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劳动课家校融合的策略研究
戚悦
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学校
摘要:小学劳动课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校教育合作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和研究小学劳动课家校融合策略,以促进学生劳动教育和家校教育的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和综合素质。本研究的实践证明,小学劳动课家校融合策略对于推动学生劳动教育和家校教育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性。
关键词:小学劳动课;家校融合;策略研究
引言:
小学劳动课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2022 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 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课标指出,学校在实施劳动课程时要始终以开放的姿态,积极与家庭和社区 紧密合作,构建“家庭— 学校— 社区 ”一体化劳动教育环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家长开始意识到小学劳动课家校教育合作的重要性,逐渐将家校教育合作作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方针。
然而,当前小学劳动课家校合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而言,教育者普遍认为,学生的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不深入,家长对学生的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高,家庭作业和练习的难度、密度与批改及辅导数量不太适宜。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劳动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家庭作业实践的小学劳动课家校融合策略
家庭劳动作业作为小学劳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和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家庭主科作业难度过大、数量太多等问题,导致学生在家完成非主科劳动作业的积极性不够高,达到不了应有的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在设置劳动家庭作业时注意以下几点:
1. 布置家庭劳动作业量和难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设置适宜的难度和数量,既能促进学生的劳动素养发展,同时也不会加重学生学习的时间,事宜的难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劳动的成就感、获得感。例如:四年级家庭作业做《水果拼盘》,学生虽然动手能力有差异,但是由于是选择家中自己喜欢的熟悉的食材,用自己熟悉的手法制作水果拼盘,难度自己掌握,作品成功率高,学生劳动后成就感也高。
2. 在准备阶段对学生家庭劳动作业提供有效的指导和辅导。家庭劳动作业完成后,应给予学生充分的积极性评价,最后依据他们劳动完成情况,提出改进提高的办法。例如:《水果拼盘》准备阶段,让学生分组充分讨论制作方案,如操作步骤、器材准备、食材的选择、操作安全、色彩搭配、收拾台面等方方面面,出现问题如何解决,为家庭劳动作业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3. 与家长的沟通。可以通过家长会、在线平台等方式,告知家长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劳动内容,让家长能够对学生在家里的劳动作业有辅导有监督有反馈。例如 :把劳动作业设计成一次家长与孩子的亲子互动,情感交流过的机会,调解孩子情绪和家庭关系。通过上述家庭作业实践策略,可以更好的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教育沟通,建立更加良好的家校联动教育合作关系。同时,这样的家庭劳动实践也能够培养学生尊重劳动、体验劳动生活的辛苦与快乐,劳懂得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在家庭劳动实践中形成正确劳动观念。
二、个性化辅导实践的小学劳动课家校融合策略
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劳动能力提高,教育者还可以采用个性化辅导实践策略。在开展个性化辅导时,教师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全面评估学生的劳动能力情况。了解学生的劳动能力情况,包括劳动课程进度、水平、特长、学习难点、家庭自然情况等,进而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量身定制相应的劳动学习方案。
例如 :《水果拼盘》家庭劳动作业,对于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建议用橘子瓣、圣女果等直接拼盘摆成简单几何图形;对与有厨师背景家庭可以在家长指导下切割或雕刻食材,摆成孔雀图案;对美术工功底好的可以自由发挥;
对于喜欢古诗词的同学可以创作一幅文学作品拼盘。劳动任务个性化设计符合学生个体年龄及心理特点,不同起点的学生都可以进一步提高智力、创造力、操作能力,从而促进劳动能力提高。
2. 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辅导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向学生倾听、了解学生的疑惑和困难,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例如:《水果拼盘》展示总结阶段,对不同学生的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都要给予别人作品正面的积极的肯定评价,这些都是学生辛勤劳动的成果,要珍惜学生劳动成果,最后还要提出改进方案。通过采取个性化辅导实践策略,教师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潜力,规范劳动、有始有终、等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劳动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和品质。
三、家长参与小学劳动课家校融合实践活动的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在小学劳动课家校融合策略的实践中,家长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当前家长认为主科重要,忽视学生劳动作业不完成情况,甚至阻止自己孩子进行劳动实践,家长本身劳动观念不够高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实践策略促进家长参与:
1. 通过家校互联网络平台或家长开放日展示平台,展示劳动学生劳动场景与劳动作品。使家长能够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和学生的劳动学习情况,及时收到学生劳动作业方面的反馈,在欣赏劳动作品展示中,提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2. 在家长开放日小学劳动教育相关活动时,邀请家长积极深度参与劳动。加强家校互动与交流,让家长体验学生在劳动活动中的成长和劳动的辛苦快乐。通过校园开放日平台和网络平台,家长亲自参与亲子劳动实践,家长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支持劳动课家校融合的教育方式,也能够更好的为学生劳动课家校融合提供有积极的指导和帮助。
总结:
通过对小学劳动课家校融合策略的探讨和实践,以促进学生劳动教育和家校教育的融合,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家庭作业实践、个性化辅导实践和家长参与实践三种小学劳动课家校融合策略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总之,小学劳动课家校融合策略的实践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未来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以期取得更加显著和长远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