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与教学策略

作者

舒适

绵竹中学初中部 618299

摘要: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中特有的一套符号系统,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它们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基础工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规范使用化学用语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化学用语的规范教学,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用语;规范使用

一、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

(一)元素符号的规范书写

元素符号是化学用语的基础,书写时应遵循“一大二小”的原则,即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例如,氢元素的符号为H,氧元素的符号为O。此外,元素符号的书写应与名称相对应,避免出现混淆。

(二)化学式的正确书写

化学式表示了物质的组成和原子间的比例关系。在书写化学式时,应遵循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的原则,且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应为零。例如,水的化学式为H₂O,表示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三)化学方程式的准确表达

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反应条件、箭头等,确保方程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方程式两边的原子种类和数目应相等,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用语的教学策略

(一)强化基础,注重记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和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在强化基础方面,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化学用语的定义和意义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学生需要清楚地了解每个化学用语的含义和用法。通过讲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用语的概念,从而能够正确地运用于实际问题中。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记忆方法和技巧来帮助学生记忆化学用语。化学用语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归纳总结,将化学用语按照一定的分类和顺序进行记忆。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记忆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忆化学用语,提高记忆效果。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举例和实验的方式[1]。通过实际的例子和实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化学用语的实际应用和意义。同时,实验也可以帮助学生将化学用语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进一步加深记忆。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复习和巩固来巩固学生对化学用语的记忆。化学用语的记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复习和巩固,才能够牢固地掌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复习材料和练习题,让学生反复回顾和运用化学用语,巩固记忆效果。

(二)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用语的教学策略必须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这是因为化学用语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逐步适应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进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逐步从基础到复杂,从简单到深入地掌握化学用语。

在初级阶段,教师可以从最基本的元素符号和化合价开始教起,让学生了解这些符号和价态的基本含义和用法。随着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教师可以逐渐引入更复杂的化学用语,如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确保学生能够在掌握前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顺利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用语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让他们在交流中加深对化学用语的理解和记忆[2]。

通过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用语水平,还有助于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通过逐步深入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用语,为未来的化学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遵循这一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

(三)联系实际,增强应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联系实际并增强应用化学用语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着眼点。通过联系实际,学生能够将化学用语与实际生活和实验情境相结合,加深理解和应用。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化学用语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物质,并运用所学的化学用语描述它们的性质和变化过程。通过实际应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用语,并将其与实际情境相联系。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应用相关的化学实验或科学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应用化学用语。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水溶液的配制实验,并要求他们运用化学用语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将化学用语运用到实际实验中,加深理解和应用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项目性学习,要求他们运用化学用语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环境保护相关的调查研究,让他们运用所学的化学用语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通过实际项目的学习,学生能够将化学用语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注重方法的选择与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紧密相连。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运用化学用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用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环境污染的案例,要求他们通过化学知识分析污染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培养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实验或问题,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通过运用化学用语来解释实验现象或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要求他们共同解决化学问题,并以化学用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结论。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和借鉴,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与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循序渐进的教学进度、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以及方法和技巧的培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用语使用水平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兴保.初中学生化学用语使用中的困难与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8, 000(007):P.73-73.

[2] 龚金灿.浅谈初中化学用语的掌握和使用[J].  2021.

[3] 陈新华.发挥核心素养指引功能,规范开展初中化学用语教学[J].学苑教育, 2022(3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