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Leisure Education

浅析思维导图促进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的策略探讨

作者

孙红艳

江苏省丰县华山镇中心小学

摘要:在写话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搭建思维框架,能帮助学生说话有序,自信表达,有中心下笔。基于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理论和构建思维理论,从学生表达现状出发,教师可通过联系生活,帮助学生搭建思维框架,从框架式直观口语表达到书面表达,抓事件、取要素,把脉说话难点,敢于写话,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思维导图;思维框架;写话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概念中第二点“语言应用”可以很好地指导教师解决这个问题。在写话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积累,梳理内容,敢于探究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写话中乐于表达。

思维导图中的“思维”是“人类大脑对客观事物反映过程中的高级认识活动”。思维是思考,是探索,是对事物深浅度的探究性认知,同时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学生写话时,如果缺少“思维”的知识,则只能停留在浅层,不会说,不会写。缺少思维力的写话是低效的,甚至是影响低段学生语文写作启蒙心态,这与低段写话教学最终要达到“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人”的目标也是不合的。

下面,笔者侧重于教师从“课文教学”到“写话教学”搭建思维导图进行分析与方法探索,以提高学生敢于表达、敢于写话的自信心。

一、观察万物,有序表达

语文教科书有大量的课文插图,有效地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们在预习与复习中表达,理解课文内容,厘清课文元素。以一年级写话教学启蒙为例,在学生们牢固认识和掌握课文生字的基础上,坚持“以读促悟、以说促写”的教学原则,教师可以由点及面、推进有序地表达图片内容,让学生搭建思维框架,最大化提高写话教学实效。

(一)联系生活,框架式直观表达

联系生活,从日常课文阅读教学入手,做好说话写话启蒙。以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春夏秋冬》教学为例,教科书上有四季及自然景物插图,多媒体投影呈现,联系九月份对应季节周围出现的自然景物,从简入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围绕“四季”的时间顺序,抓住常见的树苗生长、树叶颜色变化等景物的“变”,来抓到插图上的要素,从而搭建表达思维框架,促进学生识记。

通过搭建“按照时间顺序表达秋天的自然景物”的思维框架,如“什么季节有什么”等句式來让学生触类旁通,抓住图片季节和景物特点直观表达。这样,抓住图片显性的共同点,结合生活,化多图内容为形象具体的语言表达,降低表达难度,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按时间顺序表达图片内容的初步概念,掌握表达规律。

(二)观察图片,框架式想象表达

在进行写话启蒙第一步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始阅读,通过教科书的童话课文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变化。在借助思维导图构建板书框架,确保日常学习中训练课文表达结构的基础上,锻炼学生复述表述的能力,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心中所想。以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为例,通过板书思维导图搭建表达逻辑的框架,结合文章表述的内容,发挥想象力,表达“我”的情感。继而让学生模仿训练形成表达自己想法的逻辑顺序。通过上述思维导图训练,可以发现学生表达有逻辑。另外,教师要给学生留有想象和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发触碰生活中的美,感知自然美和体会语感。在日常语文学习中,通过挖掘语文要素,学生深刻了解思维导图的逻辑性,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二、准确抓教学重点,提高写话信心

写话基础教学中,由于受教学时间限制,准确抓住写话要素,搭建思维导图进行训练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教师需准确把脉写话难点,以提高写话教学的效果。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和学情可从“设时间”“找主人公”“抓事件”“说心情”四方面入手,这也正是学生理清正确的逻辑顺序,用语言表达过程中难点的所在。在此四处对症下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慢慢建立写话的信心。

(一)设时间,搭框架

小学低年级写话容易出现中心抓不准的现象,有可能是因为学生观察图片的顺序出错,也可能因为部分学生写话时间一直是“一天”“有一天”,思维单一,以至于影响语言书面表达。在此借助思维导图与学生讲解,搭建观察顺序和时间的框架,初步探索写话基础知识。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总结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智慧,形成多方位围绕中心发散思维,选择符合图片的时间,由时间联想到天气描写,在合理的观察图片顺序的基础上,举一反三。

(二)找主人公,巧联想

面对联想实物与想象结合的写话要求,构思人物尤其重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由生活实际入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拓宽低年级学生思维方向,避免单一人物表述。学生可以在既定认知和未来认知中多方位思考,按照框架结构继续联想每个主人公的对应形象特点,环环相扣,层层围绕图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为下一步捕捉要素做好准备。

(三)抓事件,取重点

有了前面两个要素的铺垫,学生有了初步框架,接着重点是抓事件。纵观低段学生在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训练,可知其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下笔容易表述不清,有可能缺乏思维构建的认识。

(四)说心情,写话更生动

在前面教学环节中,学生已经利用思维导图捕捉到了三个要素。学生日常阅读时借助感官对信息进行处理,获取信息,由此体现了搭建思维框架意义、体验情感,思维可视化,这是对文本内容的解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运用课文思维导图开引导学生捕捉“情感要素”,如此才能使写话具有“画面感”,丰富写话内容,避免人物形象塑造单一。

总之,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活跃期,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和写话,由无意到有意过渡,借助思维导图和图片、图画将文字图像化,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达到写话教学的目标,促使学生实现由思维到有序表达的转化,让学生乐于写话,提高学生写话思维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敏华.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教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2]李雯.小学低年段写话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