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发展趋势与对策

作者

肖文君

420103198410243216

引言: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投资效益和建设质量。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方式存在信息传递不及时、数据处理不准确、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工程建设项目快速发展的需求。而信息化管理凭借其高效、准确、便捷等优势,为工程造价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变革。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对工程造价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处理,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程度,为工程建设项目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一、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大数据技术能够对海量的工程造价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和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潜在价值。通过对历史工程造价数据的分析,可以建立更加精准的工程造价预测模型,为新项目的造价估算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可以应用于工程造价的智能审核、风险预警等方面。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工程造价文件进行自动审核,能够快速发现其中的错误和不合理之处,提高审核效率和准确性。

(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普及

云计算技术为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计算,云计算平台可以满足这些需求,并且用户无需在本地进行大规模的硬件投资和软件部署。通过云计算,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工程造价数据和应用程序,实现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此外,云计算还可以提供数据备份和安全保障,确保工程造价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BIM 技术的广泛应用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一种基于三维数字技术的工程数据模型,它能够集成工程项目的各种信息,包括几何信息、物理信息、功能信息等。在工程造价管理中,BIM 技术可以实现工程量的自动计算、造价的动态管理和成本的实时监控。通过 BIM 模型,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可以直观地了解工程项目的结构和构造,准确计算工程量,避免传统手工计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同时,BIM 技术还可以与工程造价软件进行集成,实现造价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协同性和效率。

(四)移动化与智能化终端的普及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也逐渐向移动化方向发展。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访问工程造价数据和管理系统,进行造价审核、进度跟踪等工作。同时,智能化终端还可以结合传感器技术,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更加准确和及时的信息。例如,通过在施工现场安装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施工进度、材料消耗等数据,为工程造价的动态调整提供依据。

二、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 信息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的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大型企业和发达地区的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数据库。而一些小型企业和欠发达地区则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仍然采用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方式,难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二)数据标准不统一

工程造价数据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部门,数据标准的不统一导致数据难以共享和交换。不同软件系统之间的数据格式和接口不一致,使得工程造价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的传递和处理变得困难,影响了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信息化人才短缺

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需要既懂工程造价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行业内这类人才相对短缺,很多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缺乏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难以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同时,企业在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也存在不足,制约了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四)信息安全问题突出

工程造价数据包含了企业的商业机密和项目的敏感信息,信息安全至关重要。然而,在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由于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等原因,信息泄露、数据被篡改等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给企业和项目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三、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引导

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加强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引导,制定统一的发展战略和标准规范。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信息化投入,推动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普及和应用。同时,组织开展信息化管理经验交流和示范项目推广活动,促进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的经验共享和合作,提高行业整体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推进数据标准化建设

建立统一的工程造价数据标准和规范,明确数据的格式、编码、接口等要求。推动软件开发商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软件开发,实现不同软件系统之间的数据共

享和交换。同时,加强对工程造价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建立数据质量保障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三)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与引进

企业应加强对现有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数据思维意识。可以通过开展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在线学习等多种方式,让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掌握信息化管理工具和方法。同时,积极引进既懂工程造价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充实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队伍。此外,还可以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为行业培养更多的信息化专业人才。

(四)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加强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信息安全防护,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等手段,保障工程造价数据的安全传输和存储。加强对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信息安全防范能力。定期进行信息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结论

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够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为工程建设项目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虽然目前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面临着信息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化人才短缺和信息安全问题等挑战,但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引导、推进数据标准化建设、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与引进以及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等对策,可以有效推动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健康发展。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将朝着更加智能化、集成化、协同化的方向发展,为工程建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汶芊 . 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探析 [J]. 房地产世界 ,2023,(17):94-96.

[2] 徐 同 新 . 工 程 造 价 信 息 化 管 理 的 发 展 问 题 及 趋 势 分 析 [J]. 居业 ,2020,(07):149-150.

[3] 毕云祥 . 论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与发展趋势 [J]. 中国标准化 ,2019,(22):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