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如何提质增效
曾清清
湖南省祁东县官家嘴镇中学 421600
摘要:在“双减”政策不断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如何提质增效成为当前化学学科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提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同时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初中化学教师应当不断探索多样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构建高效化学课堂。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阶段;化学教学;提质增效
在“双减”背景下,对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显著提升,因此,教师应当秉承着提质增效的理念,全面优化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围绕着初中学生认知规律以及现实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使课堂参与度显著提升,进而收获不一样的教学成果,保证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素养。
1.把握好课堂导入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课堂导入作为教学基础环节,对整个后续教学的开展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在双减政策不断深入开展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提升课堂导入重视程度,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的导入,使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导入,组织学生进行“猜谜语”的游戏。教师出示一个含有谜底的卡片,让学生动一动脑,猜猜看,这个卡片上的是什么元素。例如,卡片上写着“有两个质子的原子”,让学生猜测这是哪个元素,引导学生回答正确答案。在这一基础上引导本节课知识,教师将卡片作为教学道具,讲解原子结构的概念,重点讲解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基本概念,并且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一起探讨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1]。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中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等知识点。教师利用游戏的方式导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原子结构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建立与生活联系,培养学生化学思维
初中化学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在当前双减政策不断深入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主要目标就是使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当综合考虑当前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生活经验,为学生构建生活化课堂情景,保证学生产生不一样的学习体会,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例如在教学分子与原子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们一定都喝过可乐与苏打水,为什么可乐喝起来会冒泡,而苏打水却不会?通过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索。在完成了本节课所学知识后,学生能够解释到可乐中的二氧化碳分子与水分子发生了反应,产生了碳酸氢根离子和冒泡;而苏打水中的碳酸氢钠在水中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但气体无法持续冒泡。在生活化情境教学下,保证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分子与原子的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开展趣味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实验作为初中化学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当提升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为学生构建趣味性的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倡“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教学理念,保证学生在此过程中实践动手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同时形成了良好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避免满堂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
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制取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内学生一起开展二氧化碳吹泡比赛,教师应当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并且组装好实验装置,随后引导学生实践动手收集二氧化碳,将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烧杯中,并且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用小木条搅拌,使石灰水变浑浊,制作二氧化碳泡沫。最后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每组使用相同大小的烧杯,倒入相同量的澄清石灰水,学生需用吹气的力量使石灰水中的二氧化碳泡沫上升,泡沫上升的高度越高,获胜的机会越大。吹泡过程中,气泡带动二氧化碳泡沫上升,形成有趣的比赛场面。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注意安全,避免药品误触皮肤和眼睛。
4.布置高质量化学作业,实现减负提质总体目标
双减政策强调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教师应当创新作业设计理念,优化以往作业量大以及质量低下的问题。在进行作业布置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内容,满足班级内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实现共同提升。
例如在教学完“氢气”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布置基础、提高以及拓展三个层次作业。基础作业内容则是让学生完成课本关于氢气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及用途的相关习题,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强化基本概念和技能;提高层作业则是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氢气的相关内容,了解氢气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氢能源、氢燃料电池等。并且分析氢气的制备方法,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及可能的改进方向,在此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类作业则是让学生调查身边的氢气应用实例,了解其原理及安全性,并且观察和记录生活中涉及氢气的化学反应现象,如金属锈蚀、燃烧等,实现对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魅力[3]。
5.结束语
在双减政策不断深入下,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创新教学理念,为学生构建高效化学课堂,进而才能够促进初中化学学科实现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应当不断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建楚.“双减”背景下建构初中化学高品质课堂的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35):134-136.
[2]王芳,武彧.“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的“加减乘除”[J].云南化工,2022,49(12):189-191.
[3]张贝贝,董玲.“双减”政策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理科考试研究,2022,29(24):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