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彭湃
河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开封 475001
摘要:党员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其精神之“钙”。然而,信仰可以获得,可以被塑造,也可以被抛弃。当代,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正在受到新时代、新情况、新问题的冲击。我们部分党员干部出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问题,不同程度的陷入贪腐漩涡,严重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一些高级干部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禁不起考验,其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巨大的畸变,产生了严重的信仰危机。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想在新时期、新背景下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就一定要深化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关键词: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路人,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一般认为,“信仰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某个人、某种观点、某种主义、某种学说极度的相信或信服,并以之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行动指南[1]。”我们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针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进一步深化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既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现实需要,也是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掌舵手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必然选择。
一、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及困境缘由
(一) 当前党员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
一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认识或多或少的问题,我国几乎所有的党员干部都从加入中国共产党或成为一名公职人员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只限于了解而没有真正地、完全地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另外我国的党员干部相比较于处于各行各业的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认知和理解明显高于广大人民群众。二是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知普遍存在感性多过理性的情况,理性是一种思辨能力,感性是一种感受能力。最高的人格,是理性和感性的共同进步。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能理性地认真思考自己的信仰,但也存在部分领导干部对信仰的认识停留在感性层面,对自己的信仰缺乏理性的认知,还不能做到理性地解释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个概念。即导致部分党员干部信仰不坚定,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禁不起考验,其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巨大的畸变,产生了严重的信仰危机。
(二) 当前党员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困境缘由
从我国的社会发展环境来分析,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及未及时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使得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浮于表面存在信仰缺失严重,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实践严重脱节。
(1)对党员领导干部信仰问题重视度不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条件也极大丰富致使党员领导干部受到的诱惑巨大,其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畸变,很容易产生严重的信仰危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3]。”
而长期以来党组织在党建主体责任长期缺位,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很长一段时期,反腐倡廉和信仰教育一直是浮于表面。
(2)党内腐败现象导致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官僚主义、腐化堕落等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使部分群众和党员干部对党感到失望,对党的前途感到担忧,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怀疑,从而削弱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号召力和正义性,弱化了信仰。
(3)部分党员的理论学习淡化,当下多数党员干部虽对理论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但也有部分党员干部缺乏“理论热情”,一些同志醉心于吃喝玩乐,理论学习不积极、不主动。同时,党组织安排的集体学习形式主要以听、读为主,采用单向式照本宣科,导致党员干部产生厌学情绪,学习质量不高; 学习的内容不能联系实际,不接地气,学习效果不佳。
二、加强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
理想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共产党人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种种考验而始终不屈不挠、坚韧不拔,不断带领国家、带领民族取得新成就,就在于我们始终有着坚定地理想信念。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要求下,党员干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路人,需要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锻造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品格。
(一)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式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是新时代我们深化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指导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是重中之重,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宣传教育者队伍。我们的宣传教育者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还要有充分的实践经验,擅于随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内涵与变化了的实际相结合,不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另一方面,我们的党员干部自身,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真学习党章党规。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信仰教育注入生活气息
说教式的教育已不符合社会的要求,不能促使党员干部将学习内容内化于心。马克思主义教育要将理论与当下的实际相连,将社会案例引入教学,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引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真正接地气而不再枯燥乏味。对领导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更应该把理论同领导干部在岗位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或疑惑结合起来,做到从实际问题中来,回到理论中去。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在政治信仰教育中体现中国特色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4]。”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各项事业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我们的国情。同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作为华夏子孙必须要加以批判地继承和利用,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现代化是对历史的超越和进步,但又不能离开历史传统,优秀文化传统的智慧和精华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根源所在。因此,我们对党员的政治信仰教育就是要坚持科学的共产主义政治信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精神的三位一体,教育党员同志从爱国、爱党、爱共产主义的思想认识高度真正做到自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实现而奋斗终身。
结论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魅力之源在于马克思主义有着丰富的内涵、有着科学的理论体系以及它能够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发挥着巨大作用。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是要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发展、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基本观点的科学性与价值性,更要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包含的那种为解放全人类、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对人民立场的坚守,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学习,就是对“两个必然”的确信,就是对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坚信。
参考文献
[1] 冯契. 哲学大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214-1215.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 2 卷)[M]. 外文出版社 ,2017.
[3]《邓小平文选》( 第 2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作者简介:彭湃(2000~)男,河南漯河人,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邮箱:104764684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