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中学科思政元素的嵌入策略研究

作者

戴瑾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215228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中学科思政元素的嵌入策略。通过对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和学科思政元素内涵的分析,结合相关教学实践案例,提出从“师”“史”等路径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金点子”项目式学习、“科学 +”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及“嘉年华”等科学实践活动中,以实现科学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正确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思政元素;嵌入策略

引言:

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探究性学习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中嵌入学科思政元素,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符合新时代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一、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与学科思政元素的内涵

(一)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交流、玩中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例如,在教学浮沉与什么因素有关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物体的浮沉现象,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

(二)学科思政元素的内涵

学科思政元素包括对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和永攀科学高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等。这些元素可以从学科、专业和课程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学者、大师、名师(“师”)以及学科、专业、课程的发展史(“史”)中挖掘。

二、从“师”“史”路径挖掘学科思政元素

(一)从“师”挖掘思政元素

以对学科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学者为榜样,如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她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和献身科学的事业心,是很好的思政教育素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引入国内学者、当代大师的故事,如中国科学院过程所张光晋团队在电解过程中Li离子原位嵌入策略助力高效电催化固氮的研究,让学生感受到国内科研团队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学科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从“史”挖掘思政元素

梳理学科、专业、课程的发展史,向学生展示科学发展的曲折过程和人类对未知与真理的不懈追求。例如,在教学中可以介绍我国古代科学的辉煌成就以及近代的发展变化,让学生明白科学发展与时代背景的关系,强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展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三、学科思政元素在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中的嵌入策略

(一)在“金点子”项目式学习中嵌入思政元素

学校的“金点子”项目式学习课程引导学生围绕生活中的问题设计创意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嵌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例如,学生研制带有提示功能的“智能药盒”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设计制作能模仿天敌叫声的“智能稻草人”关注农民增收问题,设计制作“海面垃圾清洁船”关注海面污染问题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社会意义,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可以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激发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使命感。

(二)在“科学 +”跨学科主题学习中融入思政元素

在科学与其他学科融合课程中,引入我国在相关科学领域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如在科学与美术融合课程中介绍祖国科技成果,可提及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让学生了解背后科研人员的爱国奉献精神。另外,通过讲述科学发现历程和科学家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创新精神。在介绍发明创造课程时,讲述科学家如何克服困难、不断尝试取得成功,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勇于创新。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在探讨科技发展时,讨论其带来的利弊,让学生明白合理利用科技的重要性。同时,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设置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还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例如,科学与美术融合课程《大国科技“塑”未来》 :思政元素嵌入:介绍我国科技成果时,讲述科研人员为国家科技进步付出的努力,如航天领域的科学家们日夜钻研,让学生明白爱国不仅是口头表达,更是实际行动。让学生在作品中融入对科研人员的敬意元素,如绘制科学家形象或添加感谢话语。

(三)在“嘉年华”等科学实践活动中渗透思政元素

围绕爱国主义、环保意识、团队合作等思政主题设计科学实践活动。如以“我爱祖国的大自然”为主题,开展地理科学考察活动,让学生在了解祖国地理风貌的同时,培养爱国情怀。在活动中设置特定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渗透思政教育。比如模拟地球资源枯竭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其次,在活动中引入科学家的故事,为学生树立榜样。如介绍李四光等科学家的事迹,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组织学生展示活动成果,并分享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强化思政教育效果。例如让学生在展示环节分享自己在团队合作中的角色和体会,培养团队意识。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反思活动过程,加深对思政元素的理解。比如让学生思考自己在环保实践活动中的不足,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践行环保理念。

例如,以小学科学课本中“植物的一生”单元为例,在“嘉年华”活动中可以这样渗透思政元素:让学生亲自种植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体会生命的奇妙与珍贵,培养尊重生命、爱护自然的情感。植物生长需要时间,学生在照顾植物的过程中,需要定期浇水、施肥、观察,从而明白坚持和耐心的重要性。可以分组进行植物种植活动,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种植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每个学生负责自己种植的植物,确保其健康生长,增强责任感。

结论:

在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中嵌入学科思政元素是可行且必要的。通过从“师”“史”等路径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科学探究性学习的各个环节,可以实现科学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正确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学科思政元素的嵌入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仕群.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的价值与实施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2,(31):94-95.

[2]林冬红.基于探究性学习的小学科学问题情境创设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19):11-12.

[3]虞小东.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中的问题情境创设[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261.

[4]尹伟.基于学习进阶的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以“月相变化学习内容”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1(7/8):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