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成长,齐心育“苗”
张韧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义和幼儿园 浙江 杭州 311225
摘要:在家园共育的背景下来进行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能够让幼儿在短时间内形成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态度,帮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身心环境,从而让幼儿更好地面对接下来的学习和成长。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幼儿阶段的教育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促使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寻找更加良好的幼儿教育方式,以期望幼儿能够在获得健康成长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从而让幼儿在未来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策略
前言:对整个教育历程来说,幼儿阶段的教育至关重要,其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也会帮助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品质,促使幼儿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具有更加出色的表现。而在家园共育的视角下,通过制定一个合理且科学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幼儿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引导,使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积极性,从而推动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因此,本文主要阐述一下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希望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参考。
一、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性
(一)加强幼儿的心理建设
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幼儿各项能力和知识积累的重要过程,也是促进幼儿心理成长的一个重要条件,充分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能够让幼儿拥有坚定的内心,培养幼儿探究未知的欲望,促使幼儿能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加深入地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而且,随着幼儿的成长,幼儿在良好学习品质的作用下,其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也会得到巨大的提升,从而让幼儿能够轻松应对接下来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学习任务。
(二)拓展幼儿发展空间
“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是激励知识的重要途径,幼儿拥有良好的学习品质能够让其以高效的方式来完成内容的学习,促使幼儿的“力量”逐渐壮大,让幼儿拥有一个坚实的发展基础。通过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幼儿能够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出色的学习技巧,使幼儿可以在未来的学习中拥有更高的学习效率,从而让幼儿的发展空间得到不断的拓展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原则
(一)以幼为本的原则
在家园共育视角下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采取半强迫式的方法来进行,这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幼儿的行为达到家长的预期要求,但幼儿的这种学习品质并非是从幼儿心理出发,也就是说并不是幼儿真心的想学习,这种“学习品质”只是流于表面。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学习品质的培养时,要充分地遵循以幼为本的原则,让幼儿从“得学习”转变到“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幼儿发自内心的爱上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足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幼儿的学习品质变得坚定。
(二)科学引导的原则
幼儿泛指六周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年龄十分幼小,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使得幼儿无法有效地掌握学习技巧,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较为低效,极大地影响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同时也会让幼儿在后续发展中受到影响。因此,想要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应充分地坚持科学引导的原则,幼儿园教师与家长要充分地结合科学教育方法来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引导方式,让幼儿在受到引导后主动跟随引导进行学习,促使幼儿的学习态度不断坚定。从而让幼儿形成良好学习品质[1]。
(三)长期持续的原则
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2]。由于幼儿年龄的关系,幼儿的思想较为单纯,也较为贪玩,这就使得在培养幼儿学习品质期间稍有懈怠就会让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导致之前的培养工作前功尽弃,且在此开展时其难度也会有所提升,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在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过程中,要充分地保证长期持续的原则,使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逐渐形成习惯,并随着幼儿的成长不断变得坚定和自我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幼儿拥有优秀的学习品质并能够长期的保持下去。
三、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策略
(一)采用趣味化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学习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也就使得大多数人对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导致其难以拥有良好的学习品质。而想要让幼儿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加入到学习中,就需要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与学习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在趣味化的内容下进行学习,促使幼儿在学习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为此,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地结合幼儿的兴趣并与家长进行沟通,制定一个趣味化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在趣味化内容的推动下展开积极的学习。
例如:幼儿园教师先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玩耍方式和拥有的玩具,并结合幼儿园教学内容来制定一些“课堂作业”,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和操作。随后,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通过结合幼儿家长所提供的内容来为幼儿制定一些“课后作业”,并让幼儿家长在家中引导幼儿,促使幼儿的注意力受到吸引并逐渐沉入到学习中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集中力,从而让幼儿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由此来让幼儿在家园共育的条件下迅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品质基础[3]。
(二)实施互动化方式,端正幼儿学习态度
幼儿在学习时保持端正的学习态度,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并在学习时更好地发现和掌握学习技巧,对幼儿的后续发展有着极为重大的帮助。而互动化的方式不仅能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引导作用,也能够让幼儿在互动中积累学习经验,促使幼儿更好地掌握学习技巧,提高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效果。为此,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地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互动化的学习模式,让幼儿在互动中完成学习、学会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例如:幼儿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来设计一个趣味的互动游戏,如“猜小动物”的游戏,在教学时,幼儿园教师以图片为示例为幼儿进行动物特征的讲述,让幼儿进行记录,在完成记录后让幼儿通过教师的描述来进行各种动物的猜测。随后,幼儿园教师将这种方法分享到家长群中,让幼儿家长结合自家的情况来制定相似的互动内容,如猜物品、猜行为、猜食物等,促使幼儿在互动中详细的观察和思考,从而让幼儿在学习中保持端正的态度和快速学习的方法。借此,幼儿在家园共育的情况下快速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4]。
(三)利用赏识化方式,延续幼儿学习热情
让幼儿对学习保持足够且长久的热情,能够让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事半功倍且不会由于懈怠而发生回落的现象,极大地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而大多数幼儿的内心渴望得到承认,赏识教育能够很大程度上满足幼儿的这种心理,让幼儿能够积极地响应家长或教师的鼓励并展开积极的学习,从而推动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并长期地保持下去。为此,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地借助家园共育和赏识教育来进行学习品质的培养,促使幼儿在形成良好学习品质后能够长期地保持下去。
例如:幼儿园教师先与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并根据相关教学的需要来设计一个简单的奖惩机制,如幼儿在某一个学习活动中学习效率最高可以获得一个小红花,在获得一定数量的小红花后幼儿可以兑换一些糖果、水果、玩具等。同时,在家庭中,幼儿家长也可以根据该机制来制定一个奖励机制,如写字或画画漂亮得到一个小红花、自己收拾玩具可以获得一个小红花等,促使幼儿无论在幼儿园生活在红或家庭生活中都会进行积极的学习,从而让幼儿的学习与生活充分地融合在一起,推动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并长期地持续下去。以此来让幼儿更好地面对接下来的成长和学习[5]。
结语:综上所述,由于幼儿的年龄幼小,还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导致幼儿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学习时缺乏端正的态度和足够的积极性,这对幼儿接下来的学习和成长具有极为恶劣的影响。而在家园共育的视角下,家长和教师能够共同引动幼儿,帮助幼儿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幼儿在进行学习时更加高效,同时建立其健康的思想和性格,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共同的发展,从而让幼儿在未来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参考文献:
[1]陈丽霞. 家园共育背景下的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策略 [J]. 教育界, 2023, (36): 101-103.
[2]杨秋蓉. 慢慢阅读 幸福成长——“慢阅读”提升幼儿学习品质的实践探索 [J]. 名师在线, 2023, (23): 94-96.
[3]陈彩霞. 家园共育视角下培育幼儿学习品质的策略研究 [J]. 家长, 2023, (13): 54-56.
[4]肖文,黄华明,易静. 幼小衔接视角下家长的儿童学习观和游戏观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 [J]. 教育探索, 2023, (04): 12-17.
[5]贾艳秋. 家园共育背景下的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策略 [J].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3, (03): 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