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天性的亲自然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柏雨杭
昆山市陆家镇菉溪幼儿园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日益受到重视。自然教育在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亲自然课程则是自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沟渠引水”为例,探讨如何基于幼儿天性开展亲自然课程,让幼儿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新事物的经验,增强感知力和理解力。
关键词:幼儿天性;亲自然课程;探索与实践;“沟渠引水”
1幼儿天性的认知与表现
幼儿天性是指幼儿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固有天赋和特点。在认知方面,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感官感知和实践活动来认识世界。他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事物充满好奇,渴望去探索和发现未知的领域。此外,幼儿的思维活跃、灵敏,善于观察和模仿,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和记忆力。他们对于自然现象和自然事物有着天生的认知倾向,对于植物、动物、天气等自然元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表现方面,幼儿对自然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具有独特的特点。他们天真无邪、纯真可爱,对大自然充满着敬畏和向往。面对自然景观时,他们会表现出惊奇、喜悦、好奇、质疑等情感,表达方式多样,有时通过语言、动作、眼神、情绪等形式来表达内心对自然的情感体验。此外,在行为表现上,幼儿天性的自由、活泼、好奇和探索欲望都会在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充分展现,他们会主动去接触和探索自然环境,对自然界的各种元素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行为。
2 “沟渠引水”课程的设计
2.1 “沟渠引水”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在设计“沟渠引水”课程时,我们深刻理解了亲自然教育与幼儿天性的关系,将教育目标与幼儿的自然天赋相结合,旨在激发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课程的理念包括:
2.1.1 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沟渠引水”课程旨在引导幼儿通过亲自然的活动,深刻认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关系,培养幼儿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形成可持续的生态意识。
2.1.2 多元感知与探索
我们致力于通过课程设计,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听觉、触觉等多种感知方式,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
2.1.3 情感体验与情感表达
“沟渠引水”课程将情感体验作为重要环节,通过亲身参与自然活动,激发幼儿内心的情感共鸣,并引导他们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进行情感表达。
2.2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
2.2.1 课程内容设计
“沟渠引水”课程内容涵盖了自然环境、植物、动物、季节变化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幼儿全面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内容设置包括户外探索、小型科学实验、自然材料的运用等,以多样的形式呈现自然知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2.2 教学方法选择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用了情景模拟、故事讲解、小组探究等多种方式,以提供多维度的学习体验。同时,我们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让幼儿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形成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2.2.3 教师角色与引导策略
教师在课程中的角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像是“知识引导者”,通过提问、启发和激励,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学习。我们注重教师的引导策略,通过情感关怀、启发式提问、示范引导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3 课程评估与反思
2.3.1 评估方式
在“沟渠引水”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除了观察记录、作品展示等定性评估方式外,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学习成绩等定量评估方式,全面了解幼儿的学习状况。
2.3.2 效果反思
结合评估结果,我们对课程的效果进行反思。通过分析幼儿在自然探索中的表现和成长情况,我们不断调整和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3“沟渠引水”课程的实施与效果
3.1 课程实施过程的描述
3.1.1 课程设计理念与目标
“沟渠引水”课程的设计理念旨在通过亲自然教育,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然环境的探索与体验,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课程目标包括: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进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培养幼儿的自然观察和科学探究能力。
3.1.2 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
“沟渠引水”课程内容包括自然环境观察、植物和动物探索、自然材料的运用等,通过户外实地教学、小组合作探究、自由探索等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3.1.3 课程实施方式与时间安排
课程采用跨学科整合的方式进行实施,将自然科学、美术、音乐等内容融入到探究活动中。每周安排3次课程时间,每次90分钟,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深入的自然探索与体验。
3.2 幼儿表现与成长反馈
3.2.1 行为表现与情感体验
在“沟渠引水”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和行为,他们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好奇心和热爱,积极参与自然探究和观察活动,展现出了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2.2 情感态度的改变与成长反馈
经过“沟渠引水”课程的参与,幼儿对自然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发生了积极的改变,他们展现出对自然的更深刻认知和更积极的情感投入,体现出了自然情感和自然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成长。
4亲自然教育在幼儿园中的可持续发展
4.1 家园共育与课程延伸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社会化环境,家园共育是亲自然教育在幼儿园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家庭是幼儿最早接触自然的场所,家长的自然观念和态度对幼儿的自然情感和自然观察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亲自然教育课程应当延伸至家庭,引导家长与幼儿一起参与自然探索活动。通过家园共育,可以形成幼儿园与家庭共同育人的教育合力,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自然体验。
在课程延伸方面,亲自然教育课程应当贯穿于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之中,与其他学科课程相互融合,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例如,可以在语言活动中引入自然主题的故事、歌曲,将自然元素融入手工、美术等艺术活动之中,以及在体育活动中进行自然环境的参与和探索。这样的课程延伸方式可以增强幼儿对自然的感知和理解,使亲自然教育渗透于幼儿园的方方面面,形成全面的教育效果。
4.2 师资培训与提升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对于亲自然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师资培训与提升是亲自然教育在幼儿园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自然知识和教育方法,能够有效地引导幼儿进行自然探索活动,并充分发挥自然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师资培训应当包括自然科学知识、自然环境教育方法、自然观察技巧等内容,通过专业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的自然教育水平和能力。同时,学校可以建立亲自然教育的导师制度,由具有丰富自然教育经验的老师担任导师,对新任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导,促进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
结束语
本文通过亲自然课程的实践探索,证实了基于幼儿天性的亲自然课程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希望本文的研究和探讨能为幼儿园教师开展亲自然课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让更多幼儿受益于自然教育,健康成长。
参 考 文 献
[1]华红艳, 马洁, 沈娴. 幼儿园亲自然教育课程设计的原则[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3, 42 (12): 111-113.
[2]郑韩英. 幼儿园体验式“亲自然”课程的实践研究[J]. 华夏教师, 2023, (33): 13-15.
[3]陈悦灵. 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构建[J]. 科教文汇, 2023, (04): 185-188.
[4]王莉, 陈知君. 3~6岁幼儿亲自然情感的培养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 2014, (06): 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