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高段数学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教学实践研究
丁海燕
重庆市云阳县紫金小学 4045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和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兴趣和动机。本文首先阐述了数学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套结合教育心理学原理和创新教学方法的策略。这些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参与感,以及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学习;兴趣;动机;教学策略
引言: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许多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学习兴趣和动机逐渐下降。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学学习兴趣与动机的重要性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逻辑性、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使得它成为学校教育中的核心课程之一。然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伴随着挑战和困难,甚至产生焦虑和抵触情绪。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数学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时,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更容易吸收和理解数学概念。兴趣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度的专注和持续的热情[1]。
(二)动机的培养
动机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强烈的学习动机可以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促使他们在遇到挑战时不轻易放弃。一个有动机的学生会更加投入学习,不断寻求提高自己的方法,这在数学学习中尤为关键,因为数学需要大量的练习和深入的思考。
(三)学习态度的形成
兴趣和动机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一个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其学习态度往往是积极的,他们会更愿意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完成作业,并且在学习中表现出乐观和自信。相反,缺乏兴趣和动机的学生可能会对数学持有消极态度,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四)学习成效的提升
兴趣和动机不仅影响学习过程,还影响学习成果。研究表明,有兴趣和动机的学生在数学成绩上往往表现更好。这是因为他们更有可能投入到学习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思考来提高解题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实际应用的能力
数学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它还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兴趣和动机可以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科学实验、工程设计、经济分析等。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术发展和职业生涯都至关重要。
二、提升小学高段数学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教学策略
(一)创造情境,激发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如购物时的折扣计算、旅行中的距离和时间计算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应用,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发挥创意,结合各种教学资源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运用数学游戏能够将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有趣,让学生在游戏中无意识地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通过讲述数学故事,教师可以将枯燥的数学公式和定理与生动的历史情境相结合,使学生在聆听故事的同时,对数学知识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记忆上的联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2]。除此之外,实施数学实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他们亲身体验数学原理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比如通过测量和计算来理解几何图形的属性。这些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从实践中学习数学,强化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资源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为每个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路径,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的旅途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
(三)鼓励合作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特定的数学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在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模式下,每位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解决问题过程的参与者。他们可以通过讨论各自的解题思路,比较不同的方法,共同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这样的合作不仅有助于提高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可以观察到同伴如何应对挑战,如何逻辑推理和创造性思考,从而获得新的灵感和学习策略。同时,这一过程还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培养了倾听、表达和协商的能力。这些技能对于他们未来的学术生涯乃至职场生活都是极其宝贵的资产。因此,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使其成为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设定合理的目标和奖励机制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细致地观察和评估每位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个人能力,以便为他们量身定制合适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既要具有挑战性,也要确保学生能够通过适度的努力达成,从而激励他们持续进步。为了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教师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对那些达到或超越目标的学生给予正向的反馈和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奖励。这种积极的强化不仅能够鼓励学生更加投入数学学习,还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成功时,他们的学习动力自然会得到增强。此外,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其中充满鼓励和认可,能够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这对于他们长期坚持数学学习并取得良好成绩至关重要。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的持久兴趣,并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3]。
结论:
提升小学高段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动机,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如通过创造情境,激发好奇心、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鼓励合作学习、设定合理的目标和奖励机制等策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他们对数学的持续兴趣和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 陈武强.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24-02-27].DOI:CNKI:CDMD:2.1018.136920.
[2] 吴林坪.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与研究[J].中外交流, 2020, 027(029):392.
[3] 刘朝兰.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培养[J].好日子, 202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