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edia science

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的技术问题及分析

作者

玉素甫·阿不力孜

身份号码650104198105141677

摘要:近年来,无线电监测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无线电监测技术面临着新的挑战,网格化监测技术是应对这些挑战的有效措施。文章首先介绍了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挑战。然后介绍了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的几种典型技术,包括多用户分布式协同处理、云计算、移动通信等,最后对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进行了展望。

一、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发展现状

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是一种基于分布式信息处理的系统,该系统可在一个或多个节点上采集数据,然后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到其他节点进行处理。由于这种系统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参与信息处理,因此该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较强。同时,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的架构中包含有多个用户,因此可以实现不同用户之间的协同工作,从而提高信息处理效率。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动态地调整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以实现对不同区域或不同位置的无线电信号进行监测;其次,该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调整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数量,以实现对无线电信号的动态监测;最后,该系统还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调整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模式。基于以上特点,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二、关键技术

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具有多种功能,主要包括:多用户分布式协同处理、云计算、移动通信等。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用户分布式协同处理技术,即多个用户通过分布式通信网络进行协同处理;二是云计算,即将数据存储、计算、网络和管理等功能进行抽象,并由特定的资源池提供给用户,实现资源共享;三是移动通信,即利用移动终端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发送到用户终端。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的关键技术是多个功能模块的高效协同及海量数据的高效处理。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涉及多个功能模块,其协同工作对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多用户分布式协同处理技术

多用户分布式协同处理技术是指将多个监测终端放置于不同的监测区域,不同区域内的监测终端共享同一数据源,不同区域的数据源之间通过数据传输协议进行通信,以实现资源共享。

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中多个终端需要进行协同工作,协同处理可提高监测效率,节约监测资源。多用户分布式协同处理技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采用分布式共享存储和分布计算的方式。多用户分布式协同处理系统将各终端与中心服务器进行连接,采用分布式存储和分布计算的方式可以减少数据传输量,提高数据传输效率;(2)采用分布式多维统计分析的方法。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协同处理技术是指通过网络将各个终端连接到中心服务器,将中心服务器作为各终端的计算资源,各终端在本地对数据进行处理。云计算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灵活的部署方式以及良好的扩展性等优点。

2.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组成的资源池中,由这些资源共同完成计算任务。云计算允许用户通过互联网向服务器提交任务,并获得处理结果。用户不必购买专用硬件,而是通过使用通用计算机资源来获得云计算提供的服务。

网格化无线电监测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云计算为用户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当用户需要处理大量数据时,可以通过云计算技术来解决。在云计算环境中,用户可以自由选择需要使用的服务类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服务。用户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连接到服务提供商,并获得相应的计算结果。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对专用硬件和软件的需求。

3.移动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是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其他技术共同构成了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优点是可扩展性好,可以根据监测任务的不同而进行动态配置,支持异构网络之间的互联,降低了数据传输成本;同时,移动通信系统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根据监测任务和用户需求来改变网络结构和服务能力。移动通信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网格化无线电监测对实时性的需求。

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基于移动通信技术,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移动通信技术是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移动通信技术不仅提高了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的性能,而且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随着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无线局域网成为一种重要的数据传输方式。无线局域网中包含大量由移动终端设备组成的节点,这些节点可以作为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中一种重要资源。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将这些无线局域网节点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加以利用,提高了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的性能。无线局域网具有可扩展性好、成本低、可靠性高等特点,为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6.结束语

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是近年来无线电监测领域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虽然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但其也有很多优势,在未来发展中将会有很大的潜力。随着无线电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将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兰菁.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问题探析[J].中国无线电,2021,No.312(08):29-31.

[2]贾永代.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的技术问题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8,No.425(09):244+246.

[3]王伟.上海无委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6.

[4]张俊强.试论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的技术问题[J].电子测试,2018,No.395(14):54-55+58.DOI:10.16520/j.cnki.1000-8519.2018.14.025.

[5]井翠红.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的技术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18):81.

[6]石岩.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的技术问题及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No.144(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