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运河古建筑砖雕装饰的应用设计探究
盛旭波 陈吴可 叶琪文 何蔓易 张新克
嘉兴大学设计学院 浙江嘉兴 314001
摘要:本文系统分析江南运河古建筑砖雕的历史源流、工艺演进及其生成语境,从艺术形态学与社会文化学双重视角解析其装饰特征与文化价值体系。通过解构传统纹样的符号语义与空间叙事逻辑,构建兼具文化传承性与当代适应性的应用设计范式,为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活态传承提供实践参照。
关键词:砖雕装饰 艺术特征 文创设计
一、砖雕的发展动因
砖雕作为江南运河建筑装饰的代表,其精美的雕刻和寓意深远的题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从制砖技术出发,可以追溯到古代建筑艺术的起源。早在西周时期,砖瓦烧作的工艺就已经出现。随着历史的发展,砖雕技艺逐渐成熟,并在不同朝代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战国至两汉时期,砖雕主要应用于墓葬装饰;南北朝时期,佛教建筑的兴起推动了砖雕艺术的发展;唐宋时期,砖雕被广泛应用于佛塔和砖石墓装饰;明清时期,砖雕艺术达到了鼎盛,广泛应用于民居建筑门楼装饰。
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的同时也带动了文化的传播与融合,尤其是在明清时期,江南运河沿岸地区商业经济繁荣,人们生活富足,制砖业在江南地区得到了大发展,出现了高质量的雕凿花砖,并形成了“凿花匠”这一专业工种,加上商贾、官宦注重在宅第建筑中轴线上建造门楼,以示身份和地位。因此,在技术迭代与文化交融的双重驱动下,砖雕门楼逐渐演变为承载多重功能的综合艺术文化载体。
二、江南运河古建筑砖雕门楼的装饰特征
砖雕门楼,亦称砖牌坊或砖牌楼,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性构件,具有艺术价值与实用功能,常见于民居、寺庙、园林及陵墓建筑群。其构造由屋顶、斗拱、枋、垂花柱和门洞等部分组成,集雕刻工艺、建筑营造、书法题刻、绘画意境于一体。江南运河沿线古建筑是以匾额为中心,以上下枋部为雕刻核心区域,表面常饰以繁复的吉祥纹样,左右肚兜常饰以历史典故等图案。这些建筑构件装饰纹样基本是通过浅浮雕、深浮雕、圆雕、透雕等技法营造出层次分明、虚实相生的立体效果。
江南运河古镇的砖雕门楼最具代表性(图1)。受当地湿润多雨气候影响,工匠选用致密水磨青砖为材,通过阴刻或阳刻与高浮雕相结合的技法,在门楼枋心、匾额、垂花柱等部位雕刻纹样。题材主要涵盖植物(如梅兰竹菊松、牡丹、茶花等)、祥瑞动物(蝙蝠、鹿、鹤、麒麟、狮子、喜鹊等)、戏曲故事(如《西厢记》《牡丹亭》片段)以及博古纹、云雷纹等抽象图案。雕刻布局讲究疏密对比,主体纹样采用高浮雕突出立体感,底纹辅以浅刻回纹锦地,形成主次有序的视觉节奏。
此类门楼多作飞檐翘角之势,檐下悬挑砖雕斗拱,整体高出院墙形成视觉焦点。其装饰风格既彰显宅主人的社会地位,又折射出江南文人"精雅内敛"的审美取向,如蝙蝠纹不取写实造型而作抽象化处理,牡丹纹避免艳丽设色而通过砖质本色呈现素雅之美。门楼题额书法多请名家题写,砖雕纹样常由画师绘稿,体现了艺术创作的跨门类融合。
在建筑伦理学视域下,砖雕门楼可视为传统伦理图式的物质载体。其装饰纹样系统通过象征符号传递价值观念,将儒家"修身齐家"的伦理准则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语言。明清时期江南运河沿岸望族门楼尤甚,常以"五伦图""二十四孝"等典故构建道德空间,通过砖雕媒介实现礼制教化功能。具体而言,门楼伦理图式呈现三重维度:其一为礼制符号层,如"德""善""孝"等榜书匾额直接铭刻道德训诫;其二为隐喻叙事层,以"麒麟送子"喻人丁兴旺、"五蝠捧寿"示福寿绵长,通过谐音、比兴手法传递儒家家庭伦理;其三为仪式场景层,门楼墀头雕刻的"衣锦还乡"戏曲片段、额枋展现的"渔樵耕读"劳动图景,皆暗含修身治家的行为范式。
这种伦理表达存在显著的社会分层:士绅宅邸多采用"郭子仪拜寿"等历史典故彰显家世底蕴,商贾门楼偏好"刘海戏金蟾"等财富意象,而普通民宅则以"梅兰竹菊"四君子纹寄托品格追求。通过砖雕艺术的空间叙事,主人家族的价值取向、社会地位乃至地方文脉皆得以立体呈现。总体上看,这些凝固在青砖上的伦理图式具有双重现代价值:一方面,门楼装饰中"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克己复礼"的修身理念,为传统伦理的当代转化提供图像佐证;另一方面,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造物智慧,对现代建筑装饰的符号化表达具有启示意义。如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改造时,设计师提取门楼万字纹、冰裂纹进行转译,既延续伦理象征传统,又契合当代审美需求。
三、砖雕纹样的提取与应用设计
砖雕门楼作为江南运河沿线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雕饰题材丰富,内容多元,其形式语言透漏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尽管斗转星移,时代更迭,但这些纹样以形象的语言诉说着历史,昭示着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基因。在现代花发展的今天,传承这些优秀的的文化符号成为当代设计创新的灵感依托和来源,通过深入分析和萃取优秀纹样元素,以现代设计手法进行再创作,使传统文化元素以新的形式呈现,完成文化形式转译、介质转译以及文化转译,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例如,可以将砖雕门楼中的经典图案如《八仙祝寿》、《文王访贤》等转化为插画艺术,让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何准确提炼并恰当地表达这些元素是一个亟待突破的难题,不仅需要设计师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同时还需要设计师能够深入理解砖雕门楼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江南运河传统建筑的创新设计实践是一个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过程,旨在通过创新的设计手段,将历史建筑富含文化的纹样元素以新颖、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公众,同时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生活用品设计类
与时尚、设计、艺术等领域的品牌或设计师进行合作,将砖雕装饰的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出具有时尚感和实用性的文创产品(图2)。产品类型可以涵盖家居用品、服饰配饰、办公用品等多个领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生活用品设计中,如以运河古桥为灵感的茶具套装、文具、家居饰品、丝巾、手机壳、包装袋、书签、钥匙扣、雨伞等(图3、图4),以古镇建筑为图案的餐具系列等。将江南运河古镇的元素融入这些日常用品中,使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旅游纪念品设计类
开发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创产品,如以运河古镇景观桥梁、塔刹、船等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图5),将这些元素整合设计与旅游产品文创雪糕,明信片、工艺品等产品上,这些纪念品便于携带和赠送,在能够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的前提下传播运河古镇的文化内涵。
四、结论
江南运河古建筑砖雕门楼艺术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建筑的形制、历史演变、工艺传承、装饰艺术风格独具一格,这些都是现代设计的资源,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将传统艺术转换为新的形式,赋予新的功能和用途,焕发新的生命力,同时也为运河文化旅游添砖加瓦。在创新应用设计过程中,既要保留砖雕门楼的传统韵味和文化特色,又要符合现代审美和实用需求。这需要设计师在设计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找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契合点。文创产品的开发需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如何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并预测市场趋势是一个难题。需要通过对目标消费群体的深入调研和分析,了解他们的消费习惯和偏好,从而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创产品。在文创产品的开发和销售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加强对砖雕门楼文化元素的保护力度,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同时,也需要关注版权问题,确保文创产品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参考文献:
[1] 楼庆西 . 雕梁画栋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费孝通 . 乡土中国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3] 张家骥 . 中国建筑论 [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
[4] 费孝通 . 乡土中国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5] 李聃 . 道德经 [M]. 乙力,注释 . 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
[6] 辞海编纂委员会 . 辞海 [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7] 顾迎新 .“长幼有序”伦理观的合理性架构及其当代意义 [J]. 文学教育,2023(2):190.
项目来源:该文章为2024浙江省新苗人才创新训练计划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4R417A022,项目名称:江南运河建筑装饰纹样创新设计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