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问题导向视域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

作者

雷阿龙

清流县屏山小学 邮编:365300

课题信息:本文系三明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23年度课题《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ljy—2335)。

【摘要】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时,好的先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所以现在老师需要切实加强对于教学工作的全方面研究和分析,做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研究分析和探索,切实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学习知识更好的指导学生正确的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数学学科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需要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高,所以现在加强对于问题创设,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具有极强的必要性,本文就据此开展分析,希望能为相关教育工作人员带来思考和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导向 教学策略

【引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重的重要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还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多的给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和灌输,希望学生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于课程的抵触和厌烦情。为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进行问题环境的创设,重视问题导向势在必行。所以老师需要让学生在问题导向下的深度学习中,能够逐渐的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以此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问题导向视域下,深度学习课堂构建面临的困境

1.教学目标不精准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将认知领域划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6个层面,从思维的角度分析,前三个层面是进行基础的理论记忆理解,而后三个层面则是高阶思维。但是现阶段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引领和教育时,更多的都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直接进行理论知识灌输,所以对学生的培养只是停留在前三种思维时,并未加强对于高阶思维的引进,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质量不佳,只是浅层次的学习。所以现阶段老师需要在进行目标创设时,从6个层面由浅入深的进行问题设计,让学生能够纵深融入于课堂之中去理解分析和探索,从而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清晰学习完善学习,传统学习模式之下,学生单纯的将学习视作一项待完成的任务,有一定的功利性,所以学习并没有积极、主动性,而很多老师没有摆脱浅层次的教学目标设定更会导致效果不理想。

2.教学内容片面单一

基础教育改革倡导老师创造性的利用教材依据课程标准,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的革新优化完善和丰富,并且要拓展学生视野,引进其他相匹配的材料实践素材等等,但是目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单一的以理论知识为主,进行课本上知识的讲解和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不具有清晰性和深入性,甚至很多抽象的知识,学生把握不清,逐步导致学生只学习了知识,并未针对于其中深入的思想内涵进行挖掘和把握。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一般都是先创造情景,然后进行理论案例的讲解,也没有借助于问题的创设,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所以学习效果质量不佳,从而导致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较低、效果较差。

3.教学方式存在违主动性

想要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需要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全面提高,但是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还是被动学习,虽然创建了合作学习模式、探究学习模式,但是问题的创设没有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深化,所以学生的思维也是仅仅停留在低阶阶层面,这种现象称为违主动性,没有切实发挥出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导致课堂中出现自主合作假探究现象,学生的学习深度很难得到提高。

二、问题导向下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1.为学生创造真实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引领学生进行数学深度学习时,老师需要判断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其中,只有学生有内驱动力才能进行知识的深度研究和分析,才能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时,构建知识结构。因此老师不能让学生被动的记忆知识,在进行问题创设时,也需要以真实的环境为依据,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和价值,帮助学生构建起已有的知识以及新的知识。在复杂的学习环境之中进行知识的深度研究,为后续学生应用分析奠定良好基础。根据乔纳森对问题结构性的研究非良结构问题,通常与教师提出的具体问题联系,所以老师需要帮助学生构建非良构性问题情境,利用所学知识结合教学情景形成良好教学方式。

比如在教学《百分数》这一部分内容时,老师需要学生多阅读一些信息量相对较大的题目,帮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概念、数学符号理清答题思路,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感受其中数学信息,掌握百分数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度解读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水平,为后续学生学习水平效果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2.问题导向下引进实践教学,优化学生学习思维

小学生正处于心性不定的阶段,自制能力较差,很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注意力。为此在课堂之上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这也导致学生的深度学习受到了极大的阻碍,所以现阶段老师需要切实加强对于学生的研究和分析,并以学生实际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出发点,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方法的全面改进和更新,尤其是在引进问题教学时,可以将实践教学融入于其中,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保持新鲜有趣生动,促使问题导向探究式教学模式落实的更加深入,而且还能让学生由以往的浅层次学习转变成为深层次学习,与此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沟通交流表达能力。老师在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时,要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如此对知识的记忆会更加深刻,同时也能够更有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自己探索远比老师刻板固化的教导更加有用。

例如在教学有关《立体图形》的相关内容时,如果仅仅让学生观察图片、观察实物,很有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厌烦情绪,也无法让学生的课堂集中度得到全面提高。所以老师就事先准备了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生活物品,比如足球、乒乓球、弹球、积木、箱子、储物盒、橡皮、黑板擦、易拉罐、蜡烛、笛子等等,然后老师进行了小组划分。要求每一个小组结合这些实际物品进行分类,再说出你如此分类的原因,在此过程中老师要融入每一个小组里,去沟通交流,判断每一个小组的思维方向方式重点是否存在有偏差,这样既能够很好地让学生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在对物品进行分类时,有探究欲望,养成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3.设置阶梯性问题,提升学生学习深入度

想要在问题导向下实现学生由浅层次学习转变成为深层次学习,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就需要结合学生实际身心发展状况,设计出阶梯式问题,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和优化。

例如在教学《比例》这一单元时,为了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让学生构建起较为系统的全面深刻的知识体系,于是就以比例的意义和基础性质为出发点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探索和研究,并为学生下发了微课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接着老师结合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相关内容,给学生创设了基础选择题,后续还为学生设置了实际应用题。让学生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来通过由浅入深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研究和探索。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提高,让学生的思维深度延伸度得到提高。

【结束语】总而言之,现阶段老师需要在问题导向下充分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由浅表性学习转变成为深层次学习。为此今后,老师还需加强对于问题创设模式方法思路的改进和更新,借助于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更具有真实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高。

【参考文献】

[1]徐一蕾. 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改进研究 [J]. 现代教学, 2023, (21): 40-41.

[2]李虹,张晶晶.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J]. 学园, 2023, 16 (30): 41-43.

[3]王桃.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J]. 中国新通信, 2023, 25 (07): 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