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作者

郭路华

双峰一中 湖南 娄底 417700

摘要:高中教师的教学理念,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正在发生着质的改变。物理老师也更加注重课堂的高效性,重视课堂的主体性。高中阶段的教学,需要多彩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其潜力。但是,很多时候由于高中教学时间短任务重的现实情况,即便是在新课标的严格要求下,也有部分教师沿用传统教学方法,使用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忽视课堂结构的建设,教学的针对性有待提高。这就对高中物理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逐步增强课堂的高效性,促新课程的成功改革仍有待落实。为此,本文将在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探究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物理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在高中阶段,教师一般占据课堂的主体,根据大纲,按部就班地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很少真正地参与课堂。新课程改革,正是看到这一弊端,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师重新审视课堂教学,完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调动一切力量,改变学习气氛,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真正提升,践行素质教育[1]。

1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分析

1.1 知识与能力并重

新课程改革,对传统教学的模式进行了审视,倡导让老师成为课堂的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监督者,而不是决策者。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和知识能力,学生可以自主理解物理知识,自主完成部分教学任务,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之余,可以有效提升学习能力,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刷题,考试,而且让学生从物理知识本质出发,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好奇心,通过自身的实践,将知识内化,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进而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双向提升[2]。

1.2 过程与结果并重

物理教学与学习,要从本质出发,既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让学生享受探索知识的过程,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在学习某个物理知识的时候,要让学生充分挖掘其来龙去脉,让学生参与推导和演变的过程,经过实践,获得理论知识,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2.1 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依托,深化教学

现代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他们对信息技术等新鲜事物具有敏感性,同时,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关键,从兴趣出发,以技术为依托,让学生在新鲜事物中不断探索物理知识,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期望。因此,教师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让信息技术巧妙地融入课堂,采用微课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穿插微课视频,让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微课,实现预习和复习[3]。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达到知识深化的效果,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物理知识既来自于生活,又可以为生活而服务。学生也可以通过微课视频,了解知识背景,更形象地了解相关实验步骤,让学生在视觉上加深记忆、增强理解。

例如,在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超重与失重》这一课程,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用微课视频的形式将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展示给大家,通过视频讲解,学生基本能够掌握超重和失重的基本原理。老师也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实验任务,比如在电梯地板上放一台体重计,站在体重计上,观察电梯启动、运行和制动时,体重的变化。在实验之后,引发学生思考。此时,还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收集学生的思考。为了吸引学生对这节课的注意,可以提前准备好关于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上展示水球实验的视频,结合课本文字深入阅读,促进学生对这节课的基本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2 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增强教学效果

尊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这是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的一方面,也是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供了思路和方向。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合作学习是最为有效的学习方式。针对某一个问题,建立学习小组,共同研究、各抒己见、激发思考、讨论总结,从而解决问题,并增强学生团结互助能力,增强其探究能力。教师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开启监督者的身份,给学生开放的学习空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其在互帮互助中,共同进步。

例如,在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力的合成与分解》这一课,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意愿、能力进行分组,让学生尝试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力的合成与分解,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动手完成课本上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老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实验用的材料,轻质小圆环,橡皮条,弹簧测力计等,让小组成员参与其中,探讨合力F和F1、F2的关系,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2.3 以情感教育为纽带,升华教学

物理教学中,也不能缺少情感教育。老师在教学中也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教学活动是离不开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积极的情感是课堂的润滑剂,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尝试寻找物理知识中蕴含的情感因素,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素材,不仅是对传统课堂的突破,也是对课堂组织结构的优化。

在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中,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物理知识。比如,牛顿力学的简单美,万有引力的魅力,守恒定律的和谐美。不仅如此,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实验,亲身体验物理的美,电磁感应中感受物理的意境。也可以延伸到古今中外的物理名家,透过历史,感受物理的实用美。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教学应当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脚步,不断探索,不断前进。走进知识本质,走进课堂源头,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丰富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物理学科的价值与美丽,让学生在认识物理的途中,搭建知识网络,冲破固有思维,形成多维的知识结构。学生也要适应新的教学方法,不断突破,勇于创新,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逐步提高自己的物理核心素养,师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从而形成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付鹏鹏.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J].知识文库,2022(14):151-153.

[2] 张建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高考,2022(20):94-97.

[3] 顾先伟.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高考,2022(14):42-44.

作者信息:郭路华,女(1991.04),汉族,籍贯:河南安阳,硕士,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