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设计与实施
徐江敏
湖北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62
摘要:议题式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实施活动性学科课程,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弊端,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方式。合理设置议题,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各种情境中学习、体验知识,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发挥出议题价值,是当下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本文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例,从明确教学目标,注重核心素养培养;设置合理议题,优化教学情境创设;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优化教学评价,构建三维评价策略四个方面就议题式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教学设计
1 明确教学目标,注重核心素养培养
新课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是思政课教学的重点,包含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层面。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要树立整体观念,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性,明确教学目标,特别是素养目标,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首先,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据,通过分析教材,了解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好教学重难点,立足学科知识,去确立教学目标。除了教材,新课标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认真学习和分析新课标,新课标是教材编写、考试命题的依据,特别是应认真剖析新课标中“课程内容”部分对相应内容的要求以及教学提示,这是确立教学目标重要依据。其次,将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培养结合起来,以“立德树人,价值引领”为指向,依托议题设计,活动探究,培育核心素养。
通过分析教材,可以确立本框教学重点为掌握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立场、党的执政理念;教学难点为如何做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新课标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所在的第二课的“内容要求”为“引述党章规定,明确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教师应讲述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历史意义,澄清基本事实,阐明党的宗旨,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通过分析教材、新课标,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将本框内容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政治认同:通过浙江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故事,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深刻理解和领悟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根本立场和执政理念,使学生对党员行为的认可上升到认同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政治认同素养。(2)科学精神:通过对议题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培养思辨性思维,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涵、地位和作用,形成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
(3)公共参与:通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以及共同富裕政策,使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以及怎么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驱动学生自身也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去,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增强公共参与素养。
2设置合理议题,优化教学情境创设
新课标指出“议题,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根据朱开群“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探析”一文:“议题式教学作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载体和实施路径,其核心是真实情景下的问题解决,且议题式教学的设计要承载知识性内容的教学。议题的选择必须符合重大和重要、争议和思辨、生活和困惑三个条件。”因此,合理设置议题。在结构上,要划分总议题和分议题。总议题具有引领性,是需要探讨和解决的最终的问题,但涵盖的面较大,不是简单就可以回答的。所以要设置分议题,分议题随着课程内容的推进而出现,最终回答总议题。在内容上,通过优化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在现实环境中积极地进行自我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邹双国在“情、议、行: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三要素”一文中提出:“议题式教学选取情境应具有时代性,生本性和学科性”。教师应选取有一定价值引领的社会热点作为议题,并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贴近学生生活,且不可忽视学科素养的培养,使议题浮于表面。在此基础上,作者围绕浙江省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的经济发展历程设置总议题与分议题。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在探究中得到内化生成。在本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笔者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总议题,下设“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怎样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两个子议题,展开教学。
【总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议题一】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议题情境】展示党员干部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图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展示浙江2019脱贫攻坚公益直播盛典,12位县长一起直播“带货”新闻报道视频。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帮助村民改变了传统的销售方式。此次直播历时四小时,在线点击率突破四千万,农产品成交量破两千万,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经济状况。
【问题一】为什么党员要签订责任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获全胜不收兵?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和视频,围绕议题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自主学习。在教师的指导和归纳下明白党员做法的背后是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的外化体现、梳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党员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县长带头进行网络带货直播,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正确把握党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
【问题二】仅仅把村民的农产品卖出去了,房子变新了,中国共产党的脱贫攻坚任务就完成了吗?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三分钟,小组代表发言。在教师的点评和总结下,探讨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探究,教师的总结,引导学生理解人民有所呼,党就有所应,党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议题二】怎样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议题情境】展示浙江人才引进政策——培养新型乡村振新人才。实施十万农创课培育工程,辐射带动农民100万。要加快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加大粮食、生猪等规模种植、发展数字农业、种植工厂等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小镇,充分利用好当地资源,提升特色优势产品竞争力,完善农业生产全链条,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促进了浙江农村的发展。
展示央视新闻视频“共同富裕‘浙’样干”。浙江围绕高水平的制造业,进行全面破题,实现产业体系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问题三】培养农创客计划有什么好处,你大学毕业以后愿意回到乡村投入农业创业吗?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展开三分钟的讨论,推出小组代表进行回答。在教师的总结与引导下,理解党始终从人民利益出发,真心实意的为人民办实事。
【设计意图】利用问题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和加深课堂深度,增强对党始终不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解。
【问题四】你是怎么理解共同富裕的?你对浙江率先成为共同富裕示范区有什么感想。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取得的发展成果,总结知识点: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题、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地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进行总结归纳教学内容,并使学生对祖国和家乡未来的发展产生无比的期待,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强化政治认同,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价值取向。
3 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议题式教学是通过创造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入特定的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与实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议题式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课堂活动,能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学习、体验知识,使其达到“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课程化”。然而,如何开展活动、开展何种活动,则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实现预设的教学效果。在本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探究活动主要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
(一)课前:将学生分为四个活动小组,通过查阅网络、书籍等相关资料。第一组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出发,总结浙江省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发展经济,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具体举措。第二小组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的时间进程,并总结这期间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所取得的成果及影响。第三第四小组采访身边的老人,请他们聊聊40年来的变化故事并拍摄视频,或者拍摄家庭、家乡变化发展代表性物件的图片,感受在中国共产领导下社会经济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人民获得的幸福感。
(二)课中:(1)播放剪辑视频《浙江农村面貌变迁》。(2)结合所学史实,联系教材,讨论浙江省华丽蜕变的原因,讨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做到的。(3)结合教材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议题讨论,正确把握党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4)联系教材,谈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政策对浙江省及个人家庭的影响,理解党始终从人民利益出发,真心实意的为人民办实事(5)以小组为单位谈谈对于共同富裕自己所能做的贡献,使学生对祖国和家乡未来的发展产生无比的期待,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课后:展望未来,当我们在2049年迎来改革开放70周年,实现了中国的第三个百年奋斗目标,你对中国共产党有什么感想?用这个话题做一个微型演讲。
4 优化教学评价,构建三维评价策略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评价也从以往的以“三维目标”为基础的评价向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转变。一方面,评价是指导教学工作有序进行的一个重要步骤,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议题式教学的评价,可以使议题式教学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而在议题式教学评价中,要实现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定性与定量的统一,以增强评估的客观、针对性、全面性。以评促教,以教促学。因此,运用有关的工具,从课程设置、课程设计、学生的学习三个方面,综合、科学、理性地评价议题式教学,建立一个以问题为导向的评价机制。
在议题设置层面:(1)议题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议题应该能将新课标中所规划的科目的核心要素连成一体,呈现出价值评判的基本观念。(2)议题与教师、学生、时代的现实相适应。议题的设定与执行,以师生为主体,教师能否把握议题,以及学生对议题有没有兴趣。而思政课的本质与作用,又决定了思政课的选题设置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代同步。(3)议题是否具有开放性和可识别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议题,而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和解释,也可以有不同的观点,是具有开放性的。(4)主题是否与学科核心素养有关。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所要实现的目标,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议题的设定是否指向某一门或数门学科的核心素养,以及课堂上的实际情况与实践,亦是非常关键的。
在活动设计层面:(1)学生参与情况。首先,活动设计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切合学情。其次,参与讨论、辩论的学生人数、时间、质量如何。(2)情境设计情况。情境需要与议题相匹配,对学生有吸引力。此外,情境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必须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探究学习。(3)问题设计情况。只有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富有思维含量的系列化的问题链,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丰富学科知识,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在学生学习层面:(1)学生的学习状况;首先,学生是否能够用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的方式来表达并说明问题的解题方式,是否能够集中注意力去倾听他人的演讲是衡量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其次,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你的思想是否宽广,你的思想也很重要。(2)学生的情绪状况;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兴趣的维持程度、老师的提问等,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素养养成情况。透过议题式教学,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相结合,以解决议题化的情境问题,体现了其核心素养的发展。主要包括:学生具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完成学业目标、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等。
综上,通过建立科学、合理、严谨的议题式教学评估准则,全面、综合、理性地分析与评价议题型教学行为,为教师反思议题式教学提供了明确的途径与依据,进而促进了教师对议题式教学的认识与运用。
参考文献:
[1] 岳梅,姚金玲.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议题式教学——以“我国的经济发展”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2(08):42-45.
[2] 张俊才.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课堂活动的开展[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7):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