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秦皇岛市充电基础设施规划研究

作者

张效宾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河北秦皇岛 066300

摘要

探讨了中国秦皇岛市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文章强调了新能源汽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性,并分析了秦皇岛在这方面的现状,指出公共充电设施虽然丰富,但在农村地区和特定车辆领域推广不足。文章识别了诸如城乡充电设施规划不平衡、农村充电基础设施缺乏、充电设施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并提出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结合技术和经济的建设原则。最后,提议了包括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科学规划、加强农村建设、提高充电设施智能化等多项发展策略,以促进秦皇岛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引言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与此同时,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居全球第一,减排压力巨大。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可加快燃油车替代、促进节能减排,既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能源消费领域深刻变革,推动能源战略与交通融合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自主贡献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

随着中国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不断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400万辆。这一增长趋势突显了对应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普及,是保障其正常使用的关键支撑。

秦皇岛市作为华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因此,与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应用同步发展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本研究旨在分析秦皇岛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探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旨在为秦皇岛市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指导和参考,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第二章 电动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现状

截至2023年4月,秦皇岛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呈现显著增长,其新能源汽车总量达到19,013辆,占全市机动车总数的2%。这一数据反映了新能源汽车在该市交通体系中的逐渐增长的重要性。根据秦皇岛市充电桩监管平台的数据统计,该市已建成124座电动汽车充电站。在这些充电站中,公共机构类充电设施以32%的比例占据最大份额,而大型文体中心类充电设施仅占1%,显示出不同类型设施的分布不均。

在公共和专用充电桩方面,共计有2,743个充电桩,分布于市内不同区域:海港区(1,604个)、抚宁区(270个)、山海关区(104个)、北戴河区(64个)、开发区(76个)、北戴河新区(164个)、卢龙县(79个)、昌黎县(198个)和青龙县(97个)。其中,公共充电桩数量为866个,专用充电桩数量为1,877个。此外,私用充电桩的数量达到6,700个,这表明秦皇岛市在推动居民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实现了既有居住区的全面配备和新建居住区100%的充电桩建设或预留安装条件。同时,规定私用充电桩无需审批,进一步促进了充电基础设施的普及和便利性。

第三章 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电动汽车专用领域推广不足

在特定领域,如环卫、物流、公务等专用车领域,电动汽车的推广不足。虽然在私人乘用车、公交车、出租车等领域电动化推广较为成功,但在这些专用领域,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应用需要进一步加强。

3.2城乡充电设施规划不均衡

部分县(市、区)在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上存在不足。中心城区的充电桩布局缺乏科学规划,导致布局随意和重复现象。而在乡镇区域,充电设施不足,形成了“有车无桩、有桩无车用”的现象,显示出规划布局的不均衡。

3.3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缺失

随着电动汽车的推广及下乡活动的开展,农村地区成为电动汽车推广的新前线。目前,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城区,农村地区的充电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因此,加强农村地区充电桩的建设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3.4充电基础设施智能化提升需求

现有的充电基础设施在智能化水平方面有待提高。充电设施的智能有序充电功能配置比例较低,尚未实现与电动汽车、停车场地等的互联互通。提升设施数智化水平对于设施的有序利用和资源的充分共享至关重要。

第四章 发展对策

4.1 普及推广:提升认知与激励

4.1.1增强公众教育和宣传

通过媒体、社区活动和教育机构来增强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环保效益和经济优势的理解。定期举办新能源汽车展览会和体验活动,让市民亲身体验电动汽车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从而提高他们对新能源汽车的兴趣和接受度。

4.1.2实施激励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购车补贴、减免相关税费等措施来降低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例如,可以为新能源汽车购买者提供直接的价格补贴或税收减免,以及为使用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如免费停车和免费进入低排放区域等。

4.1.3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与汽车制造商、充电基础设施提供商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广新能源汽车。这些合作伙伴可以在提供试驾活动、优惠购车方案和充电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

4.2 规划布局:科学合理与均衡发展

4.2.1明确布局原则

根据不同类型的充电需求(公用、专用、自用),制定明确的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原则。例如,公用充电基础设施应侧重于交通要道、商业区和公共设施附近,而专用充电基础设施应服务于特定行业或机构,如公交公司、物流中心等。

4.2.2进行需求预测

基于对未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使用趋势的准确预测,规划相应数量和分布的充电基础设施。考虑到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趋势,确保充电基础设施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4.3 农村建设:重点支持与政策促进

4.3.1政策支持与财政补贴:政府应提供特别的政策支持,包括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以鼓励在农村地区建设充电基础设施。这些补贴可以用于降低充电站建设和运营成本,使其在经济上更可行。

4.3.2合作模式探索:与当地企业和电力供应商合作,共同推动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合作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网络,提高建设效率。

4.4 智能化提升:技术升级与互联互通

4.4.1技术升级

推进充电基础设施的技术升级是提高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关键。这包括引入更先进的充电技术,如快速充电技术,以及智能充电管理系统,用于优化充电站的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

4.4.2数据管理和分析

利用数据管理和分析工具来监控和优化充电基础设施的性能。这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充电数据,如使用频率、电力消耗等,来改进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4.4.3互联互通

促进充电基础设施与电动汽车、智能电网和其他相关技术的互联互通。例如,实现充电站与电网的智能互动,以优化能源分配和降低电网负担。

参考文献

[1]刘婧雯,车春江,闻静.高速公路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对策研究[J].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33(03):20-24.

[2]蒋迪,黎家卫,李欢.贺州市充电基础设施布局规划思路与方法[J].广西城镇建设,2023,(09):36-42.

[3]欧阳明高.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支撑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J].经营管理者,2023,(07):30-31.

[4]邓爱玲.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挑战与机遇研究[J].汽车测试报告,2023,(11):144-147.

[5]彭连贵,李英.补贴政策下考虑充电设施建设水平的运营商定价决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17):188-197.

[6]付毕安.适度超前布局充电基础设施支撑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22,(03):62-64.

[7]王娟娟,张清小.湖南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对策研究[J].电脑与信息技术,2021,29(06):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