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育思想与小学班级管理的结合
詹永金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前詹镇港寮小学 515225
摘要:在小学的班级管理以及日常教育教学中,应努力将德育因子渗透在每一个细节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情感认同,让学生能够吸取更多的正能量,使其拥有良好的综合素养,这才是教育领域中的重中之重。同时,将德育思想渗透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能促进学生正确道德的形成,建立端正的思想,拥有良好的自学行为,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和学习来讲具有不可代替的意义。据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德育思想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结合,针对结合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德育思想;小学;班级管理;有效结合
前言
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的稳步提升,使众多家庭、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教育问题,同时这也是社会所密切关注的热点。德育教育位居首位,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家中得到父母的呵护、关心以及长辈的溺爱,从而拥有骄纵、自私的心理。甚至部分家长会将自己的意愿、期盼、期望强行灌输在孩子的脑海中,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在各个方面得到良好发展。大多数时候,家长对孩子不经意间的说教,会让孩子的逆反心理被触发,甚至会演变成过激的行为。所以,教师应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探究合理的班级德育管理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与思想,端正生活、学习的态度。
1 以生为本,创新德育班级管理方式
全新的课程改革重点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1]。这就需要教师在实施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成为班级这个大家庭的“参与者、领导者”。而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导演”的身份指引学生。因此,在实施小学德育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尊重与爱护,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进学生群体,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交流、探讨学习的目标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真正落实“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思想,让德育思想能在整个过程中得到有效渗透与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比如,班级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某两名学生因为为占地多少的问题展开热烈争吵”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在事后将其作为德育教育话题,对学生展开团结友爱的教育,让学生能在思想上有所收获。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为学生播放“蚂蚁搬食物”的动画视频。在视频观看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勇敢地谈一谈内心想法,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惊讶,认为蚂蚁非常厉害,搬食物的这个过程令人敬佩。这时,教师应借此机会针对学生展开引导:“你认为如果只有一只蚂蚁的话,它能搬出所有蚂蚁需要过冬吃的食物吗?自己会有这样强大的力量吗?”多数学生都喊着:“没有。”教师继续引导:“那么蚂蚁究竟是如何办取食物的呢?因为它们之间非常团结,由此能表明,团结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不可估量的。”随后,教师抛出这个问题:“在现实的生活与学习中,应该与其他同学怎样团结相处?”这一问题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密切,问题的提出在学生群体中引起了“爆炸”,多数学生都以积极踊跃的态度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说:“当其他同学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还有的学生说:“应该大度宽容,而不是因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这样的方式能让之前发生强烈争吵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最终握手言和,成为相互帮助、相互友爱的伙伴。这种方式不仅能让班级德育管理工作顺利实施,还能让学生逐渐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
2 信息技术,丰富德育班级管理渠道
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让人们迎来了信息时代[2]。在这个时代中,信息技术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信息技术具有视频、音频等功能,能刺激学生的感官、神经、思维,让学生拥有深刻、新颖的体验,有利于激活学生兴趣。在小学的德育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代替说教,以生动的画面代替僵硬的语言,让文字充满生命力,并借此基础拓展德育班级管理的渠道,提升管理质量。
比如,针对具有娇生惯养性格的学生,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视频功能呈现“最美孝星”的内容,让学生看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少年是如何孝顺父母的,在外界不同因素的影响下,不得不肩负照顾整个家庭的责任,这会让学生的内心得到触动,为学生的心灵带来震撼。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视频中少年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对比,以此感化学生,让学生能学会自强、自理,在生活中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用自己的余力帮助他人。此外,教师可以将班级视为整个单位,建设与班级相关的网页、线上群组,让学生能在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与教师、其他学生沟通、交流,增进师生、生生间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抒发,并借此方式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
3 家校合力,提升德育班级管理效果
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最为深刻,也是培养学生正确心理、行为的基础教育。因此,小学班主任在渗透德育思想,展开班级管理工作期间,应与家长全力合作。引导家长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和作用,让家长主动参与德育班级管理工作,最终形成家校合力,提升管理效果。
比如,家长是每一名孩子的影子,孩子所表现出的行为、思想都能在家长身上找到“原版”。由此,教师应帮助家长纠正错误的言行举止,带给孩子好的影响,成为学生努力追求的榜样,以自身的行动熏陶、教育孩子,让孩子主动在追求“真善美”。此外,还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家长展开沟通,相互之间了解孩子在家庭、学校中的表现,分析学生道德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家长提供合理、科学、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从而促进德育班级管理工作效果的提升。
结论
综上所述,德育是当前全球化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也属于历史问题,不论何时何地,一直都存在,将来也会面对新的挑战、新的机会,也会衍生出新的问题。德育的工作观念、方法、内容等,如果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将会产生实效性较差的问题,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危机。而要想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保证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则需要掌握德育工作的时代特点以及规律,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思想,调整教育管理目标,更新班级管理方式,将德育思想与小学班级管理紧密融合在一起,拓展丰富的德育途径,打造优秀的德育教育队伍。
参考文献:
[1] 骆毅.关怀成长——德育视角下的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分析[J]. 试题与研究,2022,(33):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