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实验探究任务单开发路径
赵媛媛
玉溪市红塔区大营街第一中学 653100
摘要:在当前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正经历从传统讲授式教学向探究式学习的深刻转型。针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本文深入探索了差异化实验探究任务单的开发路径。该路径围绕学生的前概念差异,巧妙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并构建了科学的同伴评价机制,旨在通过分层教学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本文详细阐述了差异化实验探究任务单的设计思路、实施策略及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初中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差异化教学;实验探究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物理核心素养得以实施,差异化教学模式因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全面发展,正逐步成为教育实践中的热点,受到广泛关注。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学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探究不仅是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探究基础规律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高实验技能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导致部分学生难以有效参与实验过程,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开发差异化实验任务单,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并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成为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差异化实验探究任务单的开发路径,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期提高实验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基于学生前概念的个性化任务设计
前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有的认知结构和观念。这些前概念可能源于生活经验、先前的学习经历或直觉判断,由于来源广泛,这些经验和概念的形成具有自然性和片面性,有的甚至是错误的,它们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开发差异化实验探究任务单时,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前概念,通过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前概念,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和认知障碍,从而设计出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激发其探究欲望的实验任务。
例如,在“力与运动”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结果发现一部分学生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一部分学生则对力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存在模糊认识。因此,教师在设计实验任务时要包含以下两个层次:第一层——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小车、斜面、停表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小车在不同粗糙程度的水平面上的运动路程变化情况,从而深入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层——要求学生通过改变施加在小车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进一步探究力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观察并记录小车的速度变化。这一层次的任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消除前概念产生的前摄抑制,构建正确的认知框架。
二、信息技术在实验探究中的多样化应用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实验探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充分应用信息技术资源,如虚拟实验室、在线实验平台、智能实验器材等,给学生提供多种实验探究的方法,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的同时也让实验探究任务更丰富多样。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探究的有效融合不仅能够突破传统实验教学的时空限制,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实验指导和反馈,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效率和质量。因此,将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相融合,既能激发学生兴趣,点燃探究热情,又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需求,推动学生深入探索,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以“电磁学”为例,教师在设计实验任务时,结合了虚拟实验室和实体实验器材,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先引导他们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电路搭建和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直接了解观察到电磁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然后熟悉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原理,为后续实体实验打下基础。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则鼓励他们直接使用实体实验器材进行相关实验探究,在完成基础实验探究后可以充分利用虚拟实验室丰富的实验器材和场景,设计更进一步的探究实验,例如,探究影响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运动快慢的因素、感应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同时,教师还利用在线实验平台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实时指导和反馈。在线实验平台提供了大量的实验视频教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随时随地查看实验教程,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工具等辅助功能可以帮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三:构建同伴互评机制以强化实验反思
同伴互评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评价方式,它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在开发差异化实验探究任务单时,教师应注重构建同伴互评机制,通过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相互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实验操作和探究过程,还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发现自己不足不断改正的过程中又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索。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教师在设计实验任务时,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录制实验视频,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将实验视频上传供其他小组观看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操作规范性、数据准确性、结论合理性以及报告的完整性等多个维度,同时,教师需要提供一份详细的评价标准和指南,明确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数据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客观、准确地开展同伴互评。这种学习和评价机制能有效促进每位学生在评价他人时,自觉反思并改进自己的实验,实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升的教学目标。
结语: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理论阐述与具体教学实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探究了初中物理差异化实验探究任务单的开发路径。提出了三项核心策略:基于学生前概念的个性化任务设计、信息技术在实验探究中的多元应用、构建同伴互评机制促进实验反思。这些策略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探究与深度学习能力,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今后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持续探索和实践差异化实验探究任务单,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为初中物理教学增添新活力和动力。
参考文献:
[1]段德成.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差异化教学评价[J].教育,2024(16):161-162.
[2]姚菊丽.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实验教学模式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2024,(35):78-80.
[3]吴建红.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24,(11):42-44.
[4]陶金花.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考试周刊,2023,(51):100-104.
[5]翟永中.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探究与思考[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0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