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

作者

张荣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大河坎镇中心小学 723102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防范难以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在双金政策背景下教师需要树立生本主义教学理念,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新多元化的教法,使小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数学课堂的乐趣,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使用价值。这样,小学生才会主动投入课堂学习,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教学创新

引言

在“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其次,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设计多种学习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教师要优化资源配置,不搞“一刀切”,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1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机械,有的地方还很落后,部分教师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所讲授的知识只能局限于课本和教材,很少有教师会通过课外话题的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时教师很少与学生互动,大部分时间是在向学生灌输,学生都是被动接受知识,没有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没有自由思考的时间,课堂效率自然低下。其次,还有一些老师课堂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所提的问题没有启发性,不能够做到启发学生的思维,仅仅是一些机械的问答,学生也不能提起探索知识的欲望,从而课堂的气氛就比较沉闷,学生回答完问题后也不会产生很强的成就感,而且没有被提到回答问题的同学,也不能参与到其中,只是以一个看客的身份旁听,这样课堂的覆盖面也比较窄,就会让数学课的效率大大降低,继而导致学习的效果也会不理想。学生在作业中和后续的练习中都会暴露出各种问题,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去额外给学生布置其他的学习任务,无形中就会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对数学的抵触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课堂的听课效率,这样相互影响,会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学生可能会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动力和兴趣。

2“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2.1创设有效情境,丰盈学习体验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还很薄弱,而数学学科的知识点较为复杂,对其来说难以理解,无形中加大了他们的学习难度,使其很难准确把握知识的要领。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践行“双减”政策时,可以针对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更为深入和准确地理解所学内容,并将所学知识融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在教学《认识分数》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分数:1/2和1/4,问学生这两个分数哪个大一些?在学习此知识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受旧知的影响,学生都认定1/2<1/4,此时教师没有直接指出对错,而是让学生拿一张正方形纸,进行折纸活动,分别折出它的1/2和1/4,然后涂上不同的颜色,再比较涂色部分的大小,看有什么发现。这样的折纸活动,对学生来说,非常简单,能够很快完成。通过涂色部分的比较,学生发现同一张正方形纸的1/2比它的1/4要大得多,纠正了认知偏颇,掌握了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方法。

2.2以问题驱动导向自主性探究

“双减”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时间,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发展特长。在这种状况下,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的引导,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请认真思考,怎样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大小?”借助这个问题,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探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摸索出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以问题为驱动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2.3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教师在“双减”政策下,要做到提质增效,就需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和快乐,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在“方向与位置”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获取“方向”这一概念。同时,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小游戏来帮助学生理解“方向”这一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根据路线图向其他人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具体路线,在表达与描述中感受方向与位置知识的生活价值,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我是小侦探”“小小数学家”“我的地盘我做主”等活动,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适当地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开展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正确解读“双减”政策的含义,以实际教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小学数学教学。一方面,教师要将“双减”政策与数学学科特点相结合,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重视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的有机融合,更好地发挥出数学学科立德树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魏相和.“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8(3):48.

[2]卓丽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当代家庭教育,2019(31):97-98.

[3]王祖英.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