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理举措推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进步
崔妮
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河畔幼儿园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幼儿园的教学措施也在逐步创新,构建多元化、创新化教学模式,鼓励幼儿参与互动,借助科学合理的教学举措,提升幼儿园教学成效,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在创设教学活动的同时,还要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和成长环境,加强有效沟通,运用情感交流和趣味游戏,让幼儿能够充分感知幼儿园学习的乐趣,从而建立积极的心态,不断提升幼儿自身的综合能力,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举措
前言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既需要教师的引导,又需要自主成长,在教育改革时期,教育部要求广大教师在教育中要重视幼儿主观思想,站在幼儿的角度进行策略调整,才能有针对性的帮助幼儿改善心理环境。在成长的过程中,幼儿的心理健康容易受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幼儿园因素的影响,所以幼儿教师的责任比较重大,分析并解决各方问题,构建创新化教学举措,不仅是完善幼儿园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帮助幼儿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基础。
1 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性格培养
幼儿的成长过程,需要悉心的照顾和耐心的引导,在幼儿的心理中对待一切事物都心存好奇心,但是自身的能力比较薄弱,尝试不同的活动项目时都会对心理和性格造成一定影响。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必经教育阶段,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有效了解幼儿的成长特点和能力现状,还能在每参加不同活动时,都能够融入挫折教育、激励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性格和不怕困难的勇气。
1.2 提升互动积极性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多种多样,需要合理支配教学资源才能发挥其教育价值。在幼儿园的学习过程中,幼儿所能改变的不仅仅是语言和行为能力,在思想、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比如玩一些逻辑思维的游戏时,个别幼儿可能接受速度较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够更深入的走进幼儿的心灵中,进行思想沟通,帮助幼儿缓解紧张的心理情绪,运用平常心去看待活动的结果,这样以后在互动中幼儿会表现的更加积极。
1.3 助力幼儿长远发展
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启蒙时期,3-6岁的年龄段记忆力好、适应能力强、思想单纯,会心无旁骛的跟随教师或者家长学习一切位置的知识。利用幼儿园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认知开始,逐渐锻炼幼儿实践能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遇到一些问题和挫折时,选择恰当的疏导方法,能够让幼儿的承受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在不断的历练和活动实践中,幼儿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也能不断提高,养成强大的内心,会支撑幼儿长远的成长和发展。
2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举措
2.1 注重环境营造舒展身心
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幼儿,在心理上难免会产生紧张或者局促的情绪,为了让幼儿的身心得到正确的引导,在构建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要关注幼儿的成长特点,以培养幼儿自主行为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鼓励幼儿多表达、多实践,观察周围的环境,才能让幼儿在幼儿园中尽快适应[1]。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从幼儿的成长特点和认知能力角度出发,营造积极的活动环境,让幼儿进入活动空间之后,身心能够得到有效舒展。现有积极、欢快的内容开始,结合音乐和美术等元素进行引导,将室内环境绘制成幼儿比较喜欢的动画形象,运用鲜明的色彩,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环境的温馨和快乐,这样才能更主动参与互动交流,建立积极的心理环境。
2.2 丰富游戏活动强化心智
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从幼儿的视角去分析,结合成长规律和幼儿自身的心理发育特点去构建教学流程,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教学价值。每个幼儿的成长环境和受教育的观念不同,对幼儿的心理影响也会存在差异,构建心理教育模式时,教师要种兴趣激发和趣味教学,只有让幼儿自身的积极性得到调动才能在敢于就出更多的活动内容[2]。比如,教师可以构建丰富的游戏活动,结合每个幼儿自身的特点,编排不同的游戏主题。比如按照不同的性格,可以制定体能拓展活动、益智游戏、娃娃家、手工制作、情景表演等,通过不同游戏活动的运用,观察幼儿的表现,结合幼儿的行为习惯特点,分析不同幼儿在心理健康教育时准确的引导切入点。这样教学成效才会更明显,加强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让每一项活动都能成为强化幼儿心理和智力的有利途径。
2.3 家园共育促进心理疏导
当今社会,具备专业能力的人才数不胜数,竞争压力巨大,在社会需要面前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的挑战,只有心态积极、承压能力强者才能最后逆流而上。幼儿园的成长之路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守护,帮助幼儿构建积极的心理环境,是提升幼儿抗压能力的关键。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呵护和照顾,衣来伸手翻来张口,导致幼儿的心理越来越自我,不懂分享,不愿意主动帮助帮助别人,这样的状态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3]。构建家园联动机制,教师与家长进行定期的沟通交流,不仅能够促进家长对教育工作的有效理解,知晓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与教师共同制定教育方案,另外教师还能通过有效沟通,了解家庭教育观念,传达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家长的重视程度。定期构建亲子活动,家长参与幼儿活动项目,增进亲子关系,有效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结论
总而言之,幼儿园教学模式的创新,关系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教育要活学活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才能够真正感受学习的乐趣。帮助幼儿改变传统消极的学习心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利用交流和实践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体能,利用不同的游戏强化身心,才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另外教育不是单方面努力就能完成的,教师还要与家长有效沟通,争取社会上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才能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到有效培养,建立良好的习惯和性格。
参考文献:
[1] 何玉福.基于家园共育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山西教育(幼教),2022(12):52-53.
[2] 石庆彦,王兴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问题及改进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31):77-78.
[3] 朱晨美智.多维视角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J].文理导航(下旬),2022(07):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