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科学领域与小学数学的有效衔接

作者

黄琼慧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兰里幼儿园 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社会整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校园教育事业的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越来越多全新教育理念的提出,使校园整体教育质量得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得到了良好的培养。在近些年,人们备受关注的就是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据分析良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实施,能够让孩子更好的适应小学校园的生活。因此,本次文章也结合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探讨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衔接策略,希望能够利用学幼儿科学头脑的培养,使其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未来走上全新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领域;小学数学;有效衔接

前言

幼儿园内部科学领域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性思维能力,也能够在自己未知的领域掌握更多的理论性知识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清楚的意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衔接方式,帮助幼儿的思维得以发展,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所以还需要把科学领域与数学课堂之间进行联系,从而让学生能够学会思维模式的有效转变,使其在进入小学校园之后,更好的对数学知识有所掌握,实现小学与幼儿园之间的有效衔接,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幼小衔接的概念

现阶段,在教育事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有效教学工作开展和实施,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特别是幼儿园与小学校园阶段的衔接,更是能够关系到幼儿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情况,以及未来的成长现状。

在当前,很多教育学者对于幼小衔接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其主要所提出的就是,很多教师都忽略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并且没有在课堂上真正的渗透幼小衔接教育理念,这也影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效果。幼小衔接这一想法是瑞典语幼小衔接来界定的,其由布伦纳提出,这也是一种生态衔接的理论,主要揭示的就是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转换。除了教学场景的转换,角色的转换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样的有效衔接,幼儿能够在不断的过渡过程中,接受自己会慢慢变成小学生的事实,也能够更好地适应校园的环境,从而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帮助幼儿得以成长,使其在思维和心理上意识到自己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进入到小学校园学习知识,这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良好的进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幼小衔接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2.1 诊断儿童的数学基础,延续数学经验

在小学校园内部的每一个班级中,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幼儿园,他们接触的知识有限能力有限,成长的现状有着巨大的差异,所以这也导致在数学课堂上进行知识学习时理解能力不同,接受能力更是参差不齐。教师在课堂教学阶段需要学会对整体的经验进行有效的总结,以分层式教学法为核心,诊断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从而更好的为后续的教育工作实时地做铺垫。

通过一些简单的测试,对学生现阶段数学知识学习的水平有所掌握,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把这些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如,在幼儿园时没有任何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则可以有效地对课堂上的知识进行调整和删减;基础较强的学生就可以以教材大纲为核心,并且不断地对其思维进行拓展,这样的方法就能够有效地对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改革,也能够把学生在幼儿园阶段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以及相关的学习经验进行延续。

特别是对于一些在幼儿园已经接触过数学知识的学生来说,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并不高。例如:在幼儿园科学领域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已经能够把“轴对称图形、圆形”的特色带入到幼儿园内部,让学生有所了解。这时候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再讲解这些知识,孩子就会有种亲切感,也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数学课堂上的内容相互联系,从而利用科学领域的内容,为小学生数学知识做好铺垫,也能够真正的延续数学经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2 利用生活化方法进行数学知识传授

在幼儿园科学领域进行幼小衔接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其主要强调的就是让幼儿能够转换自己的思维,并且在周边的生活和环境中了解数学知识,感受到生活所包含的数学,以及数学知识的魅力。也能够让幼儿更好地对已知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应用,从而体会到在生活里数学知识存在的意义和重要性。所以幼小衔接的过程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对生活里数学知识的例子进行接受,教师就需要把幼儿园阶段学生科学领域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

例如:在学习“元角分”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把学生购买文具的场景进行展现。以幼儿园区域角活动为例,让学生在参与区域角活动的同时,感受数学知识。同时也需要延伸幼儿园科学领域的内容,深入的探究不同的硬币重量不同的原因,以及如何使硬币在水上能够漂浮起来?这些都与科学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也能够真正的实现幼儿园和小学校园之间教育模式的转换。通过幼儿以往科学领域知识的唤醒,让其更好地接受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与科学之间神秘的联系,从而在自主学习以及深入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结论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之中,科学领域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与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衔接,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主要就是因为在幼儿园时期,孩子所接触到的知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能够利用教师的引导,以及实际的动手操作的科学领域的知识深入地进行理解。而进入小学校园之后,所学习的知识难度增加,所以在有效的幼小衔接过程之中,就能够引导幼儿学会把科学领域中实际的场景,转化成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从而把一些抽象的概念更好地进行理解,也能够把这些知识转换为直观的、形象化的事物,从而提高学生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学习的能力。也能够让幼儿在良好衔接的过程中,更好地适应小学校园的课堂教育模式,提高其数学知识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冯莉萍.“双减”视域下幼小衔接“零起点”机制[J].教育科学论坛,2023(04):24-28.

[2] 胡新宁.幼小衔接背景下游戏课程化的教育价值、问题及推进策略[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2,37(06):87-91.

[3] 吴悦,王涛.核心素养作为幼小衔接的纽带:以澳大利亚课程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22(12):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