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园藏乐趣 游戏显活力
夏婷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一箭河实验幼儿
摘 要:户外活动是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将自然材料合理融入和户外活动,让幼儿能够有效利用自然材料满足自己的好奇行与探索欲,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论述了自然材料融入幼儿户外活动的意义、策略与目前存在的不足三个方面探讨了自然材料的实际运用方案,为自然材料在幼儿户外活动中助力幼儿成长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竹园;自然材料;户外活动;幼儿园
幼儿园是学前阶段幼儿教育的重要场所,但也不能将幼儿教育拘泥于幼儿园内,适当开发周边环境,拓展户外活动,也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方式。在户外活动中添加自然材料是一种常见的措施,幼儿需要与自然有良好的接触,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幼儿对整个社会的正确认识。如何将自然材料正确融入户外活动,这就要求幼儿园与幼儿教师对此有一定的认识了解与规划方案。关于具体策略与方案,就让我们走进本次大三班的户外课程活动“竹园探索”,一起来细细领略吧。
一、户外活动中投放自然材料的教育意义
幼儿户外活动是指幼儿在户外环境中自主进行探索与发现,从而达成教育目的的活动。这种教育方式形式多样,活动自由,能够在最大限度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从而推动幼儿进行自主实践与发现,最终朝靠近教育目标的方向靠拢。活动材料是户外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在帮助幼儿易于探索环境的同时,能够扩大幼儿的探索力度,深层度满足幼儿好奇心,与此同时,幼儿教师也可以通过有选择地投放材料从而达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的目的。在户外互动中,自然材料是常见的投放材料,基于此,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在户外活动中投放自然材料的意义。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及社会认知水平
户外活动的场景在一般情况下外设在自然环境中,于是自然材料也就从自然中获取,以用于活动中。但这些材料在开始使用时并非经过了人为加工,而是幼儿直接以其原始状态使用,从而能够获得最初的自然信息,而未参杂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本次活动设立在幼儿园的竹园中,在做活动时,小朋友们在幼儿园的支持下,采集竹子、竹枝、竹笋、竹叶完成活动项目,在动手过程中,遇见的种种情况有助于大家更好地了解竹子这一植物。这对于丰富幼儿知识,增长见识,提升幼儿自然审美力,带来直观的自然感受有积极作用。
(二)激发幼儿自主学习与创造力
在户外探索活动中,结合自然材料,幼儿可以发挥更多的创造力,也可以提升学习能力。由于处于幼儿阶段,小朋友们对于许多事物其实都不是很了解,于是在户外的自主探索过程中,为了完整自己的任务,他们会自主利用周围环境材料,在结合环境与个人过往经验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任务,对环境进行更多的探索,于是在这一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创造力,能够使幼儿朝着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三)培育幼儿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
竹子自古以来就做我国的重要形象,自古代开始便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说,这种文化现象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利用竹子作为本次户外活动的自然材料,能够有效帮助幼儿感受自然材料中蕴藏的丰富文化气息,了解相关文化知识,除此之外,幼儿教师鼓励幼儿努力利用自然材料中的文化知识,融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塑造自己的审美意识,提升个人审美能力,培育良好的艺术素养,这对幼儿未来成长具有重要助力。
(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大自然作为无穷无尽的探索宝库,拥有无尽的乐趣。通过本次户外活动初步的探索与寻找,幼儿能够在活动中体会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在细心观察、快乐探索、自主寻找的同时,不断对大自然产生强烈的好奇与探索欲望,这对培养幼儿坚持终身学习有重要启发作用。
二、户外活动中自然材料的利用策略
自然材料的运用打破了传统幼儿园课堂趣味性不强、偏重理论的困境,但同时,如何正确运用自然材料也是户外活动能够有效进行的关键点。自然材料的运用主体是幼儿,如何让自然材料能够更好地帮助幼儿,也考验着一个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能力。
自然材料作为大自然中常见的事物,一花一草、一叶一木都可以作为幼儿的活动施展助力。但在现阶段中,幼儿对于事物的认识有限,虽然对这些自然材料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可以流利说出材料的名称、用途,但这些知识都来源于书本,幼儿们缺乏在实际活动中运用这些材料的经验于能力。于是,教师在准备活动材料前,可以事先鼓励幼儿自主收集材料,了解环境中存在的材料讯息,发现他们的可用之处,在自然环境中发现活动素材,满足活动需要。
以本次活动的大班幼儿为例。其实在中班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展过一系列竹趣活动,孩子们能够制作一些以竹子为材料的小手工,如:竹风铃、小竹人等,大家从中获取了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技巧。本次活动我们将延续中班时期的已有经验,开设了竹食、竹艺、竹建构三大板块游戏区。在活动开始前,幼儿教师鼓励孩子们先在户外场景进行探索,观察在这三个主题相关,场景里的自然材料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幼儿1:我记得妈妈曾经给我炒过竹笋肉丝,这里也有竹笋可以用!
幼儿2:大熊猫好像喜欢吃竹子,竹子是大熊猫的食物。
幼儿3:我记得街边有卖竹篮和竹筛的,竹子可以编篮子和筛子!
幼儿4:妈妈带我趣过云南,那里的房子好像就是竹子做的!
小朋友们在这三个主题下,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想法,他们有的发现的竹笋可以用来炒菜,竹子可以喂大熊猫,有的认为竹枝和竹干可以用来编制东西,竹子本身就可以用来搭建房屋。于是在大家各有收获后,幼儿教师再将大家聚拢来,详细讲解了竹子可以如何利用,丰富了幼儿的认知,也增强了幼儿的获得感与成就感,提升了使用自然材料与参与活动的趣味性。
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在活动内容上耐心下功夫。例如在竹建筑板块,教师首先提问大家可以做什么活动呀,孩子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
幼儿1:我们可以搭竹筏,竹筏好像很简单!
幼儿2:小竹亭!这样我们夏天就可以遮荫避暑了!
幼儿3:小竹桥,这个一晃一晃的可好玩了,我们人多力量大,可以完成的!
教师支持幼儿们提出的意见,但是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怎么办呢?于是我们有开展了“招兵买马”活动,大家纷纷组队游说暂无目标的小朋友加入自己的工程队一起来完成自己“竹工程”。在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幼儿们的意见,维护了幼儿们的希望自由发挥的想法,让幼儿们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培养幼儿独立能力。
三、户外活动中运用自然材料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缺乏宽阔的户外场地与充足的自然材料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的场景设置在竹园,但实际竹园占地面积较小,幼儿活动范围比较狭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并且由于竹园范围有限,竹子生长场地也有限,我们要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开展竹园自主活动,竹子这种主材料的数量便有限制,孩子们尝试实验的机会便大大减少。
(二)缺乏专业指导:
正确户外游戏需要专业指导与引导,但由于幼儿园人员问题,导师在一般情况下,幼儿教师不能及时对每名幼儿进行指导,也不能针对户外活动提出专业性的指导意见,教师难以有效引导户外游戏的进行。
(三)过度关注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常见的探讨主题,户外活动那个尝尝难以圆满按照计划实现通常受此因素影响。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与家长的担忧顾虑考虑,幼儿园往往会缩短户外活动范围,简化游戏程序,这对于幼儿实践能力、探索能力等深度发展往往不利。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于自然材料融入幼儿户外活动展开的初步的探讨,提议应该从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培育幼儿自主创造力与学习能力、提高幼儿审美水平等方面出发,通过对自然材料的揣摩利用,合理设置游戏活动等,开阔户外活动教育视野,但同时也要注意活动存在的场地、教育指导、与过渡关注安全的现实问题,争取为幼儿打造更好的户外活动天地,实现幼儿创新自主的成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