在施工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工业噪音和扬尘漂浮,对附近的居民环境造成破坏,甚至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对此,应预先制定出一整套如何抑尘的解决办法并加以实行。对进入施工场地的各种工程车辆进行密闭处理,保证车辆在输送过程中不有所泄露。在进行土方开挖以及框架搭设时,要及时在空中喷洒水汽,地上进行洒水,如果能够使用围挡将整个场地封闭起来更为合适。如此一来,可以将地面上和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有效分散,提高抑尘效果,保护生态环境。另外,施工管理企业在选择施工机械设备时应尽量选择噪音小、频率低的设备,必要时可以在施工场地四周搭建起降低或隔绝噪音的挡板。距离居民住宅区较近的水利施工项目,应合理控制施工时间,在晚10:00到早8:00之间不得施工,也不得产生任何噪音污染,其他时间段可以正常施工,但也需注意噪音及扬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建设管理阶段,需要有关部门重视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不仅需要做好全过程施工管理,还需要加强对原有农田土地结构的优化调整,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科学指导。明确二者协调发展的各个要素,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哲.实现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路径探析[J].科技资讯,2021,19(26):45-47.
[2]范加旺.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研析讨论[J].河北农机,2021(14):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