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高等数学教学实施路径研究
荣俊如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上海 201815
摘要:思政育人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与高校学科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德育渗透的重要工作。根据近年来我国众多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所取得不错成果,高等数学教学环节亦应该完成课程思政的渗透与实施。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更为正确的价值观念,并通过学科学习将学生塑造成意识、能力全面发展的时代人才。高等数学作为高校教学的基础学科,应该成为课程思政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意识夯实铸劳的重要课程载体,需要通过实施路径的研究,发挥出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高校教学;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结合其他学科课程思政实施的效果分析,为进一步完成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应关注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2022年,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的六周年。在这六年中,高校课程教学均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结合对高等数学学科教学任务的分析,课程思政更应该重视政治导向这一基本要求,并以此作为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重要方向。同时,贯彻落实寓德于课的核心内容,让课程学习成为高校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保证健康精神、铸劳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以人文立课作为人文素养培植的关键点,通过价值引领,全方位完成高校学生价值观念的培育。
1 高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1.1 发挥高等数学育人功能
让高校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人文的素养”看待问题,这是学科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实施的关键的点。基于此,下述内容以发挥高等数学育人功能进行必要性分析。第一,探索基础性课程育人元素。众所周知,高等数学是高校学习过程“必修课”。将“必修课”所包含的知识、方法、价值三个维度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吸收,进而确保高等数学与思政内涵形成一个整体。 第二,铸牢高等数学学科教师的政治信仰。课程思政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夯实思想认识,更是帮助教师铸劳育人先立德的教育理念。通过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实施,将更为正确的价值观念,以榜样示范的作用展示与学生,更能体现立德树人目标下的教育引导力。第三,将思政育人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就是高等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坚定不移地根据课程思政中心任务完成学生思想意识的引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隐性能动力,通过课堂师生双向互动,有目标、有方向地完成思政育人、学科育人工作。
1.2 强化课程思政教育效果
效果始终是课程思政、高等数学学科教学工作关注的永恒主题,如何将教育效果自始至终强化,这是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第一,更新教育理念。学科教师先理解教书与育人之间的联系,方可保证课程思政实践的效果。在教育理念更新的保障下,积极找寻高等数学与思政育人元素的融合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感知、领悟中实现意识形态、数学思维的强化。第二,完善教育方法。思政不是理论灌输,更应该是“讲道理”。如何将思政这个道理为学生讲明白、讲透彻,需要学科教师完善教育方法。 将直接灌输法逐渐调整为寓德于课引领法。利用隐性与显性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高等数学课堂学习,更无形地接受思政内涵。第三,增强教育实践。践行是验证理论的最佳方式,通过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实施,让学生成才、成人。为此,通过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等思政活动,为理论内容找寻到实际关联内容。
1.3 助推课程思政与高等数学同频共振
在课程思政目标指导下,学科教师需要通过实施路径找寻到课程核心任务。第一,落实高等数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德”渗透到学科教学工作中,让学生知公德、明大德。以学科教学作为主线任务,将德的内涵渗透到教学工作中。最终,确保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坚定国家、社会之德,牢记公民、公众之德,美化个人之德。第二,保障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融合效果。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实施过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是双主导更是两条线。将双主导与两条线融合,需要教师将教学与育人工作融合。为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引领思想意识,最终将更有温度的知识,通过思政数学课堂传递给学生。第三,推动高校学生全面发展。高校学生担负着时代责任,为此才能、品质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将知识与品德作为全面发展的核心,通过以知促德的育人方法,更为专注地完成人才培养。
2 高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研究
2.1 明确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与实施任务
为保证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应奠定指导思想与实施任务的重要地位。第一,以指导思想为宏观把控。教学实施过程中,持续关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纲要内容为核心,确保思政育人的正确性与价值性。第二,以教学任务为微观落实。在以往高等数学学科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增设理念培育内容。关注高校学生品德强化,铸劳奋斗意识。通过高等数学课堂的学习,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剖析中,体会创新思维对今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通过数学问题研究,锤炼不输精神。最终,以指导思想、教学任务助力课程思政与高等数学的融合,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形成推广价值更高的高等数学思政教学的经验。
2.2 落实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原则
融合与联动的相互统一,可以保证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帮助教师建立德为教先的意识,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守教学原则。结合高等数学教学特点,下述内容侧重四点进行总结。第一,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原则。思政价值与学科知识需要统一,在高等数学知识探索中注入思政内容。不将思政内容在教学中分割,将思政育人价值以引领的方式传授。第二,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原则。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实施过程,应该将高等数学教学任务作为显性内容,将课程思政作为隐性内容。在为学生讲解显性内容时,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思考,更能保证思政意识的培植效果。第三,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原则。任何课程均不能仅仅包含理论内容,如果只有理论内容,就像是空中楼阁一样是幻影。为此,课程思政所提及的爱国情怀、道德品质等等,均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验证的机会。第四,坚持阶段性与持久性的原则。高等数学虽然是阶段性教育任务,但思政育人应该持久作用在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发展等方方面面。
2.3 明确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实施背景下的教学目标应该具体化,需要根据高等数学教学任务进行分析。为此,需要将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划分如下内容。第一,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函数微分、微分方程等基本的高等数学知识。有关于线性代数、级数、多元函数微积分等内容,更需要学生理解。第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需要掌握最为基本的运算求解能力、夯实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第三,德育目标。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需要培植学生爱国情怀。当讲解导数、微分等内容时,需要为学生渗透奋斗精神、钻研精神。以数学研究为专业责任感,通过课程思政,让学生感悟王福楹、邱伯驺、骆承钦等专家、学者身上的意志品质。以教学相长为关注点,需要锤炼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以精益求精作为学科研究动力,同时以人文素养作为关注点,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观光分析问题。规则意识、自信品质、锤炼自身等等,均需要作为德育目标去渗透、去夯实、去铸劳。
2.4 创新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育人方法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应该将“思”的理论、道理为学生讲清楚。同时结合实践验证理论的方法,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思政与学科融合的内涵。第一,理论与实践结合法。重理论轻实践,只会让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成为空谈,重实践轻理论,只会让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缺少内涵。为此,选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微分中值定理中,感悟、分析、品味人生函数的连续性。让学生在极值学习中,体会、回顾人生中的波峰波谷。第二,活动体验法。旋转曲面、微分方程、曲率等等高等数学学习中的基础内容,均可以以课程思政的视角开发成课程活动。学生通过学习旋转曲面,在活动中体验中国航天工程所应用到的数学知识。通过曲率学习,在活动中体验中国基建建筑结构的弯曲形变。第三,育人激励法。课程思政应该是渗透、是鼓励,为此实施过程中,应重视育人激励法的应用。在轻松的学术氛围中帮助学生产生隵动机,在激励中让学生乐于思政。思政的目标不是教教化学生,以共育激励为途径,让学生在今后学习中,思得更深、悟得更广。
2.5 构思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评价细节
客观、科学、针对地完成高等数学课程思政评价,这是实施过程提高思政育人效果的关键点。通过四个评价细节的落实,提升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导向性。第一,评价主体。由高校课程督导组作为评价主体,对学科教师课程思政的方法是否合理做出评价。思政教师与高等数学教师作为评价主体,通过互评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的价值之处。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对教师思政育人实施效果提出意见。第二,评价标准。有关于评价标准应该有量化分析表,表中应该包含如下内容。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政治方向是否正确;高等数学专业知识是否与课程思政内涵有机融合;思政育人是否有效。第三,评价内容。评价内容是在评价标准上延伸出的。为体现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实施的最终效果,评价内容应该包含教学态度、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同时需要包含教学反馈以及课程满意度等多方面的内容。第四,评价方法。以量化评价表为核心方法,依据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完成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实施评价工作。
(六)完善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师资建设
让教师成为课程思政的推手、成为学生思想认识提升的抓手,此时,需要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基于此,下述内容侧重三点进行总结。第一,强化教师思政育人意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否具备正确的思政育人意识,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意识培植效果。为此,教师应将传到、授业、解惑作为育人核心,以践行者的身份引领学生学习。同时,教师应该树立“立德为先”的育人观念,将德与教落实在高等数学课堂上。第二,强化教师专业教学能力。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实施中,需要有课程育人向学科思政育人过渡。为此,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尤为重要。通过丰富教学内容,让高等数学学科更有深度;通过创新教学方案,让教学能力更有宽度;通过优化育人效果,让思政育人更有力度。第三,拓宽高等数学思政资源。教师将拓宽高等数学思政资源为重要任务,以教学能力优化为目标。为学生开发、整理高等数学与课程思政的相关资源,最终以资源作为育人效果的辅助方式。
3 结束语
综合上述,二十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伴随着课程思政的提出与落实,同向同行成为高等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立足课程思政背景,高等数学教学新任务、新使命成为核心。助推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需以更崇高的目标去践行。将立德树人目标通过课程思政、高等数学这两个重要的载体实现,并依据必要性-提对策的研究路径,为思政育人提供更广阔的实践方案。
参考文献:
[1] 李慧萍,张良,徐斯日古楞,刘淑英.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元素探索——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J/OL].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5):61-65[2022-12-02].
[2] 战双鹃.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发展:可为、应为与何为[J].当代外语研究,2022(06):68-75.
[3] 黄福军,张华伟,郭树满,王丽君,杨振中.冬奥元素在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中的设计——以内燃机原理为例[J].时代汽车,2022(24):46-48.
[4] 冉小先.课程思政生成逻辑和推进策略探析[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4):58-62.
[5] 李琼,马逊,王云峰,钟浩,姚昊翊.新工科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J].科教文汇,2022(22):33-36.
[6] 李若鑫. 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本科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D].河南大学,2022.
[7] 周春燕. 毕节市高职院校健美操课程思政开展现状与实施路径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22.
[8] 王淑敏. 课程思政背景下发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22.
[9] 黄怡翔. 广西乡村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2.
[10] 楚开轩. 课程思政视角下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研究[D].河南大学,2022.
作者简介:荣俊如(1995-),女,汉族,安徽安庆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数学教育、教学发展。