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校院联动科研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作者

杜猛

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 山东 威海 264209

摘要:“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支撑。坚持“学科思维”、“系统思维”,推动校、院两级行政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探索建立科学研究与行政服务紧密融合的创新服务体系。

关键词:人才服务;业务融合;创新服务体系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有了好的学者,才会有好的学术、好的学科、好的学风,能培养出好的学生。为人才创造好的创新环境,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必须坚持“学科思维”、“系统思维”,推动校、院两级行政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探索科学研究与行政服务紧密融合的有效路径,建立校院联动科研创新服务体系。

1 建设背景

科研工作是集高水平人才引培、团队建设、科研平台建设、科研项目组织管理、科研成果组织管理等众多工作的有机统一体,是个系统工程。其中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应从整体、全局的角度出发,重视工作之间的联系。这首先要求科研管理人员不能只做传话筒,要有使命感、紧迫感,要有担当,要有大格局、大胸怀,有较远的眼光和前瞻性,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实际工作中,部分工作缺乏统筹,科研人员面对的是就事论事的工作,往往接到通知时都是迫在眉睫,缺乏准备,极容易打乱现有工作安排。

科研人员需要处理的诸如报销、资产、外出审批等事务性工作众多,业务流程可能涉及多个行政管理部门,需要自己承担各工作环节的流转,存在重复、分散、封闭、低效等问题,占用了大量科研工作时间。

学校科研管理等部门和学院之间,由于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实施路径等方面的不同。校院两级科研管理主体在共同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也存在着某些具体利益、目标的差异,容易出现管理部门盲目制定目标,简单的布置任务,责任下移;学院认为目标不合理,为难情绪蔓延,很难开展有益的工作;从而造成管理部门与学院出现矛盾,这是制约两级管理体制和谐运行的重要因素。

2 建设目标

建立科学研究与行政服务紧密融合的科研创新服务体系。做好科研团队之间、团队与学校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双向有效沟通,为团队提供“一站式”服务;做好对外科技交流、合作与宣传;协助团队申请、组织、实施各类重大科研项目、科研平台;根据团队实际需求,主动承担各类能承担的事务性工作,进一步解放科研人员时间;形成人尽其用、物尽其才的良好工作氛围。做好有组织的科研,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和人才成长生态.

以科研项目申报工作为例。学院科研人员是项目的申请者。科研方向的选择、科研工作的展开,科研质量的保证、科研诚信的遵守是由科研人员来完成的。学院应该在研究团队的组织,科研条件的保障等方面起主导作用。科研管理人员要熟知工作流程、文件精神,与主管部门建立必要的联系以获得政策的深入解读,熟悉学院相关科研人员情况,便于协助学院组织团队,甚至跨学院组织交叉研究团队开展申报工作。期间,对于需要答辩的项目,组织相关专家举行预答辩,以帮助提高材料质量。

3 实施路径

校院联动科研创新服务体系要有“调查、研究、主动探索”的任务和功能,要实现管理服务人员与科研人员的“换位思考”、真正分担科研人员的“冗务”,要认识到自身价值就在于服务科研人员、替其分忧解难、与其共同推动科研创新和国家任务的承接与实施!主动承担科研人员所有可以替代的工作,用“时间”换“时间”,创造出让科研人员把“冷板凳”坐热的环境条件,破解科研人员“冗务繁忙”的难题,实现行政管理服务支撑与科学研究的紧密融合。

校院联动科研创新服务体系要建立和完善各岗位人员高效协同的制度、文化和环境;要完成向专业化服务岗位设置的升级转型;要与各科研团队齐心协力、融合发展,建立一套新型科研创新和行政管理服务高度融合的制度体系和执行体系,用“科学、规范、精细、人性化”的“服务”,代替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实现科研人员与管理服务人员事业发展的协调统一,通过推进整体事业发展,为每个管理服务人员开辟成长路径与上升空间,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打造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氛围,培养服务、奉献、开拓、担当的精神,建立团结、勤奋、求实、开拓、共建、共享的管理服务文化,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驾护航。

校院联动科研创新服务体系要坚持“系统思维”统领科研工作各项任务,切实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通过一系列文件精神形成制度规范,在学校职能部门角度:实施业务流程再造,进一步打破边界壁垒、强化责任意识,推动各职能部门更多的提供,以业务流程为导向而非部门职能为导向的管理服务,确保在基础条件保障、精准服务、增值服务、特色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与机制等方面,提供与科研创新需求相匹配的管理服务支撑;在学院等二级单位角度,学院/科研平台是实施创新的主体,要有学科思维和全局观念,打破传统禁锢观念,激发新的科研亮点和新的研究范式,以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持续快速发展。学院/科研平台与各职能部门二者相辅相成,在全面提升“双一流”建设水平的事业中,人人都是添砖加瓦的劳动者,也是发展成果的共享者,面对角色、分工、成长路径的不同,更应在求同存异中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发挥专长,共同助力学校事业发展。

4 小结

坚持“学科思维”、“系统思维”,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校院联动管理服务与科学研究紧密融合的创新服务体系,营造踏踏实实搞研究,心无旁骛做学问的环境,以保障运行体制机制能始终满足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始终满足学科持续高速发展需求,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更好的培养创新拔尖人才,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1] 孟庆权. 高校科研管理与服务团队的建设.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3).

[2] 金霞.高校二级单位的科研管理与服务团队建设.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22).

[3] 赵彬,王志东.支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科研管理服务体系研究.科技传播,2015,(14).

作者信息:杜猛,男(1982.1—),汉族,山东烟台,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