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数据时代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钱诗婧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310053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并在档案馆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建设大数据环境下的数字档案馆,是企业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就大数据时代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进行研究,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数字档案馆;实践探索

1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数字档案馆的发展过程就是档案馆信息化不断深化的过程,即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不断应用的过程。档案工作有一条不可触碰的底线,即档案安全。只有保证档案安全,才能使档案事业的根基更加牢固,使数字档案馆建立过程中存在的档案安全问题得到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存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是档案信息资源真实性的最大威胁。目前,档案界尤为重视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所以研究数字档案馆的安全问题迫在眉睫。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对提高档案馆工作效率以及现代化水平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保障数字档案的永久存储与保存安全,提升档案馆的公共档案服务能力,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有效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而确保数字档案馆建立和运营的安全是信息资源共享的首要前提,所以需要采取更加安全的技术措施保证数字档案馆安全,并配备必需的软硬件设备,建立健全安全治理体制机制。

2大数据时代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实践探索

2.1基础层建设

一是明确目标规范。将数字档案馆建设纳入全市信息化建设发展长远规划,将其作为“数字中国”落实的重要攻关项目,纳入政府“重点民生实事”之一,以高点定位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坚持标准化引领,细化《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将建设标准和规范落实到建设全过程。二是强化应用平台建设。构筑安全稳定的数字化运行平台,包括信息存储设备包括主机等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合理组建局域网、政务内网和外网,同时实行三网隔离,采购的硬软件设备符合创建要求。

2.2制定统一数字档案馆建设标准

为强化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效果,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并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按照建设标准规范开展各项工作,要从实际出发,以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出台的数字档案管理建设规范为基准,制定符合单位现实需求的标准规范,促使全国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向统一化发展,形成一盘棋。与此同时,在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时,也要遵循标准规范,从数字档案资料的生成到使用,各个环节均要有相应的标准,将信息化系统的上下游功能有机结合,为档案管理人员开展数字档案管理工作指明正确的方向。

2.3数字档案馆建设技术研究

档案认证和数字化正在同步进行。受经济条件、人员结构、信息技术的影响,我国综合档案馆的档案数字化目前落后于许多行业的信息发展速度。使档案评估与数字化同步,是加快数字档案创建的好方法。它不仅符合经济和效率原则,同时也加速了数字档案的创建,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录和全文数据库的结构必须同步,按照面向使用和通用的理念,同时创建档案目录和全文数据库。第一个任务是满足呼叫的一般需求,建立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第二个任务是满足特殊搜索的需要,及时建立特殊的归档数据库。要同时满足以上两个任务不太可能,检索档案馆档案的所有问题都只能依靠档案级目录数据库来解决。电子文件归档同步。随着办公自动化进程的加快,档案馆应实现社会信息交流,电子文件归档同步是大势所趋。电子文件的事先接收和存档的优点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档案馆可以及时将不同单位传送的电子档案的格式进行标准化处理;第二,提前接收归档电子文档是获取电子文档归档的有效方法;第三,它促进了文档的集成管理;第四,可以及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延长电子档案的使用寿命,保证其长期有效的使用价值。

2.4 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积极探索知识管理、人工智能、数字人文等技术在档案信息深层加工和利用中的应用。”一是加强AI+档案技术应用。综合利用智能分类模型、文字处理技术、模式识别技术等手段,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任务和流程进行程式化的改造,形成自动化、一体化的机器操作模式,推动工作增速提质。二是以区块链技术推动多跨共享平台建设。突破档案利用的空间、时间、部门限制,构建基于区块链联盟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通过组建区域档案馆联盟链,获得链上出证、在线验证等功能,为利用者提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保证档案在共享利用中的安全性、不可篡改性,做到来源可查、利用可控、责任可究,促进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服务。三是创新服务方式,构建全省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新格局,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便捷、更高质量的档案服务。

2.5管理方式改革

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要通过加强与企业外部业务服务对象的交流沟通,建立企业服务用户的反馈机制。如果不重视企业服务用户状况的反馈,缺乏完整的用户反馈机制,企业数字档案馆无法深入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项目工作,这必然导致数字档案馆与企业实际运作情况的脱节,服务企业运营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数字档案馆将成为一个“高贵”的摆设。因此,数字档案馆建设要建立服务反馈机制,根据反馈接收的信息及时优化工作环节和流程,建立顺畅沟通和有效交流的体制机制。

2.6加大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力度

大数据环境下企业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必须建立在整合信息资源的基础上。企业的信息资源丰富,企业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各企业、各部门有着不同的信息系统和网站,每年都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涉及行政、科研、管理、财务等多个方面,需要整合后才能统一管理。具体整合的内容包括协议标准、企业档案数据库、各企业业务管理系统、各企业的检索方式。要实现企业档案资源的整合,不仅要转变观念,更重的是灵活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实现档案数字资源的深度挖掘和有效融合,增强大数据时代档案部门的核心竞争力。

2.7建立数据库平台

利用网上公开项目GIN-VUE-ADMIN,在它的基础上进行修改。GIN-VUE-ADMIN是一个基于vue和gin开发的全栈前后端分离的开发基础平台。前端用基于vue3的Element-Plus构建基础页面,后端用Gin快速搭建基础restful风格API,Gin是一个go语言编写的Web框架。同时还使用到了KodEx-plorer,用于存储文件资源。该数据库平台的运行占用较少资源,本研究利用了本地服务器资源进行存储。若不具备条件,可使用阿里云、腾讯云等云端服务器,价格比较低,信息存储也比较安全。数据库平台设置不同权限。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档案馆的作用下,档案管理模式得到了创新和优化,正在向现代化发展,为我国档案事业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渠道和路径。建设数字档案馆对于现行的档案管理模式而言,起到了积极的优化和完善作用。对此,企事业单位要深刻意识到建设数字档案馆的重要意义,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设功能全、服务能力强的数字档案馆,加快我国档案事业的转型进程。

参考文献

[1]于英香,滕玉洁.大数据背景下档案管理数据化转型探析[J].中国档案,2021(01):20.

[2]田奕姗,高露雄,刘宝雄.长江水文数智档案管理研究与实践[N].水利水电快报,2022(12):30.

[3]何颖,顾鑫源,夏倩.知识共享背景下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分析与对策[J].机电兵船档案,2022(06):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