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Leisure Education

初中音乐体验式教学的构建策略

作者

洪云

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学校

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随之产生。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基础,大力推行体验式教学,以适应新时期的教育需求。文章以体验式教学的基本内涵和功能为切入点,探讨了初中音乐课堂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音乐;体验式教学;课堂构建

音乐是人们抒发情感的工具,它既是一门感性的艺术,又是一门实践的艺术,更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学生要体会其中包含的感情。与小学音乐的启蒙式教学不同,初中音乐教学注重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并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因此,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教师进行优化调整,建立体验性的音乐课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营造体验情境,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内在情感变化往往受外界环境与刺激的影响。因此,要想实现情感的激发和经验的积累,就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达到目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对于人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通过音乐符号,即声音来唤醒人们的感情与本能,从而使人们产生联想与情感波动。同时,欣赏者的理解能力与共情能力也影响着音乐学习效果。初中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尚未成熟,尽管音乐教学内容并不复杂,但是初中生因为经历不够丰富、鉴赏水平不高,不能完全感受到音乐中包含的情感。因此,为了使学生体会音乐内在的美,教师就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创设教学情境来丰富他们的体验。

二、还原音乐场景,丰富学生体验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提升他们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然而,初中生对于抽象事物的认知仍然存在不足,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音乐之美,教师需要另辟蹊径,赋予他们情感与感官器官的联通体验。

初中音乐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并且很多音乐富有画面感,这也是当前初中音乐课程体系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借助于信息化教学手段,把音乐听觉美和内在美变成更为直观的图片或者视频,将音乐内容还原出来,使学生能够透过真实画面获得更直接和深入的感受,从而提升体验式教学效果。

三、鼓励音乐创作,丰富学习体验

初中音乐教学并不是要培养职业音乐家,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成为热爱音乐、会欣赏音乐的人,并在音乐学习中培养其积极向上的态度,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音乐创作是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和体验的重要工具,可以让学生融知识、能力和情感于一体,在发散思维的同时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创作平台,提供创作机会,激励他们创作音乐,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并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九年级下册《亲亲我的宝贝》的音乐教学,当学生对歌曲的演奏方法有了初步了解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围绕“向最爱的人说说话”这样一个主题,利用《亲亲我的宝贝》这首歌曲的伴奏,自己填词和演唱,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通过体验式教学的形式,学生在创作时能够认真揣摩音乐的韵律、音频以及其他细节问题,并进行拓展性的歌词创作,从而在练习中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借助多种乐器,发展音乐素养

乐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了充分发挥乐器对音乐教学的作用,可将乐器巧妙地融合到初中音乐教育中。同时,这还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爱上音乐,也符合新时期课程改革环境下“双减”政策的要求。

首先,教师在搭建初中体验式乐器课堂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加强节奏训练。节奏是音乐的重要表现要素之一,不同的节奏会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加强对学生的音乐节奏训练,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有效培养初中生的音乐核心素养。第二,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不少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注意力分散、小动作较多,从而影响其课堂学习效率。而节奏训练的加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音乐课堂变得更生动、更活泼、更轻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增强他们的课堂体验。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找一些和教材中歌曲节奏相近的流行歌曲,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使其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各种课堂活动中。

其次,在融入乐器时,教师应善于运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器乐学习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传统器乐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课堂内容枯燥,教师常常只教乐器指法与技巧,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局面。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尤其应了解并把握学生特点及学习的基本情况,做到因材施教,使课堂设计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学生对乐器的学习需求。

最后,要向学生展示更加新颖、有趣的器乐,用生动形象的文字来阐述乐器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使他们获得认识和实践能力的双重提升。在强化乐器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此外,在客观因素满足的情况下,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动手演奏、合作表演等活动,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合作意识与音乐素养的提升。

总而言之,面对现阶段的素质教育新要求,初中音乐教学要进行教学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贯彻落实生本化的教学理念,对课堂上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索优化,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参与和实践体验,使他们能够在音乐鉴赏与实践中提升素养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慧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课堂情感体验研究[J].天津教育,2023(5):129-131.

[2]罗丹.谈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多感官体验式教学研究[C]//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2022现代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论坛论文集,2022:228-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