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Leisure Education

浅析小学音乐审美教学的策略探究

作者

戴沁斌

苏州工业园区东延路实验学校

摘要:现在已经进入了 21 世纪,教学理念随之变化,对小学音乐教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新课标不断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对音乐环境塑造和理念氛围教学有更多的要求。本文以学生的音乐发展和能力为出发以及落脚点,通过运用倾听和对比教学来促进学生情感表达,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导向,从而加强自身的音乐审美以及对音乐的敏感性。

关键词:小学音乐;倾听对比;音乐审美;正向情感体验

一、良好倾听氛围培育音乐审美的敏感性

1. 核心素养下小学生对音乐教学的需求

小学生活泼好动,往往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弱。基于此,教师在举行小学音乐教学的时候,更要注重学生的倾听和对比能力,让良好的倾听氛围,培育出学生们对音乐审美的敏感性。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音乐学习有效性的教学,让学生们加强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带着问题去倾听,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拓展能力,从而激发自己的想象力。比如,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用倾听对比和敏感性,不断的培养小学生在音乐课堂的表现以及表达能力,为学生建立更加良好的音乐氛围,不断的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2. 倾听对比激发音乐审美敏感性的有效性分析

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支撑,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用倾听对比的教学手法激发音乐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激发他们的音乐审美敏感性。教师也应该学生在自主性的发挥下,轻松获取有价值的音乐知识,锻炼音乐技能,进而建立的积极的学习情感倾向。学生们在多样化的体验教学活动中,既能获取有价值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又能获得幸福感,实现健康的发展。就音乐而言,教学也要与生活息息相关。问题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起点,良好的倾听发散思维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驱动学生积极探究,获取有价值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倾听对比音乐教学展示和具体分析

1. 应用巧设疑问法

基于小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状态,在课堂中往往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虎头蛇尾”的现象,教师应该不断地加强对学生系统学习能力的关注。比如,教师在课堂中应用巧设疑问的方法,用问题启发学生思维的发展,用巧设疑问法去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的探索,在倾听和对比的过程中不断的获取有价值的音乐知识。在实际组织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活动中,教师也常常利用应用巧设疑问法,通过一开始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在学习乐曲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倾听去体会,以此不断的引导学生去寻找答案,从而提高音乐的审美敏感性。

以《草原赞歌》教学为例 :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会要求学生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然后为学生们播放歌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笔者通过提出系列问题:“你们感觉草原美不美呢?”在听觉与老师的描绘下,学生们给出了“很美”的答案。因此,教师就可以继续提出问题 :“如果你现在就处在广阔的大草原上,正在策马奔腾,你想要唱一首怎样的歌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在如此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们会自主地联想所学过的与草原有关的歌曲,实现情感碰撞。通过倾听对比,学生们不仅可以建立对乐曲的认知,还可以体验到其中的情感。

2. 应用参与表演法

小学生虽然认知能力较差,但他们活泼好动,愿意参加各种活动,所以更容易在倾听和对比的音乐活动过程中建立积极的情感,获得音乐审美的敏感度。在组织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多样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比如,教师结合所学习的曲目,应用参与表演法,要求学生们在倾听乐曲不断对比,以此建立对乐曲的理解,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音乐审美。这不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更深远的影响,也在紧跟时代浪潮下对学生们产生更广阔的影响。

以《秧歌调》教学为例 :笔者根据乐曲的曲调和场景让学生倾听后参与表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会不由自主地舞动自己的身体。笔者在学生们进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之后,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形式,伴随着乐曲,自主地编创舞蹈动作,不仅让学生获得了参与课堂的主动权,自主演绎乐曲场景,而且如此任务的提出也使学生掌握了学习音乐的主动权,还更使他们与小组成员展开积极的互动,所以良好的倾听对比可以推动音乐教学的继续发展。

3. 应用故事穿插法

音乐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首音乐背后都有有一个感人的或发人深省的故事。如果教师将乐曲背后的故事讲述给学生们,不仅可以点燃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他们在搞清楚乐曲创作来龙去脉的过程中,建立地对乐曲的深刻认知。所以,笔者在实施音乐教学活动时会根据乐曲内容,为学生们生动地讲述小故事。

以《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教学为例 :笔者利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们描述了十年动乱中,共青团和少先队的悲惨遭遇,动人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在倾听的过程中,不少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情感。倾听使学生们回到乐曲创作的年代,体会作曲者、作词者寄予其中的情感,从而建立对乐曲内涵的深刻理解,并且学生还可以将过去悲惨的生活与自己当下幸福的生活进行对比,从而感知现实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建立积极的情感,增强音乐审美的敏感性。

综上,在组织小学音乐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在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立足学生们的发展情况和发展需求,结合乐曲内容,灵活地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直观演示法、巧设疑问法、参与表演法、故事穿插法等,优化传统教学,用倾听和对比激发学生们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们在多样的音乐活动体验过程中,既能掌握有价值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又能感悟乐曲情感,从中提升音乐审美能力和对音乐的敏感性,进而自主地投身音乐探究活动,也推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晓婧 . 谈提升音乐课中学生学习幸福感的策略——以苏少版二年级《大风车》一课教学为例 [J]. 小学教学参考 ,2017(18):63-64.

[2] 朱雪莲 . 立足儿童本位 提升音乐素养——生本理念下小学音乐有效课堂的实践探索 [J]. 小学教学参考 ,2018(09):51-52.

[3] 管伟娜 . 捕捉音乐课堂生成 , 丰实音乐教学资源——探微小学音乐课堂生成的契机 [J]. 小学教学研究 ,2018(27):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