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探究
盛艳
合肥市明珠小学 230601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及《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等政策内容,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学科教学就是其中的一项重点。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劳动教育与数学学科融合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因此选择数学和劳动教育进行跨学科教育设计。
关键词:数学;劳动教育;跨学科教学;融合
引言: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及《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明确指出了在小学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因此,将数学与劳动两门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
一、小学数学与劳动课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理论基础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跨学科融合教学的重要性。该标准明确要求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1]。跨学科融合教学源于整体性教育理念,即通过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技能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提供更贴近实际生活的学习经验。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2]。
二、跨学科融合教学设计原则与策略
(一)跨学科融合教学设计原则
1.整体性和相关性原则
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整体性和相关性原则强调将数学和劳动课程有机结合,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一个全面、有机的学习体验。
2.情境化教学原则
情境化教学原则强调通过创造具体的情境和实践活动,提供学生更贴近生活的学习经验,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景中。
3.合作学习原则
合作学习原则是跨学科融合教学中的关键手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促进交流与分享,共同解决问题。
(二)跨学科融合教学设计策略
1.整体性和相关性策略
教师需将数学和劳动课程的内容紧密相关起来,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交叉点。
2.情境化教学策略
首先,利用实际情景和案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的重要性。
3.合作学习策略
首先,将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合作,共同参与跨学科融合活动。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支持,共同完成任务,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观点。
三、数学与劳动课跨学科融合教学实施案例分析
(一)基于劳动活动的数学计算应用
通过基于劳动活动的数学计算应用,学生将能够亲身体验到数学的实际应用,并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
(二)基于模型制作的几何知识学习
在小学数学和劳动课跨学科融合教学中,手工制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案例旨在探索如何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完成纸制模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劳动教育手工内容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生动的学习经验。
四、结论
跨学科教学帮助学生将知识和技能从一个学科应用到另一个学科,结合劳动教育与数学,学生不仅学习了数学概念和技能,还培养了实际操作和手工制作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跨学科教学的优化方法,并提供更多支持和指导。
参考文献
[1]花子杰,钱琛.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探索——以苏教版“时、分、秒”的教学为例[J].新教育,2023(14):49-51.
[2]马丽.运用跨学科融合实现劳动教育效能研究[J].新课程,2022(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