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父亲主体”视角下家委会创新家校共育途径的有效方法

作者

刘利

苏州市吴江区苏州湾外国语学校,江苏 苏州 225222

摘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作为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实行家校共育是开展综合性教育的有效方式,父亲作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对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父亲在学生成长中的价值入手,结合现行的家校共育中父亲参与的现状,探究如何在父亲主体的视角下,通过家委会创新家校共育的途径。

关键词:父亲主体;家委会;家校共育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使学生性别角色正常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培育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但是现行的家校共育中父亲往往存在缺失状态,学校与父亲之间的联系薄弱。针对这种现象,学校要建立家校共育机制,加强父亲与学校之间的连接,充分挖掘父亲的优势,开展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

1 制定联动方案,联系父亲与学校教育

在以往的家长会中,由于父亲家庭教育的缺失,以至于教师会下意识地邀请母亲参加家长会,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除了要制定父亲参加学校教育的制度也要鼓励父亲参与。

首先,在家长会中,教师要宣扬父亲教育在家庭教育和家校共育中的重要性,让家长意识到父亲这个身份在学生的成长教育中占据的地位,鼓励父亲积极参加学校教育,提高父亲在家委会中的占比。教师要向家长阐述家委会的作用以及职责,避免家委会的流于形式,发挥家委会在家校共育中的作用,鼓励父亲提出关于学生教育以及家委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提升父亲的参与感,发挥父亲的作用,完善家委会的组织制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教师要深入挖掘父亲的课程资源优势。俗话说,父爱如山。与母亲的爱相比,父爱更加隐晦、稳重。学校可以开展亲子课程,请拥有一技之长或专业技能的父亲到课堂上为学生讲解自己的工作或兴趣爱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亲子之间的交流和感情,激发学生对父亲的崇拜和喜爱,父亲也可以通过亲子课程,展示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减少时间带来的隔阂和陌生感。

最后,教师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学校可以组织开展最优父亲的评选,根据当年父亲在学校教育中的参与程度,围绕陪伴、有趣等因素,选出优秀父亲的典范,对父亲进行表彰,激发父亲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使父亲更加重视家庭教育,有利于良好家风地树立,同时也能发挥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辐射更多家庭,促进父亲的成长,放入父亲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

2 建立交流平台,营造父亲出席的氛围

父亲教育的缺失,部分原因是工作较忙、缺乏精力,无暇辅导学生,再加上传统教育观普遍认为家庭教育应由母亲主导,父亲自身也缺乏参与学生教育的意识。

学校通过信息技术搭建父亲教育经验的网络交流平台,让父亲们可以在平台上交流教育子女的心得,分享与子女相处之间的趣事,教师要经常与父亲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让父亲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意识到父亲教育在家校共育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父亲进行合理的引导,帮助父亲理解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实在对教育的要求,同时聆听父亲对于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不断前进发展的良性教育循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保障。为了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教师要定期开展网络培训,邀请父亲参与课程的制定、开发,监督教师教学计划的实行和教学成果的检验,设置家长信箱,及时了解父亲对学校的反应,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要求,充分发挥家委会监督和协助的作用,帮助父亲树立正确的家校共育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创新家庭作业的布置,让父亲参与其中,比如读书、做家务、做手工等,或是共同观赏电影和绘本,请父亲分享与子女完成家庭作业的照片、视频,并请家长对自己和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找出自己和学生存在的问题,为接下来的家庭教育做铺垫,为学生提供更多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和关注,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和时效性。学校可以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将学生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取得的各项成果记录,在电子档案上一学期总结收录学生成长的痕迹,与父亲进行分享,增加父亲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学校借助网络电子平台,邀请父亲与学校共同策划组织德育教育、生命健康教育等,并邀请父亲参与活动。

3 开展主题活动,优化父亲参与的频率

以班级为单位召开“我的成长”为主题的班会,邀请父亲参加,学生在班会上讲述自己在学习、生活、为人处世、行为习惯、心理等方面的成长,与父亲进行分享,让父亲拥有参与学生人生的感觉,增加父亲的责任意识。同时,举办学生的才艺或是演讲之类的竞技活动,展示学生的才艺和特长,在丰富校园文化氛围的同时,让家长欣赏学生的风采,增加父亲对学生的认知。

学校组织校内的亲子活动鼓励父亲积极参加,有计划地安排开学典礼、节假日的联欢会,开展亲子运动会,让父亲亲身体验参与学生的校园生活,感受学生的方方面面,拉近学生与父亲之间的距离,让父亲意识到学生的成长,改变父亲对学生的印象。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开展适合亲子活动的校外实践。在周末、假期,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郊外野餐,在增加与父亲相处时间的同时,欣赏山水风光、领悟自然之美,或是参观古建筑、博物馆,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增进父亲和学生的文化底蕴。通过这种方式,让父亲出席学生的成长,充分发挥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优势和责任。

综上所述,在家校共育中增加父亲的参与,树立父亲的主体地位是有必要的。父亲在家校共育过程中很少参与,教师潜意识里偏向于与母亲联系,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开展专题活动,保证父亲在家委会中的占比,树立正确的家校共育理念,有利于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树立社会责任感,对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构建协同育人格局  打造家校共育共同体[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1(05):13-14.

[2] 张晓梅.浅析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及实现途径[J].甘肃教育,2020(11):25.

[3] 鲍争志.共担·共育·共赢:家校共建的有效途径[J].教育观察,2018,7(1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