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平板的提升作业批阅及反馈实效案例研究

作者

葛超娜

浙江省金华市湖海塘中学 浙江 金华 321000

摘要:平板电脑作为新兴的教学设备,引进课堂,文章主要运用平板进行作业批阅及反馈,进而研究其实效性。本文选择《植树的牧羊人》作为案例,从教学目标、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语文平板作业设计与实施及基于平板作业设计启示等方面探究基于平板能否提升作业批阅及反馈实效,以期在日后的教学中平板得到更优地运用。

关键词:平板电脑;作业;植树的牧羊人

平板电脑作为一款先进的移动设备,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内外实现学习愿望,满足交流的需求,为学习者创设了生动愉悦的学习环境。平板电脑作为新兴的教学方式,正在初中各学校得到普及,而作业作为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人们在不断探索更有效、更便捷的作业批阅和反馈模式,本研究以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为例,探索基于平板,如何提升作业效果。

1 研究对象

七年级下的学生,已度过第一学期的适应期,逐渐掌握了初中的学习方法,他们对新兴的教学模式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基于此,研究选取某初中七年级的两个班,通过对这个两个班级学生的分班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这两个班学生成绩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均不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推断这两个班级学生的语文水平基本相当。随机选取其中一个班级的学生为实验组,另外一个班级学生则为对照组。

2 语文平板作业设计与实施

2.1 教学操作流程

选择七年级上册的课文《植树的牧羊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过程基本相同,中间穿插作业环节并布置课后作业,实验组采用平板发布作业内容,传统组采用导学案不知作业内容。

2.2 基于平板作业设计

2.2.1字词测试

实验组在平板上展示需要掌握的字词、拼音及词语含义,见表3,并利用平板自带的计时功能,限定时间,两分钟后,平板上出现字词测试题,学生完成后,提交即可。测试题设置为选择题,全部完成后,系统自动统计正确率,并给出详细的题目解析。

对照组在幕布上展示内容,并人工计时,两分钟以后,学生在导学案上完成相应的测试题,测试完成后,学生交换批改,并以举手的方式,教师统计准确率,再进行全班无差别的题目解析。

2.2.2概括信息

实验组将概括信息的要求发到每个学生的平板上,学生打开平板里的答题功能,输入主要人物和事件,完成后提交。平板实时显示学生的提交情况,当大部分学生完成答题,教师随机选取学生的答案,一次性最多选取四个学生的答案,进行对比。

对照组学生默读文章,圈画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在导学案中写下自己的答案,教师粗估学生回答的时间,选择个别学生回答,并根据学生的答案,教师总结概括信息的方法。

2.2.3理清行文思路

实验组的学生默读课文,圈画表示线索的词,比较“我”三次见到牧羊人时的高原变化,学生打开平板中的画板功能,根据文章的描述,画出三个时期的高原,第一个时期是个不毛之地,大部分学生用了土黄色,光秃秃的山头,空无一物;第二个时期多了一些树,有的学生画出了有辨识的树;第三个时期高原变成了世外桃源,丰富多彩的配色,还多了人物的活动。当平板显示基本上同学都完成画作后,教师随机选取学生的画作,从画作的细节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观察是否仔细,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牧羊人的艰辛和勤劳。

对照组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我”三次见到牧羊人的时间、高原的情况词,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板书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2.3 课后测试

实践组和对照组课程内容相同,只是一个运用了平板,一个是传统方式,课后布置作业内容相同,实验组用平板布置作业,对照组分发试卷,实验组运用平板自动批阅、反馈和解析,教师查看完成情况,对照组上交给教师,教师批阅和集中讲解。

2.3.1测试内容

测试分四道题目,共15分,题型包括选择题、问答题和赏析题。主要考查基本知识 、课文理解和内容分析,从多个维度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3.2结果分析

从测试结果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正确率,尤其是高分段的学生的正确率差距明显,每一道题实验组的高分正确率都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略高于对照组,特别是第一题客观题,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20%以上,说明实验组的学生通过平板,能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其他主观题,存在个别学生语言表达的问题,但排除这个因素,实验组学生普遍课堂效率更高。

3 基于平板作业设计启示

3.1 平板提高学生的专注力

每人一台平板,学生不会因为视力不佳、前面的同学影响,而分散注意力,他们可以近距离观看屏幕,测试题分发到每台平板上,促使人人参与,不允许学生开小差,教师可通过平板的监测功能,监督学生的完成情况,平板的限时功能,可增强学生的紧迫感,无暇他顾。如此,平板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注力,提升了课堂测试的正确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也随着增强,课堂上不再有“闲散人员”。

3.2 平板的实时性反馈增强课堂效率

平板具有实时统计和反馈功能,无论是课堂测试,还是课后作业,都能马上统计正确率,并且附带解析,学生能够实时了解自己的答题情况,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及时比较自己的答案与解析的差距,巩固课堂上知识,调整上课的状态,以最饱满的状态投入到课堂上来。课后作业也如此,学生完成作业,上交到平板后,自动批改审阅,学生根据解析及时了解这部分知识的要点,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从而增强课堂效率。

3.3 平板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平板教学对于学生来说,陌生新鲜,他们对它充满着好奇心,从而提高了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就增强了,在平时不愿意动,不愿意说的学生,都通过平板这个渠道,大胆地展示自己,勇敢地表达自己,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生期待着用平板学习知识,进行测试,不再需要教师维护纪律,真正成为学生主导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