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幼儿园主题课程的实践研究
庄雪钗
惠州市机关幼儿园 广东 惠州516001
摘要:幼儿园主题课程指向幼儿个体的整全成长和社会性发展。基于儿童视角开展幼儿园主题课程实践要在强化幼儿主体性的基础上重视教师的支持作用,依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来预设和生成课程主题,通过游戏、一日生活等方式来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实践。幼儿园要为主题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提供有效支持,促使主题课程真正服务于幼儿的全面和自主发展。
关键词:主题课程;儿童视角;生成式探究性:
幼儿园教育要整合自然及社会各方资源,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培育未来之才。我班实施主题课程从儿童视角出发,遵循幼儿的个性与发展规律,基于幼儿真实问题构建经验,将生成式课程与探究性教学法融入主题课程,支持幼儿与自然环境积极互动,让幼儿在体验性、趣味性的探索活动中,习得适应自然和社会能力。
一、儿童视角下班本主题课程起源
课程内容具有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的特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及周围的自然环境,在关注幼儿兴趣与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生成适切幼儿发展的内容。主题由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生成,并建构主题目标,以幼儿的兴趣为选择主题的主要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关心周围世界,亲近大自然,珍惜大自然”的科学教育目标。优质的幼儿教育应当是基于自然、来源于生活与社会的。泥土在幼儿生活中既熟悉又陌生,之所以熟悉因为它随处可见,之所以陌生是因为成人常常以脏、不卫生等理由阻断了幼儿玩泥的兴趣。但是喜欢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几乎每一个幼儿都能用泥土快乐地游戏,我班生成的主题“泥土芬芳”这一探究活动正是让孩子回归自然的大好时机。
二、立足儿童视角,把握课程脉络
在幼儿园课程建设过程中,幼儿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幼儿。教师需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学习者,将幼儿视为“课程开发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强项”和“已知经验宝库”的作用,主题课程的开展只有立足于儿童视角,从儿童出发,才是孩子们自己的课程。在生活中,泥土随处可见,但幼儿对泥土的了解和认知还停留在表面。追随幼儿的兴趣和探索的方向,孩子对泥土主题活动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通过发放亲子调查表,与幼儿开展讨论会,了解幼儿目前对泥土的认识以及关于泥土还想要了解的知识,列出幼儿问题清单,既有利于了解幼儿目前的经验,又可以了解幼儿的兴趣点,为下一步的活动开展提供依据。基于儿童视角,幼儿目前对泥土的已知经验,生成“泥土大揭秘”“好玩的泥土”“泥土的作用”“泥土变形记”“泥土的艺术”等主题脉络。
三、儿童视角下班本主题课程实施策略
1.基于幼儿真实问题构建经验,促进儿童积极的、多元的、个性的表现与创造。
儿童有价值的学习是在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的经验课程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幼儿并不是割裂的学习某一学科知识,而是需要运用多个领域学科的关键经验来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经验。
例如“泥土大揭秘”中幼儿带着“哪里有泥?”这个问题在幼儿园里开始了寻泥之旅。在寻找泥土的过程中,孩子们在幼儿园各个角落里寻找与泥土有关的信息,并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最后通过集体分享,幼儿在探索中发现幼儿园里泥土的颜色、形状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基本都是用于种植的用途。
孩子是天生的观察者,泥土作为大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孩子们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对他们来说,泥土是充满未知的宝藏,是能够肆意涂鸦的颜料,是可以拥有百变造型的宝物。在真实问题与场景中进行探究和学习,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并加深孩子对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结。
2.基于儿童视角的课程的实践探索,促进幼儿的整体性、持续性和自主性发展。
虞永平教授说:“课程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幼儿园探究课程就在幼儿的生活和行动里,幼儿园探究课程的着眼点就是幼儿。在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时,教师要基于幼儿兴趣、需要与经验对活动进行计划、设计,并根据活动进程适当调整。
挖泥土结束后,孩子们说着自己对泥土的发现,并把探究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幼儿通过五官感受泥土,用手摸到软的泥土的,很舒服;泥土的颜色是黑色的,说到泥土颜色时,有的孩子还说还有其他颜色的,“所有的泥土都一样吗?”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又对泥土开启了新一轮的探究。孩子们利用周末的时间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了各种各样的泥土。并将自己找到的泥土带来幼儿园进行了分享,在分享过程中幼儿了解到泥土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孩子是天生的思考者,他们在游戏中探索、发现;孩子们从颜色、气味、质地、手感等多个维度描述自己对泥土的观察发现。泥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自然游戏材料之一,由于它们没有固定的形状,可融操作性、探究性、自主性、创造性于一体,为孩子游戏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有了对泥土的初步认知,孩子们要对泥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幼儿园探究课程的建构必须基于儿童视角,顺应幼儿身心发展规 律和学习特点,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与经验,支持幼儿在自然、真实、具体的生活和游戏情境中,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主动探索周围世界。
3.将生成式课程与探究性教学法融入主题课程,促进幼儿进行动态的有效学习和多元化发展。
在生成式课程中,教师不是以往一样僵化地执行预先设定好的方案或计划的活动,也不是听任幼儿无目的随意自发的活动,而是在课程实施中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发现和跟随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随时调整活动目标和进程,支持引导幼儿的活动。
幼儿在玩泥巴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感受着泥土形态的变化,如用物品敲泥块会变碎,当往泥土里加不同量的水时泥土也随之呈现不一样的形态,如加的水量多则变成泥浆,泥浆在幼儿的世界里就是天然的颜料或者是“泥巴厨房”游戏中的蘑菇汤,加的水量较少时而呈现出软软黏黏地泥团,这个泥团更是天然的游戏道具,有趣好玩的摔泥泡就开始了。
生成式探究性主题活动,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调动和激发每个幼儿的潜力,使在活动的推进过程中发现,站在幼儿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就能引发他们积极讨论、思考,从而生成有价值的操作,助推幼儿的发展。
通过主题课程的实施,培养具有“好问、肯想、爱动手、善表达”的新时代儿童,使幼儿成为富有想象、乐于探索,具有好奇求真的科学精神与合作品质的儿童。
【参考文献】
[1]董顺华,董雪菲.儿童视角下幼儿园主题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23(05):87-90.
[2]盛雨婷.“我和泥土的约会”——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实践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23):45.
备注:本文系广东省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