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笛韵
于阳
南京市岱山实验小学 211100
摘要:乡音笛韵——竹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是一项创新的教育计划,旨在让学生沉浸于竹笛演奏艺术,同时丰富他们对音乐理论和文化遗产的理解,该课程将基础技能培养、高级技术训练、创造性表达和合作表演精心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全面的音乐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气息控制、手指位置和音色产生的详细指导,通过日益复杂的曲目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以及通过作曲和即兴工作坊鼓励创造力。此外,互动式小组表演可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演技能,最后还将举行公开展示,以庆祝他们的成就,本课程不仅旨在培养技能娴熟的音乐家,还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欣赏以及保护传统音乐形式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探索自身音乐潜能和文化身份的独特机会。
关键词:竹笛;校本课程;课程开发
竹笛课程的开发源于全球对传统乐器及其所代表的文化遗产日益增长的兴趣。在数字技术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人们重新开始欣赏触觉和有形的东西,从而导致学习和保护包括音乐在内的传统工艺和技能的兴趣再次高涨。竹笛在各种文化(尤其是在亚洲)中有着丰富的历史,它独特地融合了简洁与深邃,使所有年龄段的学习者都能学习,同时还能进行复杂的音乐表达,本课程不仅要教授竹笛演奏所需的技术,还要让学生了解竹笛的文化和历史背景。通过将实践教学与文化教育相结合,该课程旨在培养一批了解竹笛传统并熟练演奏竹笛的音乐家和爱好者,这一举措反映了更广泛的文化保护和艺术教育运动,突出了通过音乐与我们的集体过去保持联系的重要性。
一、竹笛校本课程开发的概述
开发竹笛校本课程是一项战略性举措,旨在将传统音乐教育融入现代课程,通过音乐促进学生与文化遗产之间的联系,该课程旨在让学生亲身体验竹笛,这种乐器以其丰富的历史意义和悠扬的音色而闻名,是许多文化(尤其是亚洲文化)的特色。通过开设这门课程,学校旨在以多元化的文化视角丰富音乐课程,鼓励学生探索和欣赏全球音乐传统,该课程的结构能满足各种技能水平的需要,既能确保初学者的可及性,又能为经验丰富的学生提供深度学习。课程将实际演奏技巧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包括竹笛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从而促进对竹笛的全面了解。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技能和文化意识,还有助于在现代教育环境中保护和欣赏传统音乐,通过音乐这一通用语言弥合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差距。
二、乡音笛韵——竹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一)乐理与演奏结合
乡音笛韵——竹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一个基本方面是音乐理论与实际演奏的无缝结合,这种方法旨在确保学生不仅学会如何吹奏竹笛,而且理解其演奏所依据的音乐概念。课程从基础乐理开始,包括阅读乐谱、理解节奏和认识音阶,然后直接应用到笛子演奏中。例如,在教授竹笛音阶后,学生会立即通过一系列练习来练习这些音阶,以提高他们的技术熟练度,同时加强他们对理论的理解,这种方法有助于打下坚实的基础,让理论知识支持实践技能,让学生在演奏中做出明智的音乐决定。通过这种双重学习过程,学生对音乐有了更全面的整体理解,从而对竹笛有了更深刻的鉴赏力和更富表现力的演奏。课程进一步强调乐理在创作表现中的应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和演奏自己的作品。在掌握了音乐理论和竹笛演奏的基础知识后,学生将学习作曲技巧,学习如何创作简单的旋律,并最终创作出更复杂的作品,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渐进式学习以一个创造性项目而达到高潮,在这个项目中,学生将运用他们对音乐结构(如和声、旋律和节奏)的理解来创作原创作品或即兴演奏传统曲调。这种音乐理论的实际应用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知识,还增强了他们通过竹笛表达个人创造力的能力。
(二)竹笛基础教学
乡音笛韵——竹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非常重视打好竹笛演奏的基础。通过结构化的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姿势、气息控制、手指位置和音色。首先,指导学生进行旨在提高肺活量和呼吸控制能力的练习,因为这些对于吹奏出竹笛音乐所特有的清晰、持续的音色至关重要。同时,课程还介绍了正确的持笛技巧和手指位置,确保学生能够舒适、准确地操作乐器的键位。基础阶段还包括音色的产生和变化,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表现竹笛的音色。通过系统地培养这些基本技能,本课程可确保学生具备必要的技术能力,从而掌握更高级的演奏技巧和曲目,为全面了解和掌握竹笛奠定基础。在建立基本演奏技巧后,课程采用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逐步介绍更复杂的曲目和更高级的演奏技巧,这种方法是逐步增加曲目的难度,让学生在运用和巩固基础技能的同时,挑战新的技术和音乐概念。每首新乐曲的选择不仅考虑到其技术要求,还考虑到其文化和历史意义,让学生更广泛地了解竹笛在不同音乐传统中的作用。
(三)设计实践活动
乡音笛韵——竹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可以组织小组互动表演,这种方法鼓励学生在班级内组成小合奏或小乐队,促进团队合作,增进音乐和谐。最初,这些小组活动从简单的乐曲开始,让学生专注于混合声音、理解合奏的动态,以及发展对小组表演至关重要的聆听技能。随着学生演奏技巧的提高,乐曲的复杂程度也会增加,这对他们在处理更复杂的部分时保持和谐提出了挑战。这种练习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演奏技巧,还能让他们学到沟通、合作以及每个人在大集体中的重要作用等重要知识。此外,准备和参与这些表演还为学生提供了以目标为导向的学习体验,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这些活动的高潮往往是公开表演,如学校音乐会或社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技能和取得的进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该课程还可以纳入以音乐创作和即兴表演为重点的创意工作坊,这些工作坊旨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运用到创作中,鼓励他们通过竹笛探索自己的音乐理念,表达自己的个性,学生将学习作曲的基础知识,如旋律写作、节奏创作和音乐作品的结构,然后给他们布置作业,让他们创作自己的作品,或在给定的和弦行进或传统旋律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这些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加深他们对音乐理论的理解,将其应用于实践和艺术创作中。
三、结语
总之,乡音笛韵——竹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是一种全面的音乐教育方法,不仅传授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协作精神和文化鉴赏能力。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包括基础技巧、循序渐进的学习、互动表演和创意工作坊,该课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并熟练演奏竹笛,这种全面的教育体验不仅能培养他们的音乐才能,还能灌输他们对艺术的终身欣赏,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并为丰富多彩的全球音乐传统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徐敏.竹笛课程校本化对中年级学生音乐素养的影响[J].科普童话:新课堂, 2020.
[2] 傅俊杰.竹笛教学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效用分析[J].科学咨询, 2021, 000(020):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