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叶克树
田林县第三小学 广西 百色 533300
摘要:小学阶段,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成为当前发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语文阅读教学因其自身的特殊蕴含着大量的德育教育资源,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如何实现育德于教也成为小学语文教师贯彻落实新课改标准的重要难题。因此,本文从德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出发,重点探讨了德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途径,以进一步促进小学德育教育的深层次发展。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德育在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我国教育人才观的转化,德育也逐渐渗透到小学各个学科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其渗透效果更为突出。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德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
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德育一直以来教育的重心,正所谓“成才先成人,致学先致德”,因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开展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育德于教不仅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了德育,同时也对小学思想品德的培养,以及道德素养的形成,促进小学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小学阅读教学中涉及了丰富多彩的阅读内容,阅读教学不仅实现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也对小学生民族情感进行了熏陶,为渗透德育创造了“条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时首先要实现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将二者转化为相辅相成的关系,既要确保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教学成果,也要巧妙的渗透德育教育对小学生个人思想道德水平进行提升,以实现智、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2 德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2.1 深入挖掘语文阅读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语文阅读教材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根本“工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相关的德育元素,例如对祖国江山的赞颂、对革命烈士的崇敬、对亲情友情的歌颂、对理想信息的奋斗等,这些课文中的德育资源都需要教师在讲授时去深入挖掘,再结合适当的课外延伸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阅读《居里夫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前搜集关于居里夫人的资料,在阅读中要重点体会居里夫人为了科学不懈努力、投身科学的精神,课外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其他科学家的优秀事迹,如牛顿、爱迪生等,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在阅读中渗透德育,从而帮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热爱科学、热爱学习的良好品质。
2.2 全面剖析人物言行中的核心价值
语文阅读课文中每一位出场人物的言行举止中都隐藏着其性格、情感、阅历等,在阅读过程中全面剖析这些人物的言行举止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想,也有利于熏陶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例如《尊严》中人物的对话,外貌、语文和行为的描写都能体现什么是尊严,对帮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自爱的尊严意识大有博弈。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中通过描写西沙群岛美景及物产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好学生热爱祖的爱情怀。《妈妈的账单》中以一个家庭小故事让学生感悟父母对自己的爱,以亲情和爱为主题开展亲情教育,让学生在感悟亲情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品质情操。在《我不能失信》、《孔子拜师》等课文阅读中培养学生信守承诺、谦虚好学、尊师重道的良好品德。总而言之,教师要善于借助语文阅读内容巧妙的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阅读时通过每一个“故事”深入剖析人物言行中所蕴含的核心价值。
2.3 运用合理想象升华人文精神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想象力丰富的重要时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放飞自我,无限想象,根据阅读内容去身临其境的想象,感受文本阅读的魅力,利用语言文字来洗涤幼年的心灵,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升华学生的人文精神。例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讲述了一个爱花的国度——德国,处处繁花似锦的奇异景象,在精美短文下,在物、景、人的烘托下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美丽的想象世界,当然,在这个世界里也隐藏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民族精神。可以说,优美的文字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指引学生在静止的文字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遨游在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这也是想象赋予人类的独特“财富”,也是语文阅读的快乐源泉,更是语言文字承载德育教育功能的魅力所在。
2.4 课堂教学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渗透
2.4.1强化学生朗读
朗读对于小学语文的阅读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它能辅助学生更好的熟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含义。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朗读预习,提前熟悉课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再充满感情的进行范读,让示范朗读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能够将小学生带入到的情境中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让学生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朗读,加深对课文知识和含义的印象。小学生机械记忆相对占优势,这种加强学生朗读的教学方式,可以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同时,在倾听和朗读的过程中,也能使学生自主的产生思考和想法,对有一定的感悟,使其道德认知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而且通过反复的阅读,也能让学生将这些没有生命的文字,转化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情景,在无形中深入的理解了内涵,激发了道德情感。
2.4.2开展角色表演活动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思维能力和道德意识还在起步阶段,体验式的学习能让他们感知世界、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来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角色表演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它能将学生带入到童话故事中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作、语言将所扮演角色的神态表现出来,深入的感受到角色内心的情感,能更好的把握课文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和含义。并且通过角色表演这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进行了语言练习,促进了其心理素质、社交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还让学生体验了童话人物的情感,使其能做出道德的判断,深化道德观念,在有趣的童话教学中使学生受到了德育的熏陶。
参考文献:
[1] 陈东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2):36+44.
[2] 滑小伟.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9,6(37):254-256.
[3] 丰丽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探析[J].现代教育,2018(09):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